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文物販子盧芹齋人生簡介

          Ai高考 · 古代歷史
          2023-07-11
          更三高考院校庫

          說到盧芹齋其實大家多多少少聽說過吧,這個人是一位文物販子,所以真的讓人非常的討厭,但是其實當時中國剛好處于動蕩時期,又有戰(zhàn)爭,從側(cè)面來看他把文物走私賣到國外也算變相的保護,免得戰(zhàn)爭時期被炮火敵人毀壞,而且在后期盧芹齋也積極的資助中國,所以他的一生是非常矛盾的一生,那么下面我們一起具體看看這個盧芹齋到底是怎么樣的一生吧,感興趣的不要錯過了!

          盧芹齋是誰?

          盧芹齋——中國古董的教父

          在中國,他是“賣國賊”。他曾將大量中國古代文物賣至歐、美,包括青銅器、古玉器,南北朝與隋、唐的佛像,唐三彩雕塑等等。據(jù)稱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中至少有一半是經(jīng)過他的手流轉(zhuǎn)出去的,他最出名的事件,是在1916年-1917年間,將昭陵六駿的“颯露紫”和“拳毛騧”賣至美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他盜賣文物,取悅歐、美帝國主義者,不僅賺得錢財,還周旋于美國上流社會,與洛克菲勒、摩根、范德堡等豪門巨賈做生意,可謂賣祖求榮至極。

          昭陵六駿

          盧芹齋在接待客戶

          但在西方,歐美文物藝術界對盧芹齋卻極為感激,他們不僅從盧芹齋處買到中國文物,還得到他的慷慨捐贈。從巴黎吉美博物館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全球最大博物館的館藏無不被他的收藏與眼光所左右,盧芹齋讓西方對中國藝術有了新的品味,甚至可以說從他開始,西方才對中國藝術品具備了鑒賞力。盧芹齋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映襯在動蕩起伏的歷史背景下,成為20世紀上半葉世界藝術活動的一個縮影。

          羞于啟齒的出身

          盧家兜是個偏僻的小村鎮(zhèn),隱沒在幅員遼闊的中國農(nóng)村。它位于浙江省北部,一個在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小地方。盧家兜的字面意思是“姓盧人家的村子”,自宋朝以來幾百年的時間,盧家族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

          盧芹齋出生于1880年2月1日(他的原名和生日說法不一),族譜上記錄著他的原名——盧煥文。他是盧家第十六代傳人,煥字輩。一個“文”字,并不是多么醒目或富有詩意,從起名上就可以想象他的父親并不是個有文化和想象力的人,甚至可能從未想過孩子有一天能走出村里的泥巴路。一個名字,便已經(jīng)暴露他出身的平凡。

          盧芹齋與家人的合影,后排右二為盧芹齋

          但在大古董商盧芹齋嘴中,他的出身是另一番樣子。他說自己出生于書香世家,家境殷實。這是他去世前寫的文字:

          一,作為士紳階層的一部分,我的祖先曾在朝廷里做官……;二,族中有一支做豆油生意,業(yè)務的總部設在東北,通過船運將豆油銷往南方。

          就這樣,他試圖讓自己跟當?shù)氐拇髴舫渡详P系,好像祖上進士輩出,朝中有人。但盧芹齋所聲稱的這一切在現(xiàn)實中都找不到佐證。出身問題一直是盧芹齋的心結(jié),他總是一語帶過地說:“我們家人全都不在了”,借此撇個干凈。許多成功人士喜歡炫耀出身貧寒,讓自己的成就顯得更加耀眼,而在盧芹齋看來,低賤的出身絕不會為他帶來尊嚴,他一生都對身世遮遮掩掩。

          對于他們貧困的家庭,紡紗是糊口的唯一途徑,小煥文每天目送著裝滿布匹的小船離港漸漸遠去,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盡頭。無盡的遠方仿佛就在那個時候?qū)λl(fā)出了邀請。

          煥文十歲那年,母親再也無力支撐丈夫的煙癮和賭債,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含淚自盡,緊接著父親也一命嗚呼。失去雙親的悲痛使他變得更加內(nèi)向,喜怒哀樂從不溢于言表,看上去木訥呆板,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對童年沒有絲毫的留戀,盡力抹去所有關于過去的記憶,因為那些帶給他的只是傷痛。不想輸就只有堅強,他擦干眼淚,決意“離去”。

