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元春為何要改“紅香綠玉”這四個字?改成“怡紅快綠”是有什么深意在里面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毥庾x,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賈元春晉封鳳藻宮,加封賢德妃,給賈府帶來無上榮耀,而賈府,為了迎接元春省親,響應太上皇的號召。也是下了血本,花費巨大財富,歷經(jīng)大半年的時間,修建了省親別院。
省親別院竣工之時,賈珍特意邀請賈政參觀:一來游覽省親別院的景致;二來給各處景致提匾額出對聯(lián)。
賈政聽了,特意帶了幾個清客,又在半路上抓住了寶玉,借著游覽景致的機會給各處提匾額、出對聯(lián)。
賈政因為近來聽了不少人稱贊寶玉在作詩、對對聯(lián)上有些歪才,所以這次有心要試探他的才華;而眾清客,對賈政的心思,也看得十分清楚,因此,這一場給院內(nèi)各處景致提匾額的活動,其實可以算是寶玉一個人的才華表演。
而當眾人來到院內(nèi)長有芭蕉、海棠樹的院子時,寶玉取芭蕉的紅,海棠的綠,給這一出景致提名為“紅香綠玉”。對此,眾人也是贊不絕口。
只是,在元春省親的時候,賈元春卻特意將弟弟所起的“紅香綠玉”改成了“怡紅快綠”,讓人十分不解。
賈元春為何特意要去掉了“香”“玉”二字呢? 對于她的這一舉動,我們該如何理解呢?
其實細看原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要理解這一點的關鍵,其實并不在“香玉”二字,而僅僅在于“玉”這一個字上。
為什么如此說呢?因為原文對“玉”這個字,明確提到過兩回。
第一回:是王熙鳳對“玉”的態(tài)度。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這一天芒種節(jié),大觀園里非常熱鬧,一向喜歡湊熱鬧的鳳姐也進入了院子。
只是,鳳姐這一次卻沒有帶丫鬟,又恰好遇上了一件事要辦。不得已之下,她四周張望,看到了一個干凈清秀的小丫鬟,便忙著招手讓她過來。
同她閑聊幾句后,鳳姐喜歡上了她的爽利性情,所以特意讓她,替她辦了這件差事,這個丫鬟,就是林之孝夫婦所生的女兒林紅玉。
當她完成這個任務后,來到李紈這里找到了鳳姐,將牽扯了幾代人的人物關系,如同報菜名一般,清晰而流利的說了出來。李紈聽了,贊不絕口。
紅玉道:“平姐姐說:我們奶奶問這里奶奶好。原是我們二爺不在家,雖然遲了兩天,只管請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們奶奶還會了五奶奶來瞧奶奶呢。
五奶奶前兒打發(fā)人來說,舅奶奶帶了信來了,問奶奶好,還要和這里的姑奶奶尋兩丸延年神驗萬全丹。若有了,奶奶打發(fā)人來,只管送在我們奶奶這里。明兒有人去,就順路給那邊舅奶奶帶去的?!?/p>
話未說完,李紈笑道:“噯喲喲!這些話我就不明白了。什么‘奶奶’‘爺爺’的一大堆?!?/p>
鳳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這是四五門子的話呢?!闭f著又向紅玉笑道:“好孩子,到難為你說的齊全。
也是因此,鳳姐對她來了興趣,還有意收她做干女兒,只是經(jīng)李紈一提醒,她才反應過來,原來面前這個丫鬟,正是林之孝夫婦的女兒。她已經(jīng)認了林之孝家的為干女兒,因此,讓小紅做干女兒的念頭自然作罷。
隨后,她便問起了小丫鬟的名字,一問得知,原來她叫林紅玉。
你十幾歲了?”
紅玉道:“十七了?!?/p>
又問名字,紅玉道:“原叫紅玉的,因為重了寶二爺,如今叫紅兒了。”
鳳姐聽了將眉一皺,把頭一回:“討人嫌的狠!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p>
“玉”這個字,在榮國府中的意義非同一般。因為賈寶玉的名字中就有一個“玉”,林黛玉的名字中同樣有一個“玉”字;并且,賈寶玉的命根子,正是他身上戴的通靈寶玉。
所以在榮國府,“玉”是一個忌諱,就如王熙鳳聽見這個丫鬟的名字叫作林紅玉,所表現(xiàn)出來的厭惡一樣,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第二回:元春省親的時候,薛寶釵對賈寶玉的提醒。
元春進宮多年,如今終于有機會回到賈府,她又素來疼愛自己的弟弟。因此,借著省親的時候,讓寶玉作詩,以此來檢驗他的才華,顯然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因此我們看見,賈元春雖然讓眾姐妹同寶玉一起做詩,但眾姐妹卻一人僅做一首,而寶玉,卻要做四首。
面對元春的要求,寶玉無法拒絕。只是效率并不高。所以當寶釵寫完后,有意來幫助他,因此特意走了過來看她作詩。
一看之下,果然看出了問題。
彼時寶玉尚未作完,只剛作了“瀟湘館”與“蘅蕪苑”二首,正作“怡紅院”一首,起草內(nèi)有“綠玉春猶卷”一句。
寶釵轉(zhuǎn)眼瞥見,便趁眾人不理論,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字改了罷?!?/p>
因此,從寶釵所說的這番話中,我們也能看出,賈元春對“紅香綠玉”的厭惡,最關鍵的,是這個“玉”字。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