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望帝啼鵑”指的是杜鵑鳥的悲啼,常用以描寫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愁情。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典故,和大家一起分享。
傳說遠古時候,蜀地有一個部落首領(lǐng)叫杜宇。他非常賢明,也非常能干,他領(lǐng)導著老百姓,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日子,過上了比較穩(wěn)定的農(nóng)耕生活。老百姓都非常愛戴他,尊稱他為“望帝”,意思是說他就是百姓的期望。
在蜀地的東邊的荊州地區(qū),有個人叫鱉靈。他犯了法被判了死刑,他不甘心就這樣被殺掉,就越獄了。他駕著一條小船,連夜奔逃,沿著長江溯流而上,最后就到了蜀地。鱉靈聽到蜀國望帝的名聲,就去拜見他。望帝發(fā)現(xiàn)這個人談吐不凡,而且胸懷壯志,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任命他做蜀國的宰相。鱉靈上任后,干得非常出色,他領(lǐng)導著人們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這樣,蜀國的百姓更加富足了,都能夠安居樂業(yè),蜀地也因而成了“天府之國”。
誰知,過了幾年之后,當?shù)氐臍夂蛲蝗蛔兊每釤岙惓?。蜀國都城西北的玉壘山上積雪消融,洪水泛濫,蜀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都遭了水災,許多百姓離開了家鄉(xiāng),流離失所。這時,鱉靈沒有灰心喪氣,他帶領(lǐng)幾萬民工,挖土擔石,疏通河道,修筑堤壩,植樹造林。他們歷盡了千辛萬苦,終于消除了水患,蜀地百姓得以重建家園。
當鱉靈凱旋回到都城時,望帝親自出城去迎接,并為他設下了慶功宴。望帝已經(jīng)決定要禪讓帝位給鱉靈,但又怕鱉靈不肯接受,他就在慶功宴后乘夜悄悄離開宮殿,到西山隱居修道去了。臨走時,望帝留下一道命令,遍告天下人,說他把帝位禪讓給了鱉靈,新君的帝號叫“開明氏”,希望百姓能服從他的領(lǐng)導。
沒想到鱉靈接過帝位后,一改過去的勤苦作風,惡劣的本性暴露無遺。他不再關(guān)心國家大事和百姓生活,一味地驕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國庫。然后他就開始橫征暴斂,結(jié)果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消息傳到西山后,隱居的望帝懊悔不已,但又沒有什么辦法,沒過多久就郁郁而終。
傳說望帝死后,他的魂魄變成了杜鵑鳥,叫聲十分哀怨凄苦,直到啼出血來。他死后也沒有忘記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就會在山中呼喚著“布谷———布谷”,催促百姓下田播種。因此人們又稱杜鵑鳥為“布谷鳥”。
這個故事最早見于晉代張華注引漢朝李膺的《蜀志》中:“望帝稱王于蜀,得荊州人鱉靈,便立以為相。后數(shù)歲,望帝以其功高,禪位于鱉靈,號曰開明氏。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或云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guī)鳥,至春則啼,聞者凄惻?!焙髞恚S多文人墨客的詩詞文章中都引用過這個典故,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援引說:“人言此鳥,啼至血出乃止?!?/p>
后人就用“望帝啼鵑”比喻冤魂的悲鳴: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鳥、蜀魄、蜀魂、蜀鵑”等指杜鵑鳥;用“杜鵑啼血、子規(guī)啼血”等指杜鵑鳥的哀鳴。常用以描寫哀怨、凄涼或思歸的心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