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成語“言過其實”有什么歷史典故嗎?成語“言過其實”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言過其實】故事的主人公: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lǐng)。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言過其實】是什么意思?
實:實際。原指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后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言過其實】出自哪里?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p>
【言過其實】詞語辨析:
【言過其實讀音】:yán guò qí shí
【言過其實的近義詞】:名過其實、夸大其詞、夸夸其談、張大其詞、過甚其辭、過甚其詞
【言過其實的反義詞】: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實
【言過其實歇后語】:馬謖用兵
【言過其實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言過其實】典故:
馬謖是三國時的將領(lǐng)。他與哥哥馬良,都在劉備手下做官。馬謖愛好談?wù)撥娛?,丞相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劉備總覺得馬謖好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劉備臨死前,曾經(jīng)對諸葛亮說:“馬謖此人言語浮夸。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劉禪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師表》。次年春,他率軍伐魏。由于他忘記了劉備的忠告,派馬謖去駐守戰(zhàn)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敗。到了這時,諸葛亮才想到劉備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馬謖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沒有聽從先帝的遺言,終于造成北伐的失敗,實在太不應(yīng)該了。
事后,諸葛亮向后主劉禪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職務(wù),降級三等,以處罰自己用人不當(dāng),造成敗績的重大過失。這時他才想起,劉備臨終時囑咐自己說,馬謖此人言語浮夸,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才是。由于自己沒有照此辦理,結(jié)果鑄成了大錯。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