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xué)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guī)砝献拥摹兜赖陆?jīng)》第二十六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終日行不離輜重③,雖有榮觀④,燕處⑤超然。奈何萬乘之主⑥,而以身輕天下⑦?輕則失根⑧,躁則失君。
[譯文]
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因此君子終日行走,不離開載裝行李的車輛,雖然有美食勝景吸引著他,卻能安然處之。為什么大國的君主,還要輕率躁動以治天下呢?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dǎo)。
[注釋]
①躁:動。君:主宰。
②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③輜重:軍中載運(yùn)器械、糧食的車輛。
④榮觀:貴族游玩的地方。指華麗的生活。
⑤燕處:安居之地;安然處之。
⑥萬乘之主:乘指車子的數(shù)量?!叭f乘”指擁有兵車萬輛的大國。
⑦以身輕天下:治天下而輕視自己的生命。
⑧輕則失根:輕浮縱欲,則失治身之根。
[延伸閱讀]王弼《道德經(jīng)注》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鎮(zhèn)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制動,是以重必為輕根,靜必為躁君也。
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以重為本,故不離。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不以經(jīng)心也。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輕不鎮(zhèn)重也,失本為喪身也,失君為失君位也。
[延伸閱讀]蘇轍《老子解》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鎮(zhèn)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制動,故輕以重為根,躁以靜為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行欲輕而不離輜重,榮觀雖樂而必有燕處,重靜之不可失如此。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人主以身任天下,而輕其身,則不足以任天下矣。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輕與躁無施而可,然君輕則臣知其不足賴,臣躁則君知其志於利,故曰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