          在距離盧家兜三十公里處一河之隔的南潯,煥文幸運地踏進了富甲一方的張家做工,并從此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這個張家不僅在南潯財大氣粗,在全國也是數(shù)得上的豪門。張家坐擁大量土地,除了良田之外,還在江蘇和上海擁有多處房產(chǎn)。20世紀二三十年代許多上海出名的建筑都在張氏家族的名下,如杏花樓、大上海電影院、大上海歌舞廳和大世界游樂中心,至今,大世界那白色的穹頂鐘塔仍俯視著上海人民廣場。

          上海大世界舊照

          張靜江及其夫人

          進入張家的煥文被指派服侍二少爺張靜江,他出生時患肌肉萎縮,從小就坡腳,行動不便,8歲的時候,右眼也失明了。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前程,1902年,張靜江輕松獲得中國駐法國公使商務參贊的職務,煥文幸運的被選中,作為隨侍陪伴張靜江赴法。

          唯一跟我們提起這段歷史的是張家的后人,而盧芹齋本人則一直刻意隱瞞自己卑微的出身,從來不跟旁人提起。在他離世前寫的自傳中,他將自己去法國的原因說成是求學,以及在中法兩國之間尋找商機。他還聲稱自己是在清政府的駐法公使那里碰巧認識了張靜江,對于張靜江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等實情,盧芹齋只字未提。又一次,盧芹齋編造了自己的履歷。

          脫胎換骨

          初到巴黎,煥文目睹了前所未有的科技騰飛和社會發(fā)展,他迅速意識到自己該做什么,當然前提是借力自己的主人張靜江。

          接觸過張靜江的人都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形雖猶如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中的怪人“卡西莫多”,但實則是個自信、愛交際且富有幽默感的人。人不可貌相,他積極投身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很快便成為中國政壇叱咤風云的人物。

          張靜江到巴黎后,開起了一家專門經(jīng)營中國貨的商號,起名“通運”,煥文就被安排在這里做事。從此,煥文開始了脫胎換骨的改變:他剪了辮子,脫了馬褂,學著巴黎人的打扮,穿起西裝三件套,腳上是一雙擦得锃亮的系帶皮鞋,筆挺的圓翻領白色襯衫,頭發(fā)染得烏黑油亮,一掃身上原本的鄉(xiāng)土氣,從仆人變成了公司雇員,這無疑是邁上了一個臺階。中國當時的特產(chǎn),在運通公司里應有盡有,絲綢、茶葉、地毯、瓷器、古玩和漆器,煥文雖對絲綢茶葉略微在行,但古玩以前還從來沒摸過,只在南潯張家做工時見過這些到處擺放的值錢玩意兒。不過一旦上手的機會來了,他很快就觸類旁通,欣賞和把玩古董到后來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樂趣。

          煥文天資高,凡事進取,干起活來又很賣力,并且對市場有天生靈敏的嗅覺,很快就被任命做了掌柜,漸漸成了公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通運號的生意并不是一帆風順,剛開始時,法國人不熟悉也不習慣中國的東西,所以光顧的人并不多,連茶葉和絲綢都不好賣。盧芹齋曾描述過當時的處境:“我們賣什么都賠,除了古董。……就這樣,在經(jīng)歷了初期的虧損后,我們不再做其它產(chǎn)品的生意,而是主攻古玩市場?!钡靥?、字畫、玉飾、漆器、官窯瓷器和鼻煙壺在巴黎的店里琳瑯滿目,非常搶手,往往來不及上架就出手了。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藏元代白瓷觀音

          古玩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一只宋代的小白瓷碗從山西以10塊大洋進價(約合1.5美元),通運轉(zhuǎn)手就能賣1萬美元的高價,一尊陶瓷觀音以300大洋(約合45美元)的價格從和尚手里請來,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以50萬美元收購。

          通運號的生意果然財運亨通,但已經(jīng)不適合煥文做下去了。張靜江把他的金錢和心思都用在了中國革命上,并于1908年決定擱置通運公司的事物,毅然返回中國輔佐孫中山的開國事業(yè)。而煥文卻沒有追隨滿懷愛國熱情的張靜江回國效力,他對政治不感興趣,寧愿留在法國搞些古董繼續(xù)賺錢,自此,兩人分道揚鑣。但煥文對張靜江一直極為敬重,并且心懷知遇之恩,一生將張靜江尊為偶像。因為如果沒有他,煥文也許走不出窮困的家鄉(xiāng),頂多在張家做一輩子的仆人。如果不是在張靜江手下摸了六年古玩,煥文這鄉(xiāng)下孩子也不會懂得掌眼識貨??傊皫煾殿I進門,修行靠個人”,由此,他的人生又上了一層新臺階。

