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y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y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jīng)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shù)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地黃
【釋名】
也稱芐、芑、地髓。
【集解】
[別錄說]地黃原產(chǎn)在咸陽的山川及沼澤地帶,以長在黃土地上的為佳。在二月、八月采根陰干。[時珍說]地黃,多數(shù)人以生長在懷慶的為上品,不過是因為各地隨時代而興廢不同罷了。它的苗初生時貼地,葉如山白菜而有毛無光澤,葉面為深青色。又似小芥葉卻要厚實些,不分丫杈。葉中攛莖,莖上有細毛,莖梢開小筒子花,紅黃色。結的果實如小麥粒。根長四五寸,細如手指,皮呈赤黃色,曬干后成黑色。生食有土氣味,俗稱它的苗為婆婆奶。古人用它的種子播種,如今只栽植它的根。
熟地黃〔主治〕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補血,滋補五臟。治內傷引起的虛弱,通血脈,利耳目,黑發(fā)須等。
干地黃〔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
元氣受傷,逐氣血虛弱,閉阻不通,填骨髓,長肌肉,除寒熱積聚及風濕麻木。治跌打損傷。長期服用可輕身不老,服用生地黃療效更好。治男子五勞七傷、婦女中氣不足、子宮大出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補五臟內傷后引起的虛弱,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助心膽氣,強筋壯骨,提神,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傷、心肺受損、吐血、鼻出血、婦女陰道出血、產(chǎn)后血虛腹痛。能涼血生血,潤膚,除皮膚疾病,祛除各種濕熱。主心臟功能失調引起的手心發(fā)熱疼痛,脾虛而臥床不起,足下發(fā)熱疼痛。治齒痛唾血。
生地黃〔氣味〕性大寒。
【主治】
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chǎn)后血上薄心悶熱,通月水,利水道。搗貼心腹,能消瘀血。
【發(fā)明】
[戴原禮說]如果陰衰陽盛,則陽火熾盛,迫擊陰位,日漸煎熬,為虛火之癥,符合地黃的滋陰退陽的屬性。
熟地黃【修治】
[時珍說]熟地黃近時制法:揀取沉水而肥大的地黃,用加了砂仁末的好酒拌勻,放入柳木甑后在瓦鍋內蒸,透氣,晾干,再用砂仁酒拌勻蒸晾,如此反復九次。這是因為地黃性泥,得砂仁之香后功效進發(fā),從而調理五臟沖和之氣,歸宿到丹田的緣故。只有用酒煮熟的不能用。
【氣味】
甘、苦,微溫,無毒。
【主治】
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補血,滋補五臟。治內傷引起的虛弱,通血脈,利耳目,黑發(fā)須,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氣、子宮出血、月經(jīng)不調、產(chǎn)前后百病。滋腎水,補陰,去臍腹急痛。病后脛股酸痛,不能久坐,雙目模糊。
【發(fā)明】
[元素說]生地黃性大寒可涼血,血熱人可用;熟地黃性微溫可補腎,血衰人可用。另臍下疼痛屬腎經(jīng),非熟地黃不能除,是通腎的良藥。[好古說]生地黃可治心火亢盛,手足心發(fā)熱,人手足少陰厥陰,能益腎水,涼心血。脈搏洪實的人宜用。若脈虛弱,就適宜用熟地黃,憑借火力蒸九次,可補腎中元氣。張仲景的八味丸中,以地黃為眾藥之首,這是天一生癸水。湯液四物湯,治藏血也以地黃為君,癸乙同歸一治。
【附方】
1. 利血生精。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
2. 明目補腎。用生、熟地黃各二兩,川椒紅一兩,共研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3. 病后虛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黃五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日服完。
4. 咳嗽唾血,癰疽勞瘵。用生地黃汁十六斤、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勻,小火熬三晝夜,成膏。每服一匙,開水或酒送下。
5. 吐血便血。用地黃汁六合,銅器煮開,加牛皮膠一兩,等化盡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6. 月經(jīng)不調,久不受孕。用熟地黃半斤、當歸二兩、黃連一兩,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細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湯或溫酒送下。
7. 妊娠胎動。用生地黃搗汁,煎開,加雞蛋白一枚,攪勻服下。
8. 產(chǎn)后血痛。熟地黃一斤、陳生姜半斤,同炒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9. 產(chǎn)后中風。用生地黃五兩,搗出汁,生姜五兩,也搗成汁。以生地黃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黃汁中,過一夜。次日取兩藥炒黃,焙干,研細。每服一匙,酒送下。
10. 熱悶昏迷。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飲水不止,則用生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搗爛,榨取汁,加麝香少許,冷水調服。覺心下頓涼,即不再服藥。
11. 跌打損傷,瘀血在腹。用生地黃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2. 眼睛紅痛。用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休息時先以鹽湯洗眼,再以藥膏涂蓋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藥膏浸濕、洗掉。
13. 牙疳膿血。用生地黃一斤、鹽二合,共搗成團,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燒焦,剝去面殼,藥中加麝香一分,研勻,貼患處。
14. 耳鳴。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一天換幾次。生地黃煨熟塞耳更好。
15. 犬傷。用地黃搗汁,飯餅涂之,百度愈。
葉〔主治〕惡瘡似癩,患十年者,先用鹽水清洗,然后將地黃搗爛,每天涂抹患處。[時珍說]根據(jù)《抱樸子》中記載,韓子治用地黃苗喂五十歲的老馬,結果這匹馬生下三個馬駒,又活了一百三十歲才死?!冻皟L載》說,野雞被鷹喙傷后,取地黃葉來治傷口;
實〔主治〕四月份采集,陰干,搗成末,用水送服,每日三次,功效與地黃相當。
花〔主治〕研末食用,功同地黃。如腎虛腰脊疼痛,將其研末,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