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手下一大批的文臣將領都為他出過力,然而在大業(yè)功成,這些人的結局卻各不相同。有一些被劉邦以各種理由斬殺,有一些卻能安度晚年。韓信和張良就是這樣兩個不同結局的人。但是,依照張良的聰明才智,他也看出來了,韓信沒有辦法善終,但他為什么沒有救他?
4年的楚漢爭霸戰(zhàn)爭,異常慘烈,最終以項羽的自殺而告終,劉邦建立了將近400多年的大漢王朝,而據(jù)史料記載,在成就帝王大業(yè)之后,劉邦也開始效仿以前的君主的做法,大肆分封開國功臣。而韓信、張良以及蕭何,更是居功至偉,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名將韓信將被處死時,張良為何不伸出援助之手呢?其中必定有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我們來看看張良的立場,很顯然,張良一直都是劉邦的人,一直都站在劉邦的這邊。他很早便跟隨劉邦,韓信則是后來才加入劉邦陣營的,兩人平日里除了軍事上的交流外,私下的關系并不怎么好。而且大家要知道的是,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和韓信的關系才是最好的,既然蕭何都要幫助劉邦夫婦斬殺韓信,自己就更加沒有理由去伸出援助之手了。其次,憑借張良的實力,即使想救韓信,也救不了,劉邦登上帝位之后,十分擔心功臣功高震主,一直都提防著這些開國功臣,連自己最好的兄弟希樊噲,他都在懷疑。
就更別提張良了,而且張良也是一個十分知進退的人,他出身高貴,本來就是韓國貴族之后,一生就致力于推翻暴秦統(tǒng)治,為韓人報仇雪恨。后來自己的目的也實現(xiàn)了,秦朝滅亡,漢朝成立,也就不想再去招惹這些是是非非了。更為關鍵的是,張良作為頂級謀臣,十分清楚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如果自己挺身而出救援韓信,也許還會引火燒身。除此之外,還在于韓信本身立場不夠堅定,干過趁火打劫的事情,據(jù)史料記載,當時項羽率大軍猛攻劉邦,此時的劉邦命懸一線,希望韓信能夠率軍救援自己,然而韓信卻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沒有辦法,直接封韓信為齊王,隨后后來劉邦打敗了項羽,但這件事卻成為劉邦心中的一個痛點。這也就是說韓信自己做過不少類似的蠢事,只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但卻不是政治家。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韓信軍事才能十分突出,劉邦肯定也會擔心,在自己百年之后,無人能夠掌控韓信。畢竟?jié)M朝文武,都不是韓信的對手,而自己的孩子,劉盈其實也不是韓信的對手。韓信很容易威脅到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劉家天下,因此還不如提前除掉韓信。而張良作為劉邦的心腹,自然也不愿意有人會威脅到漢朝的統(tǒng)治,所以他其實也不會去救援韓信。于是在這樣的局勢下,最終月下追韓信的蕭何,提出了一個絕妙的計謀,使得韓信死在了呂雉的手中。而頂級謀臣張良,無論是于公于私,他都不會去救援韓信,畢竟救他,也許會引火燒身,自己也會不得善終。大家要知道,當年劉邦只是一個泗水亭長,結果卻最終當上了皇帝,因此心理落差太大。極容易不相信別人,再加上韓信的胡作非為,飛揚跋扈,最終他必死無疑。
筆者認為,俗話說的好,“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痹谥袊糯饨ㄉ鐣允侨绱?,開國之君在建立新的政權之后,一定會提防手下的功臣,而且開國功臣一般都會居功自傲,嚴重威脅到皇權。正因為如此,許多開國功臣都慘遭屠殺,在這里,不得不說,張良還是相當聰明的一個人,大家要知道的是,當年張良勸告韓信,一起急流勇退,功成身退,還能夠落個善終。然而韓信卻不聽,最終只得死于婦人之手,一代名將,就這樣煙消云散了,讓人不免覺得有點可惜。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