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西游記》里面的大部分妖怪都有背景,沒背景的妖怪早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了,那么九頭蟲背后是哪位大佬?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當年孫悟空得了金箍棒之后在花果山耀武揚威。孫悟空將金箍棒越變越大之后,引起了牛魔王等妖王的注意。七大妖王一拍即合,當即結(jié)拜成兄弟,從此每日在水簾洞把酒言歡,喝得醉生夢死。
孫悟空喝得酩酊大醉之后,睡夢中的他被地府的鬼差帶走。孫悟空一向以暴戾兇殘著稱,當他酒醒之后,竟揮舞金箍棒將兩個鬼差打成肉醬,甚至一不做二不休,揚起金箍棒沖進了幽冥界。
在孫悟空的威懾之下,十殿閻王只得搬出生死簿任憑孫悟空涂抹。
即便走在取經(jīng)路上,孫悟空依舊嗜血狂暴。剛出五行山下的他不顧唐僧的勸阻,硬生生地將六個強盜打死。
戴上緊箍圈之后,孫悟空明顯改變了很多,身為靈明石猴的他也逐漸變得人情世故了起來。孫悟空赫然發(fā)現(xiàn),取經(jīng)路上的妖怪大多都是有后臺的。很快,孫悟空就有了一套降妖伏魔的標準,凡是有背景的妖怪,孫悟空都可以手下留情。至于那些“三無”妖怪,只要唐僧不在場,孫悟空都要斬草除根、盡數(shù)打死。
對于孫悟空在取經(jīng)路上的舉動,如來在雷音寺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如來是這樣評價孫悟空的:汝降妖伏魔有始有終,封為斗戰(zhàn)勝佛。
一個“斗戰(zhàn)勝佛”將孫悟空不畏艱險、敢于亮劍的精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在路過祭賽國的時候,孫悟空卻表現(xiàn)了讓人費解的一面。
原來,祭賽國有個妖王喚作九頭蟲,孫悟空和他撕破臉皮之后大打出手。讓孫悟空沒有想到的是,九頭蟲現(xiàn)出原形之后勇猛無比,就算孫悟空和豬八戒聯(lián)手也無法取勝。
關(guān)鍵時刻,二郎神恰逢其時地出現(xiàn)了。在二郎神的幫助之下,九頭蟲敗下陣來、倉皇而逃。這個時候,孫悟空卻攔住了二郎神。
對于孫悟空的反常舉動,二郎神也表達了費解的一面,他說道:“不追他,倒也罷了,只是留這禍害,后患無窮?!?/p>
從孫悟空后期的表現(xiàn)來看,他之所以放走九頭蟲,必定和九頭蟲的后臺有關(guān)。有的人認為,九頭蟲往北海逃了,定和掌管北俱蘆洲的真武大帝有關(guān)。
可要知道的是,當年諸仙圍剿牛魔王的時候,牛魔王還往西邊逃了,難道說牛魔王的后臺就是如來佛祖了?
其實,結(jié)合原文來看,孫悟空之所以不敢擊殺九頭蟲,和九頭蟲的出身大有關(guān)系。原文寫道,九頭蟲毛羽鋪錦,團身結(jié)絮,展開翅極善飛揚,縱大鵬無他力氣,眼多閃灼幌金光,氣傲不同凡鳥類。
可見,九頭蟲并非蟲類,而是和大鵬同屬禽類。從九頭蟲“善飛揚”以及“氣傲不同凡鳥類”的描述來看,他極有可能是上古神獸鳳凰的子嗣。
如來曾說過,他在雪山修煉的時候曾被孔雀吞噬。逃出生天之后,勃然大怒的如來想揚起手來擊殺孔雀,卻被靈山諸佛勸阻。如來只好將孔雀送上靈山,并拜為佛母。
大鵬同樣也是鳳凰的子嗣,他在獅駝嶺作威作福,吞吃了數(shù)以萬計的生靈。如來將他降服之后,不但不敢將其擊殺,還要好言相勸,將天下齋飯先祭汝口。
如來之所以優(yōu)待孔雀、大鵬,無非是看在鳳凰的面子上。倘若鳳凰親臨靈山,喊孔雀為“佛母”的如來恐怕也要對鳳凰躬身行禮。
孫悟空正是發(fā)現(xiàn)了九頭蟲的不凡身世,這才阻止了二郎神、豬八戒的追殺行動,只因神獸鳳凰非同小可,孫悟空哪里敢得罪。
《西游記》表面上是一部神魔小說,里面卻暗含了不少人生哲理,難怪有人說《西游記》是一部批判諷刺小說。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