成語“秉筆直書”有什么歷史典故嗎?“秉筆直書”是什么意思呢?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秉”是執(zhí)、握的意思,這里指執(zhí)筆書寫。
“直”是指正、不曲的意思。
“秉筆直書”的意思就是,寫史書根據(jù)事實記載,而不去隱諱事實。
“秉筆直書”的歷史典故是發(fā)生在春秋時期。
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國君,是齊莊公呂光,因齊國還有一個齊國歷史上第一位中興之主的呂購,也稱齊莊公,所以呂光又被稱為齊后莊公。
雖然他們都是稱莊公,但兩人根本沒法比,呂購是齊國歷史上第一個中興之主,為后來齊桓公首霸諸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在他當政時期,齊國基本已經(jīng)處于小霸的地位了。
而齊后莊公就差的遠了。
齊后莊公是一個好色的君主,只要被他看上的女子,很難逃出他的魔掌。
當時齊國有一個大夫,名叫崔杼,他也是姜姓,為齊丁公的后人,這么看的話,他也算是齊國貴族了。
崔杼的妻子棠姜貌美,被齊后莊公看上,之后棠姜就與其私通。
不僅如此,后來齊莊公每次來崔杼家找棠姜私通,還不忘羞辱崔杼,故意把崔杼的帽子送給別人,以此來向外人炫耀自己和棠姜之間的情愛。
崔杼對此自然心中不滿,時間久了,心中的不滿逐漸成為仇恨。此時他心中全是恨意,自己雖然是臣,但齊莊公作為國君,如此羞辱自己,自己再也不能無動于衷,所以決定殺了齊莊公,說白了就是要弒君。
有一天,齊莊公又去崔杼家找棠姜,準備和棠姜親熱一番,但他并不知自己已經(jīng)大難臨頭了。
這一天,齊莊公剛進崔杼家,大門就被關上了,然后崔杼就命家丁將齊莊公亂刀砍殺了。
崔杼殺了齊齊莊公后,他大權在握,正所謂,國不可一起無君,于是就立齊莊公的異母弟為齊國國君,崔杼則自封相國。
此時崔杼大權在握,所以行事就非常的飛揚跋扈。
不過他雖然很有權利,但也害怕自己會給后人留下不好的名聲,因為他不想做遺臭萬年的人,而想做一個名聲好的人。
對于弒君這件事,齊莊公說到底還是君,他把國君殺了,終究是有弒君之名。
對此,崔杼擔心自己弒君之事會被記在史書上,會落下千古罵名,所以他對此事非常擔心。
崔杼為了讓自己在史書中留下好的名聲,于是就以自己權勢命令寫史書的太史伯,把齊莊公寫成病死的。
但讓崔杼沒有想到的人,寫史書的人,都很有骨氣,就算死,也不隱瞞事實。
崔杼只見太史伯在竹簡上寫著:“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p>
崔杼一看,這還了得,就急忙讓太史伯重寫,太史伯不愿。崔杼惱怒成羞,就一劍將太史伯殺了。
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中,除了國君是世襲的外,其實記錄史書的史官也是史襲的。
太史伯死后,其弟太史仲接替寫史書,崔杼就也讓他把齊莊公寫成病死的。
但沒想到的人,太史仲和他哥哥太史伯一樣,只見他在竹簡上同樣寫著:“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p>
崔杼看了后,大怒,于是又一劍殺了太史仲。
太史仲死后,其弟太史叔接替職務。
崔杼又讓他把齊莊公寫成病死的。
但太史叔同樣在竹簡上寫著:“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崔杼看了,非常生氣,準備再把太史叔殺了。
只見太史叔這時平靜的說:“以事實秉筆直書,是史家的天職。與其失職,不如去死?!?/p>
崔杼聽后,更加大怒,一氣之下又殺了太史叔。
三弟太史叔死后,其弟太史季接替職務,
太史季和他的哥哥們一樣,在竹簡上還是寫著“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崔杼看后,雖然生氣,但此時也非常無奈了,因為他知道自己謀殺國君的事實,很難隱瞞了,自己也將永遠的背上了弒君的千古罵名。
崔杼此時雖然生氣,但好在并沒有殺了太史季。
而齊國的另外一位史官南宮氏聽說太史家的幾兄弟都因直言不諱而被崔杼殺了,他擔心太史季也被殺了,那“崔杼謀殺國君光”的事實就不能記下來了,
于是就急忙趕來,準備接替太史季將事實記錄下來。
好在,南宮氏到的時候,太史季已經(jīng)把事實寫在了竹簡上如實的記錄了下來,他這才放心回去了。
這就是“秉筆直書”的典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