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賈元春省親點的四出劇目,最后一出是《離魂》,出自《牡丹亭》,與《仙緣》的《邯鄲記》一樣,都出自湯顯祖的“臨川四夢”。
《紅樓夢》中涉及了非常多的戲曲,大都對情節(jié)有伏筆和影射的促進作用。脂硯齋批語就提及《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
第一出《豪宴》;【庚辰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康诙觥镀蚯伞?【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康谌觥断删墶?【庚辰雙行夾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康谒某觥峨x魂》?!靖诫p行夾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jié)、大關鍵。】
賈元春省親接近尾聲,戲曲收尾是為古人特殊寓意。往往劇目在高潮中結束,也代表“曲終人散”。
《離魂》伏林黛玉之死,對林黛玉死因有分歧的觀點,基本可以作為參考。
《離魂》出自《牡丹亭》,講述十六歲的杜麗娘因愛生愁,因愁生病,于中秋佳節(jié)之夜臨終前對月長吟:
一曲長歌絕世緣,香消玉隕好嬋娟。
悲情女子離魂去,入意男兒在哪邊。
明月夜,問冰蟾,牡丹亭夢幾時圓。
幽光殘照秋風里,嗚咽聲中已泫然。
杜麗娘“慕春而死”,死于相思。所謂“因愛生愁,因愁生病”,正是林黛玉一般!賈寶玉也說她:
(第三十二回)“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人為情死,往往于真疼真愛真憐真惜中,每每生出難解之心病。林黛玉因情而病,為賈寶玉淚盡而亡,是自然而死。就像杜麗娘一樣,絕不會自絕于世,所謂“上吊”“沉湖”觀點不免牽強。
《牡丹亭.離魂》中,有【集賢賓】曲牌,唱腔凄婉,洞簫嗚咽,意態(tài)纏綿,如泣如訴,直教人聽得心頭發(fā)顫,潸然淚下……
賈母后文兩次命人于水中月夜吹洞簫助興,就與這《牡丹亭.離魂》之《集賢賓》對應。
(第五十四回)賈母道:“……咱們好歹別落了褒貶,少不得弄個新樣兒的。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薄赶嬖频溃骸拔蚁笏@么大的時節(jié),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xù)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這個更如何?”
《尋夢》同樣出自《牡丹亭》,芳官后文在賈寶玉生日當晚又唱一出《賞花時》,則出自《邯鄲記》,將寶黛釵三人姻緣故事囊括。
小戲子芳官重要,她姓花,與襲人身具釵黛基因類似,以至于她歸了賈寶玉。而她最后出家為尼,也是癩頭和尚度化林黛玉不果的延續(xù)。
中秋節(jié)賈母叫人蕭管鳴奏,那嗚嗚咽咽的聲音傳來,賈母為之留下了淚水,更引開了妙玉。而林黛玉和史湘云聽著“蕭音”聯(lián)詩,聯(lián)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二句讖語般詩句。
“冷月葬花魂”,毫無疑問暗示林黛玉死于一個月圓之夜,與《牡丹亭》中杜麗娘中秋夜相思而死的情節(jié)對應。
林黛玉的情感,也源自《西廂記》和《牡丹亭》。 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是林黛玉與賈寶玉情感分水嶺,對她情感觸動極大。
可惜,林黛玉終究還是與賈寶玉有緣無分。她最后遠嫁異國為妃,就像那被賈赦八百兩銀子買來的嫣紅,“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既是大觀園的悲歌,也是林黛玉的悲歌。
綜上,林黛玉的一些重要人生線索,《牡丹亭》都有伏筆,屬于曹雪芹抽絲剝繭的借鑒。
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p>
曹雪芹將之設定為“三生三世”的愛情故事,都是再續(xù)前緣之意。當然,林黛玉與賈寶玉最終的了悟,并非《牡丹亭》,而是秦太虛的《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因秦太虛,而有了秦可卿和《紅樓夢》之情,更有了太虛幻境。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