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成語“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成語“不欺暗室”的歷史典故是什么?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欺暗室】故事的主人公:
蘧伯玉,字伯玉,謚成子。春秋時期衛(wèi)國(現河南衛(wèi)輝)大夫。封”先賢“,奉祀于孔廟東廡第一位。
【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
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不欺暗室】出自哪里?
《漢魏南北朝墓志銘集釋·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p>
【不欺暗室】詞語辨析:
【不欺暗室讀音】:bù qī àn shì
【不欺暗室的近義詞】:暗室不欺
【不欺暗室的反義詞】:光明磊落
【不欺暗室用法】:動賓式;作謂語
【不欺暗室】典故: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時蒲國人,生活的時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衛(wèi)靈公時著名的賢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優(yōu)秀的人。“衛(wèi)地多君子”,歷來人們都將蘧伯玉作為衛(wèi)國君子的代表。
蘧伯玉非常賢德,人們十分敬重他。一次,衛(wèi)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先聽到轔轔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一會兒,轔轔的車聲又響起來。衛(wèi)靈公就問夫人說:“你知道剛才過去的人是誰嗎?”夫人說:“應該是蘧伯玉?!膘`公問:“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說:“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jié)的,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讓車夫下車,用手扶著車轅慢行,為的是怕車聲打擾國君。忠臣和孝子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信誓旦旦,也不會因在黑暗之中沒有人能看到而改變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們衛(wèi)國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對國家恪盡職守。他不會因為現在是黑夜,沒人會看見就忘記禮節(jié),所以我覺得是他。”靈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靈公與夫人開玩笑說:“不是蘧伯玉?!狈蛉寺牶篑R上給靈公上酒道賀。靈公說:“你為什么要向我道賀呢?”夫人說:“開始我以為衛(wèi)國只有蘧伯玉一個人是這樣的賢德之人,現在知道在衛(wèi)國還有一個和他一樣賢德的人,那么我們國家就有兩個賢臣了。國家多賢臣,是國家之福,怎么能不向您道賀呢?”靈公說:“說得好!”然后就把真相告訴了夫人。
蘧伯玉協(xié)助衛(wèi)靈公把衛(wèi)國治理得兵強馬壯、人民富裕,使其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晉國大將趙簡子原想討伐衛(wèi)國,派人到衛(wèi)國試探。那人返回后,告訴趙簡子:“蘧伯玉在衛(wèi)國當政,我們如果貿然攻打衛(wèi)國肯定會吃敗仗的。”趙簡子馬上就取消了攻衛(wèi)的計劃。
蘧伯玉謙虛謹慎,經常對自己進行反思,“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經常鞭策自己,《莊子·則陽篇》記載:“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币馑际钦f他年已六十還能與日俱新,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賢人總是對自己的道德與行為有明確的要求,而且一直認真的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