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粟尺布,拼音dǒu sù chǐ bù,比喻兄弟間因利害沖突而不和。 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那么成語斗粟尺布的主人公是誰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于《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西漢時,高祖劉邦的六子劉長少年喪母。呂后遵照劉邦的旨意,收養(yǎng)了劉長?;茨贤跤⒉家蚺e兵叛亂,兵敗被殺以后,劉長被封為淮南王。
劉長依仗自己皇子的地位,異常驕橫。孝文帝即位以后,他更是有恃無恐,驕蹇數(shù)不奉法。做為兄長的孝文帝對他也十分放縱。因為他和辟陽侯審食其有宿怨,以鐵椎殺之,孝文帝寬赦不予治罪,使其更加驕橫不法。劉長不遵守朝廷的法令,在淮南為所欲為。他亂殺無辜,亂送爵位,把自己的車馬裝飾得跟皇帝的一樣。后來,竟派人南約閩越,北結匈奴,準備起兵謀反。
劉長謀反的事敗露以后,幫著他謀反的人,殺頭的殺頭,被捕的被捕,劉長也被帶到了長安。孝文帝免了他的死罪,廢除了他的王號,遣往蜀地。在遣送途中,劉長絕食自殺。當時,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孝文帝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便編了一首歌謠說:一尺布,還可以縫,一斗粟,還可以舂,兄弟二人竟不能相容。
根據(jù)這首民謠,后人引伸出“斗粟尺布”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兄弟不和。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