          自立門戶

          一九三〇年代,盧芹齋在其公司留影 Pagoda Paris

          煥文28歲那年,他自己的鋪頭在巴黎開張了,店名“來遠”,取貨自遠方來之意。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他拋棄了出生時父母給他起的“一般”的名字,也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來轉(zhuǎn)運:“盧煥文”從此就搖身一變成了“盧芹齋”,這是他人生階梯的第三步。

          平日的盧芹齋很忙,在歐洲大陸到處奔波尋找商機,他是個非常謹小慎微的人,他留意每一筆交易的利潤,凡事都巨細靡遺的記在本子上。古玩的利潤一般能達到成本的2-8倍,……比如1913年他花了5.55法郎買入一個龍泉窯的瓷瓶,同年就以46.25法郎的價格出售,是進價的8倍;一個屏風進價是138.75法郎,以513.70法郎出手,賺了四倍。歐洲人偏愛的東西尤其好賣,比如18、19世紀的陶瓷,雖不是盧芹齋最喜歡,但在20世紀初的確是他最賺錢的玩意。

          盧芹齋位于法國巴黎的文物庫房

          盧芹齋在淘寶與鑒寶方面真的是身體力行,同時他深諳中國文化之道,談生意懂得入鄉(xiāng)隨俗。他自己這樣回憶:我們在上海和北京兩地的辦事處天天都辦流水席,準備一大桌子酒菜招待上門的客人。我們吃住全包,于是我們的辦事處就成了當?shù)毓哦I賣的中樞。誰手上有好東西,我們都是第一個見到的。這樣一來,我們從南到北,可以說控制了整個中國的文物市場。

          1914年偶然的機會,盧芹齋去到紐約,當時的紐約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到處都是熱情奔放并癡迷于中國古董的人,相比于經(jīng)濟放緩且受戰(zhàn)爭陰影籠罩的歐洲,紐約才是古董生意的天堂。盧芹齋意識到:“戰(zhàn)爭已將藝術中心從巴黎轉(zhuǎn)移到了紐約。”1915年3月,他的“盧芹齋來遠公司”在紐約開業(yè)了。

          盧芹齋在自己舉辦的“中國北宋壁畫”展覽廳中

          盧芹齋深知:想要成功,必須信譽卓著,因此他悉心營造名望和贏取信任。

          除了在穿戴上一絲不茍,他的舉手投足同樣優(yōu)雅。他言談審慎,從不夸夸其談,還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即使在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他也待人謙恭,從未有過一點趾高氣昂。平時的言談中,也是一口一個“鄙人懇求”、“貴館”、“請允許鄙人冒昧地”諸如此類的謙詞。他從不忘記道謝,無論是有求于人還是純粹出于恭維。在美國人眼中,一個有教養(yǎng)的歐洲人能有如此的修為也就罷了,但一個中國人竟如此具有紳士風度,則著實令人驚訝。

          對于華人的仇恨和偏見,使得許多私人收藏家一開始也同樣對盧芹齋缺乏信任。1918年12月,當盧芹齋向小約翰·洛克菲勒推銷一件中國古董花瓶,對方卻懷疑這是一件贗品。他在信中寫道:

          瓶底做工不夠精細,讓我對它所屬的年代有所懷疑。還有其它一些地方也讓我不放心。姑且不說標價不太合理,如果沒有其他專家鑒定其真?zhèn)蔚脑挘蚁胛沂遣粫湾X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我不要去咨詢其他古董商中的行家,那我就只能放棄這筆交易。

          更有甚者,小洛克菲勒還在信尾附言:

          您能否寄一張瓷瓶修復前的照片給我?

