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在歷史上很出名,在劉邦死后執(zhí)掌漢朝政權十多年,將呂家的地位抬得非常高,同時又極力打壓劉家,劉邦的兒子們幾乎被她殺光。那么在這中間,有兩個值得一提的人,他們面對呂雉的行為,進行了截然相反的選擇,這不同的選擇又給他們帶來了什么樣的結局呢?
呂后執(zhí)政時期,劉邦的后代們被極力打壓,呂家的人則揚眉吐氣,好像西漢的江山是他們打下來的,怎么折騰都理所當然似的。在這樣的屋檐下,有的劉家后代還抱著以前的老黃歷,結果只有死路一條。而有的人則懂得變通,懂得保存實力。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劉恢,劉邦的第五個兒子,本來封地在梁,后來被呂后挪到了趙,他本人也就從梁王成為趙王。不知道是換了地方劉恢心里不樂意,還是他對呂后的種種做法不滿意,總之,成了趙王的劉恢從此就沒有痛快過。
讓劉恢想不到的是,更不痛快的事還在后面。呂后把侄子呂產(chǎn)的女兒嫁給他作王后。有一個強大的娘家人做后盾,王后和她侍從們在趙王宮里那是說一不二,別人說句話都難。不僅如此,那些下人還起著奸細的作用,暗中監(jiān)視劉恢的一舉一動,稍有不如意就打小報告。在家里時刻都要提心吊膽,這讓劉恢怎么能痛快起來。
母老虎般的王后雖然是正牌老婆,但劉恢不愛她,更不去招惹她。他有一個寵愛的姬妾,心情郁悶時就到那里喝喝酒,嘆嘆氣,大概偶爾也會發(fā)幾句牢騷。去的次數(shù)多了,王后生氣了,毒死這個狐貍精!
一壺毒酒,趙王劉恢的愛妾死了。為此,趙王很傷心。沒有了傾訴的對象,生活又如此沉重,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六個月后,劉恢自殺而死。
呂后聽說劉恢為一個女人自殺,非常生氣,不但廢了他的封地,剝奪了他后代的繼承權,還讓人按平民百姓的規(guī)格胡亂埋了他。
和劉恢相反的是劉章。當時的劉章20多歲,內心也對呂后的一系列打壓劉氏的行為不滿,但他沒有表現(xiàn)出來,而是尋找機會報復。
機會來了。有一次,劉章奉命入宮侍候呂后飲宴。宴會上,呂后讓劉章做酒令官。劉章要求,我是武將的后代,請以軍法行酒令。呂后點點頭。一會兒,有一個呂家的人喝醉了,逃離了酒席。劉章趕緊追上去,拔出劍就把他殺了。
殺了人,劉章才回來報告呂后:有一個人逃避喝酒,我按照軍法把他殺了。呂后和周圍的人大吃一驚,但因為開局前已經(jīng)同意他按軍法行酒,呂后和呂家的人也只有打碎牙齒往肚里吞。宴會不歡而散。
從那以后,呂家的子弟都怕了劉章,一些劉邦時期的大臣也都和劉章走得近了。最終,在鏟除諸呂的斗爭中,劉章立下大功,使西漢江山重回劉邦的子孫手中。
兩個人,兩種態(tài)度,得到的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可是,這就又涉及到另一個終極問題: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是站著死還是委屈著生?這又是個問題。歷史給了我們例子,但歷朝歷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似乎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