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y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y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jīng)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shù)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香薷(rú)
【釋名】
也稱香菜、香茸、香菜、蜜蜂草。
【集解】
[時珍說]香薷有野生的,有自家種的。方莖,尖葉,有刻缺,很像黃荊葉但要小些。九月份開紫色花抽穗。有細子細葉的,高只有數(shù)寸。中州人在三月份種植,稱它為香菜,常用來充當蔬菜。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鼻衄不止。有調(diào)中溫胃,順氣,散水腫,祛熱風的功能。主治腹痛、腹瀉、嘔吐、呃逆癥。春月里煮來代替茶喝,可以不生熱病。含汁漱口,除口臭。杵成末水服,止鼻血。主腳氣寒熱。
【發(fā)明】
[震亨說]香薷屬金與水,有徹上徹下的功能。解暑,利小便。用葉子濃煎制成丸服用,清肺熱。
【附方】
1. 一切傷暑,頭痛發(fā)熱,轉筋,干嘔,四肢發(fā)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姜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連進二服,效果顯著。
2. 通身水腫。用干香薷五十斤,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日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又一方: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術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
3. 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汁一二升服。
4. 鼻血不止。用香薷研末,水沖服一錢。
莖、葉〔主治〕治鼻衄不止。主治腹痛、腹瀉、嘔吐、呃逆癥。春月里煮來代替茶喝,可以不生熱病。含汁漱口,除口臭。杵成末水服,止鼻血。主腳氣寒熱。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