          盧芹齋想方設法來讓客戶相信自己的可靠,所以他待人接物總是非常殷勤,他回復說:

          您對我的信任有所保留這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我有幸第一次和您打交道。但是,請您相信,我絕對不會欺騙您。如果一件東西真假未明,我是絕對不會出手的。

          盧芹齋在接待客戶

          盧芹齋在接待客戶

          時代的“饋贈”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內(nèi)憂外患的中國一片混亂。但對盧芹齋來說,好戲才剛剛開始。

          他借助在國民黨中的人際網(wǎng)絡,同時不惜花錢打通關節(jié)、渾水摸魚,寺院、陵墓和私人收藏他無所不及。此時正值其前恩主張靜江輔佐革命居功至偉,成了孫中山最器重的人,在國民黨內(nèi)風頭一時無兩,成了掌管黨產(chǎn)的“財爺”。中國在1913年、1914年接連出臺的古物保存法、禁止古物出口管制令對他們形同虛設。盧芹齋同時又把他的客戶蒙在鼓里,以中國頒布文物出口條例為由抬價,從中獲利甚豐。

          連一向被中國老百姓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宮廷御用,如今也成為他志在必得的獵物。文物一旦跟皇室沾邊,拿到海外就身價倍增,市場上趨之若鶩,因此對文物商來說,器物的來路十分重要。1915年12月17日,盧芹齋以1600美金的價格向弗利爾出售了一幅康熙年間的絲綢壁毯,在交易單據(jù)上他做了貨品的詳細介紹:“朝廷御用,1913年盜于熱河(承德)避暑山莊?!?/p>

          盧芹齋尋寶目標執(zhí)著,務求貴重、罕見、獨特的東西。中國的大門已對他敞開,出入可以大搖大擺,旁若無人。童年時受到的儒家“克己復禮”教育已被他拋于腦后,利益驅(qū)使下掀起了針對皇家陵園的盜墓活動。

          1916年或1917年,盧芹齋主導了一樁著名的盜墓活動,他將唐太宗昭陵中兩尊石刻浮雕“昭陵二駿”販往了國外。此事中國人至今難以釋懷,視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莫大破壞和褻瀆,甚至將之于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相提并論。但對于盧芹齋來說,這筆交易確實無以倫比,不論是其出自皇陵的尊貴程度,還是其2米高、1.7米寬、重達4噸的分量,亦或是令人咋舌的125000美元的成交價,這打破了當時文物成交價的記錄。更不用說此物的政治、歷史和藝術價值。

          昭陵六駿 拳毛騧

          昭陵六駿 颯露紫

          不過,盧芹齋本人一直否認自己直接涉及盜墓,堅稱:

          (昭陵二駿)是從地方政府手里當場買下,由軍閥護送進京,所得款項已用于修建學校。……我們是從第三方那里直接接手的,程序上完全合法,出售轉(zhuǎn)賣給我們的人是國家最高層人物。

          因為在此之前法國文物商葛楊于1913年將六駿移出皇陵,但在盜運的過程中遭到當?shù)鼐用竦亩陆?,為奪路逃命,盜運者將文物丟下山坡,損壞的石刻殘片被當局沒收。當時六駿石雕受損嚴重,1914年落到了陜西軍閥陸建章手上。他下令押送其中的二駿進京,作為即將登基復辟帝制的“大總統(tǒng)”袁世凱的賀禮。實際上,陸建章也是奉旨行事,奉的是袁世凱二兒子袁克文的命令,因為文物的運輸文件上有袁家的印章。這二駿于1915年被運出西安,卻從沒能抵達北京,再也不知去向。直到1918年3月9日,一直下落不明的二駿才神秘地出現(xiàn)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它們的主人竟是盧芹齋的來遠公司。

          而在買家面前,盧芹齋則毫不掩飾地將昭陵二駿的到手歸功于自己的神通,他對盜寶的歷險過程大肆渲染,對自己所起的作用津津樂道。在他1926年寫給戈登的信中這樣介紹兩件文物的來歷:

          為搞到這兩件文物輾轉(zhuǎn)了四五年時間,歷經(jīng)各種艱難險阻,冒著坐牢甚至生命的危險,如今在中國搞古董簡直比登天還難,像這樣罕見的文物幾乎不可能再搞到了,一來風險太大;二來文物精品已經(jīng)差不多都倒騰出來了。

          盧芹齋在中國的活動力很強,上有只手遮天,下有嘍啰遍地,他的前東家張靜江是這個系統(tǒng)的核心。

          盧氏品味

          對自己的古董商生涯,盧芹齋曾矯情地總結(jié)說:

