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冤家》又名《貪歡報》《歡喜奇觀》《三續(xù)今古奇觀》《四續(xù)今古奇觀》《醒世第一書》《今古艷情奇觀》《艷鏡》,是明代西湖漁隱主人著短篇小說集。書成于崇禎十三年(1640)。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guān)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該書兩集24回,書敘男女私情,并多由恩愛而成仇。在尋常的故事中,開掘出新的觀念,與傳統(tǒng)的封建觀念相抵牾,而與沖破封建道德樊籬、大膽肯定人性這一晚明進步思潮相合拍,也是晚明進步文學的共識,然筆墨多染穢褻,語言淺近流暢,描寫平晡直敘,缺少波瀾,并帶有明顯的模擬痕跡。
賞析
主題思想
《歡喜冤家》借風月故事對好貨、好色的社會風氣進行了委婉批判。這些偷情故事實際上是明代后期淫欲橫流之社會風氣之反映。作者對此持有保留的肯定態(tài)度,像花二娘與任二官的“香偷玉竊”,是“兩心相因而比起“今日蠅趨蟻附戀戀于勢利之場者”,“大相遠矣”,小說給捉奸的李二和周裁縫安排的結(jié)局,一個被殺,一個死于獄中。即使是像第十三個故事《兩房妻暗中錯認》中換妻淫樂的荒唐事,兩個女子沒有受到責罰,兩個男子也只被打了三十板了事,倒是揭露換妻丑聞的王小二,被眾鄰居責為輕薄,不久郁郁而死,眾鄰居將此事傳為笑談,題入詩中,以為是“世間常事”。與肯定世俗男女性欲的滿足相對的是對棼錮情欲的宗教的懷疑。第十一個故事《蔡玉奴避雨遇淫僧》寫和尚利用廟宇神圣之地強奸良家婦女,第十四個故事《一宵緣約赴兩情人》寫和尚嫖妓而殺妓,小說并非否定僧人尼姑的性欲求,其用意在于對非自然的壓抑性本能欲望的戒律的質(zhì)疑,正是這種非人道的禁錮狀態(tài),才使僧尼產(chǎn)生這種近于變態(tài)的性渴望而導(dǎo)致犯罪,如故事中的人物了然表示“但愿生從極樂國,免教今夜相思苦”,尼姑性空感嘆“禪心非為春心膩,女子生而愿有家”。值得注意的是,與對好色的寬容不同的是,小說對財基本上是持否定態(tài)度,特別是利用財富,違背女性意愿,只求自己性欲求滿足的行為,更表示了嚴厲的批判。比如第七個故事《陳之美巧計騙多嬌》中財主陳彩以金錢作誘餌,以達到占有猶氏的目的,先是借錢給潘麟取得其信任,乘機將其推下深淵,接著送錢接濟潘家,贏得潘家的感激,終于將猶氏名正言順地霸占。潘麟圖財而喪命,陳彩以財勢而圖色也最終落得一無所有。
《歡喜冤家》一些故事中的男女青年比較注重男歡女愛中的“情”,特別是其中的女青年,已不那么覃視貞操觀念,比較重視自己婚姻生活是否幸福,夫妻之情是否融洽,如兩情不諧,她們便不再甘心忍受沒有愛情的生活,或去私通,或去私奔。書中所敘述的男女私情,又多由恩愛而成仇。
該小說集中的私通故事,作者多是以寬容和欣賞的態(tài)度津津描寫,這和晚明人文思潮鼓吹“好貨”、“好色”有密切的關(guān)系。但是這種描寫既是有限度的,又是受到譴責的,故而作者在文章中總是要加進一些勸人戒色戒欲或者輪回報應(yīng)的話,自由愛情對封建禮教的沖破畢竟不等于對性欲滿足的追求。
該書所體現(xiàn)的明末婚姻觀念變化的另一個重要之點,是對“再嫁不貞”的看法。三綱五常規(guī)定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卻只準“從一而終”,寡婦再嫁,被視為不貞。該書的作者完全拋棄了這種觀念,重實際講權(quán)變。
藝術(shù)特色
在藝術(shù)上,則人物描寫較簡單,構(gòu)思也較平庸,還有明顯的模擬痕跡。如《李月仙割愛救親夫》中李月仙因見章必英裸體仰臥而引發(fā)性欲,即襲自《警世通言》卷三十的《況太守斷死孩兒》。又如續(xù)集第二回《一宵緣約赴兩情人》,寫和尚了然因爭風吃醋而殺死妓女李秀英,但真兇一時未能捕獲。巡按蘇息在審理此案期間,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到一寺院,墻上有“一目了然,何苦相思”八字。醒來后,懷疑此夢與案件有關(guān)。又得知當?shù)孛魍ㄋ掠幸缓蜕辛巳?,遂到該寺察訪;覺得他行跡可疑,但苦于沒有證據(jù)。最后命衙役扮作李秀英鬼魂,嚇唬了然,終于騙出了真情。這故事中蘇巡按從夢里獲得破案線索,襲自《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許察院咸夢擒僧,王氏子因風獲盜);衙役假扮被害者鬼魂以誘騙兇手,則襲自《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程朝奉單遇無頭婦,王通判雙雪不明冤》。
后世影響
《歡喜冤家》一書,流傳很廣,對后世許多小說都很有影響,其中的一些篇目如《兩房妻暗中雙錯認》等,后來又展衍成一些中篇小說。
《歡喜冤家》中的故事,除小部分是根據(jù)前人傳說改編的外,大部是自創(chuàng)。因其故事新奇,貼近下層人民的生活,且情節(jié)曲折,受到了普遍歡迎,單被改編成中篇小說的,已知的就有七種。后世的話本選集,也將該書作為人選作品的主要來源,如《幻緣奇遇》一書,凡十二回,收十二個故事,其中出自《歡喜冤家》的就達七篇;《今古傳奇》也收《歡喜冤家》二篇。
作品評價
明末清初文學家褚人獲《堅瓠集》:“今俗有《歡喜冤家》小說,始則兩情眷戀,終或至于仇殺,真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也。疾讀一過,可當欲海晨鐘?!?/p>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