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赫連勃勃,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相信關注歷史的朋友們,都有了解過《孫子兵法》這本書,在這本書中,孫子就好很好的就詳細解釋了,在我們古代的戰(zhàn)爭中,不管遇見什么樣的敵人,都不要害怕。因為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我們冷靜下來就一定能找出敵方的弱點,且在開戰(zhàn)前一定要保證自己不會輕易的打敗,從而穩(wěn)定局勢,慢慢的針對弱點削弱敵人的力量,擴大我方勝利的優(yōu)勢。只有做到這樣,那么在你不管碰見什么樣子敵人的時候,你都會能都冷靜下來分析戰(zhàn)局,在能進攻的時候就要做到給敵人致命一擊,在不能進攻只能防守的時候,就要做到防守的時候,盡量保證自己損失最小化。
且要利用好對自己有利的一切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可能是敵方不小心照成的,也有可能是我方主動挑起的,但更多的還是要利用好那些天然的優(yōu)勢,那就是地形了,因為地形是無法改變的,但只要我們可以加以利用的話,對自己打贏這場戰(zhàn)斗是能夠增加極大把握的。在《孫子兵法》中的九地篇,就詳細的給解釋到了在遇見不同的地形,應該怎么去作戰(zhàn),去利用地形擊敗敵人。在原文中有這么一段話:“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得,吾將使之屬;爭得,吾將趨其后;交得,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得,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涂;圍得,“吾將塞其闕;死得,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在散地;要統(tǒng)一軍隊的一支意志,在輕地,要使得陣營緊密相連;在爭得,要迅速地出擊繞到敵軍的后方;在交地,要謹慎防守。在衢地,要鞏固跟附近國家的聯(lián)盟;在重地,要保證自己糧草的供應;在批地,要迅速通過;在圍得,要堵塞缺口;在死地;要展示出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所以,士兵的心理狀態(tài)就是,陷入包圍就會竭力抵抗,形式逼迫就會拼死戰(zhàn)斗,身處絕境就會聽從指揮。在這點當中孫子就很好的解釋到了,其實打仗行軍往往是一場心理戰(zhàn),只要將領很夠很好地利用這種心理,從而激發(fā)士兵的求生本能,就能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了,所以在不同的地形要使用不一樣的謀略和心理戰(zhàn)術,只有這樣就算自己處于什么什么樣的地形,就能很好地利用起來且獲勝了。
在古代十六國時期,夏王赫連勃勃親自率領兩萬騎兵攻入南涼國境,擄獲了許多牛羊和數(shù)不勝數(shù)的財物,就踏上了歸途。南涼國君禿發(fā)檀統(tǒng)率大軍追趕。部將焦朗獻計道:“赫連勃勃治軍甚嚴,我軍不如避其銳氣,繞道而行,守住險關,再尋破敵之計。”大將賀連譏笑焦朗膽?。骸敖箤④姾伪亻L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軍兵多將廣,赫連勃勃又為幾十萬牲畜所累,怕他什么?禿發(fā)檀認為賀連言之有理,一聲令下,數(shù)萬兵馬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赫連勃勃追去。赫連勃勃知道禿發(fā)檀帶領著軍隊追來的時候,有心迎戰(zhàn)可又擔心敵人兵力眾多,;有心退卻,又舍不得那些牛羊,思來想去,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一計可以兩全。
隨后的赫連勃勃就查看了附近的地形,就選擇在陽武下峽跟南涼決一死戰(zhàn),那時候是冬天,赫連勃勃就下令讓手底下的人把冰塊鑿開,又命令把所有的車輛塞住要道,這樣就斷絕了將士們的退路,迫使這些將士們拼死一搏,求得生路。果然,禿發(fā)檀就帶領著軍隊追到了陽武下峽,當是的夏軍看見退路已經(jīng)被斷絕了,每個人都開始奮勇殺敵,赫連勃勃也揮劍殺入了南涼軍陣中,夏軍看見國主這么勇猛,軍心大振。南涼軍隊兵敗如山倒,一個個落荒而逃了,禿發(fā)檀輸?shù)囊粩⊥康?,最后只帶著些許的親信逃走了。
通過此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當我們碰到對方人數(shù)眾多的時候,就應該很好地去利用地形,且要鼓舞將士們的信心,這樣子就算自己這方的人數(shù)比較少,但是氣勢卻比敵方要強得多,這樣子在開戰(zhàn)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做到以一敵十的效果。但最關鍵的還是一個將領很夠很好的看出,在碰見這種局勢的時候,能夠做出一個很好的判斷,隨即就帶領自己的軍隊取勝。其實這一點在我們現(xiàn)代的生活中也能夠經(jīng)常碰見,說白了就是當你的勢力抵不過對面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其他方面的力量來以此減少敵方的勢力,這樣你對自己的目的就更進一步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