          如其他所有熱愛藝術的人一樣,我從事文物交易一直胸懷世界。與此同時,我深信藝術品是沒有國界的。文物走遍全世界,就像無聲的大使一樣,讓世人了解并愛上中國文化。

          為了在西方拓展生意渠道,盧芹齋先從“啟蒙”做起,對西方買家進行文物鑒賞力的教育。20世紀初的時候,除了洛克菲勒家族和弗利爾等幾名大藏家外,美國公眾對中國藝術一無所知。當時的西方藝術品市場魚目混珠,來自中國的藝術品都是些專門為了滿足西方人審美趣味的作品,于是市場充斥著搔首弄姿、自曝其丑來博取目光的物件,所以即使是有品位的鑒賞家,也很難有機會欣賞到真正高水準的中國藝術。盧芹齋決定走高端路線,他決心要讓西方人見識真正的中國文化,即佛教壁畫、雕塑、古玉器和青銅器的美與價值。

          經(jīng)盧芹齋之手流出中國的北齊石雕

          經(jīng)盧芹齋之手流出中國的商代青銅方罍

          盧芹齋的精明之處在于,他并沒有為了硬銷試圖改變西方受眾的審美趣味,而是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歐洲化的詞匯來解析中國的藝術品。既然當時的西方認為,中國藝術受到了古希臘風格的影響,盧芹齋在描述佛像時就會用到“平衡”“對稱”“協(xié)調(diào)”等術語,這都是當時在分析希臘、羅馬雕塑時常用的概念。

          在盧芹齋的贊助下,幾位國際著名的藝術學者開始制作中國文物圖錄,圖文并茂的對中國藝術進行新的詮釋。盧芹齋從文物“發(fā)掘者”一躍成為中國文化大使,在西方獲得了中國藝術史發(fā)言的權(quán)威地位。他的古董店也成了文物界群英薈萃的沙龍,專家們會相約而來,品評、把玩新亮相的器物。推開盧芹齋的店門,時常能碰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等人,他們可能正在一件新到的畫軸面前爭論的面紅耳赤;或是英國的大維德爵士夫婦,倆人鼻梁上都架著眼鏡,正圍著新出土的青花瓷,仔細研究著瓶底的官窯年款;可能還有賓大博物館的館長,正安坐在桌前,端詳著一尊剛從陜西運來的唐三彩馬……

          經(jīng)盧芹齋之手流出中國的唐三彩駱駝一對

          宋元木雕佛像辛西那提美人 盧芹齋舊藏

          經(jīng)盧芹齋之手流出中國的五代壁畫

          經(jīng)盧芹齋之手流出中國的五代壁畫

          1928年,對于盧芹齋而言是碩果累累的一年,他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勛章,又在巴黎一片簇擁歡呼聲中開了新的畫廊“彤閣”,其富麗堂皇堪比宮殿,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diào)。

          盧芹齋的“巴黎紅樓”(彤閣)

          盧芹齋的友人遍及世界各地博物館,他在開展古董交易期間也大力支持了不少博物館的發(fā)展。歐洲、美國的各大博物館,都曾接受過來自他的慷慨捐贈。1929年,法國國家博物館授予他另一枚獎章,這枚獨特的銅質(zhì)獎章是專為表彰盧浮宮及其他國立博物館的捐贈者而設計的。獎章上刻著盧芹齋的名字,及“盧浮宮之友”的字樣,以感謝他為法國博物館事業(yè)做出的貢獻。不僅如此,盧芹齋也在西方,積極為國內(nèi)抗日籌劃募捐活動并資助軍費。

          當帷幕落下

          時間來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1948年7月29日。

          “出事了。貨物被扣。”正在巴黎度假的盧芹齋突然被中國發(fā)來的電報擾亂了,這批貨是他近年來最重要的收獲,其中有不少是國寶,共計342件古董,估價超過100萬美元。自此,盧芹齋的生意兵敗如山倒,到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之日,即是盧芹齋和他的國民黨全部清空之時,無異于宣告了他的破產(chǎn)?!爸泄舱?quán)接管上海后,立即查封了我收購的大量文物,那一刻我意識到我的中國古董生意做到頭了?!北R芹齋寫道。

          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后,盧芹齋從愛國僑領變成了人民公敵,1957年8月15日盧芹齋逝世。

          2023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古代歷史

          更三高考中國古代歷史頻道,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故事、中國古代歷史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