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是《紅樓夢》中的女主角之一,與林黛玉并列為金陵十二釵之首,對此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初讀紅樓,滿眼是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的情感糾葛,再讀紅樓卻驚訝于鳳姐、探春、寶釵三人在治家上展現(xiàn)的智謀。
鳳姐、探春兩人的治家之才常被人較量高低,而提到寶釵則是事事周全、做人滴水不漏的描述,關(guān)于她治家實力卻鮮少提及。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三位驚艷了整部紅樓女子,她們的治家之才誰更勝一籌。
首先出場的是“鳳辣子”鳳姐,她的驚世奇才曹公很早就亮出來了,當秦可卿死后,尤氏臥病在床,賈珍一人管理兒媳的喪事手麻腳亂,真是一團糟。
在寶玉引薦下,賈珍讓鳳姐幫忙主持秦可卿喪事,鳳姐也躍躍欲試借此機會展現(xiàn)才能,鳳姐雖不在寧國府卻對寧國府的事一清二楚,主要有以下五件:
第一件,人口混雜,遺失東西;第二件,事列專治,臨期推諉;第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lǐng);第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治束,無臉者不能上進。
熟知實情的鳳姐一到寧國府就來了個下馬威,對下人們說:“我可比不得你們奶奶好性子兒,由著你們?nèi)ァT俨灰f你們‘這府里原是這樣’的話,如今可要依著我行。錯我半點兒,治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洌清白處治?!币源藖肀砻鲬B(tài)度。
人事安排更是妥帖細致,從管理層到下人們的工作事項,工作時長,工作職責安排得一清二楚,實行層層管理的制度。任何地方有半點閃失都能找到直接負責人,并提到忙完了這幾天,賈珍會有賞,以此激發(fā)下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不過鳳姐“殺雞儆猴”的手段著實陰狠些,當有人誤了時間晚到,鳳姐不僅罰二十大板子,并且革一個月銀米,并表示:“明日再有誤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誤”。這嚴厲手段一下子唬住寧國府所有下人們,各個妥帖聽話,唯恐出錯。
細細讀來,會發(fā)現(xiàn)鳳姐在罰人懲人方面,確實雷厲風行、有手段,卻最易失人心。連賈璉身邊人興兒形容鳳姐:“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足以見得下人們對鳳姐是面上尊敬,心里恨極了。鳳姐實則早已失人心了。
再來聊聊探春和寶釵,因李紈、探春、寶釵三人一同代管賈府。探春、寶釵兩人時常一同出現(xiàn),兩人才能誰高誰低最易辨出。
三人采取“大刀闊斧,興利除弊”的方法應(yīng)對賈府盈虧,可謂是紅樓最出彩的一筆,這也是賈府第一次出現(xiàn)“承包制”。
探春去賴大家園子走一趟,從知道園子里的花草樹木皆是可以換錢財?shù)?。從而想到“承包制”,提出將園子里的事分給婆子們,她們掙的錢孝敬一些給主子。這樣“使之以權(quán),動之以利”的法子讓人耳目一新。
“承包制”的建議是探春一人提出的,但在如何分配工作上,探春卻犯難了。而寶釵提出“幸于始者怠于終,繕其辭者嗜其利”的解決方案。讓下人負責管理擅長的事,這樣的分配方案既得人心又將工作安排得妥帖到位,非常的聰慧。
不過最大的難題并不是人員安排,而是她們掙錢的該如何處理。人都是趨利避害的,若是利益越大,則干勁越足。
面對這個問題探春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若年終算賬歸錢時,自然歸到賬房,仍是上頭又添一層治主,還在他們手心里,又剝一層皮……如今這院子里是我的原創(chuàng),竟別入他們手,每年歸賬,竟歸到里頭來才好”。
探春知道賈府舊例的處理錢的法子會影響到婆子們的利益,但是她的處理方式不過是從賬房換成了大觀園罷了,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對于婆子們而言,還是沒有將利益最大化,只是少了一層剝削,換了人罷了。
而寶釵提出的方案才是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首先提出婆子們承包的項目,園子該項目的供給由他們負責,二來除了這些以外,每年拿出一些錢給不管項目的下人們,這樣管事的婆子們能夠掙了錢,而且又分一些錢堵住悠悠眾口,大觀園人人都因此受益。
婆子們最歡喜的一點是“去了賬房受轄制,又不與鳳姐兒去算賬”,李紈、探春、寶釵三人只有一個月的代治理權(quán),三人沒權(quán)力了,婆子們擔心鳳姐算賬,畢竟鳳姐可是只見錢進,何嘗從她手縫里漏出過錢,唯恐再次被剝削。而寶釵設(shè)的規(guī)矩讓婆子們避開賬房和鳳姐,可以放心大膽地掙錢,真正維護了她們的利益。
寶釵通過“承包制”這件事將大觀園的下人們心都收了,并且借此機會將王夫人交給她管理大觀園婆子們吃喝賭博的事情一并處理好了,讓婆子們循規(guī)蹈矩,大家齊心,顧些體統(tǒng)。下人們皆因?qū)氣O得了好處又怎可能拂了她的面子。
從“承包制”這件事,探春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敢于打破舊制,但在收人心和處理權(quán)財利弊上尚缺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能力的管理者,而寶釵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將利益均衡到每一個人身上,收人心的管理者,而鳳姐的管理能力非常突出,人員安排心思縝密,但過分嚴厲容易失人心。
俗語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縱觀三人的治家之才,寶釵最得人心者,最懂得人情世故,更懂得利用人心,所以說要論治家奇才笑得最后的非寶釵莫屬。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