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賈府的三姑娘,是賈政和小妾趙姨娘所生之女,漂亮好強能干,俗稱帶刺的“玫瑰花”,這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淼奈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王熙鳳因為流產進入修養(yǎng),不曾想到的是,修養(yǎng)期間又添上了下紅之癥,如此一來,即便鳳姐一向要強,也不得不靜下心來調養(yǎng)身體。
沒有了鳳姐的打理,多年退居二線的王夫人也無力招架了,因此,她將榮國府的大小事交給了賈探春、李紈(賈珠之妻,二房長媳,因為寡婦身份不便拋頭露面。她為人保守,人稱“活菩薩”)、薛寶釵(專管下人夜晚治安一事)。
從王夫人對于這三個人的安排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個三人小組中,作為未出閣的小姐,探春是這個小組中的中堅力量。
只是,就在她接任榮國府代理管家不久,卻遇到了一件尷尬事: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去世了。
賈探春,是榮國府的三小姐,是賈政與趙姨娘所生的女兒。如今,趙姨娘兄弟死了,賈探春作為局內人,其實并不好處理這件事,但既然處在了這個位置,自然由不得她來選擇了。
當吳新登家的前來匯報這件事,并請求領取例錢的時候,賈探春為難了。
為何?這里面,既有血濃于水的親情;同樣,也有她剛接管管家一事,對舊例并不熟悉的原因。也是因此,在第一時間,她并沒有說話。
倒是坐在一旁的李紈,以襲人的母親去世不久,領了四十兩銀子為例,也準備如此處理。
但是,就在吳新登家的準備離開的時候,探春卻叫住了她,并詢問她賈府的舊例是什么?
這一問果然問出了蹊蹺,作為榮國府的管家媳婦,作為王熙鳳的得力干將,吳新登家的竟然連賈府的舊例都不知。
她的表現讓探春意識到了蹊蹺,所以她呵斥吳新登家的,并讓她拿出賈府的舊例來看。而從賈府舊例的賬單上,可以明顯地看出,對這一項顯示的非常詳盡。
一時,吳家的取了舊賬來。探春看時,兩個家里的賞過皆二十兩,兩個外頭的皆賞過四十兩。外還有兩個外頭的,一個賞過一百兩,一個賞過六十兩。這兩筆底下皆有緣故:一個是隔省遷父母之柩,外賞六十兩;一個是現買葬地,外賞二十兩。
探春便遞與李紈看了。探春便說:“給他二十兩銀子。把這賬留下,我們細看看?!眳切碌羌业娜チ恕?/p>
襲人,原非家生子奴才,所以她母親去世,按例領取四十兩銀子;而趙國基,賈府家生子奴才,自然,他死后應得的例錢為二十兩。
探春如此行事,合情合理,公正無私,毫無錯處。只是如此一來,趙姨娘不干了。在吳新登家的離開不久,趙姨娘便哭著鬧著跑到了議事廳,聲稱自己活得連襲人都不如了。
只是,面對趙姨娘的哭鬧,賈探春絲毫沒有改變自己的立場,甚至于,平兒帶來王熙鳳的話,準許探春破例處理,多給他一些銀兩,她依然不為所動。
作為榮國府的代理管家,作為與趙國基有血脈關系的探春,為何在面對趙姨娘大鬧議事廳時,她的態(tài)度如此堅定呢?
其實探春之所以堅定態(tài)度,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施展自己的才華,為了替這個家出力,她不得不打響這關鍵的第一炮。而這件事最關鍵的地方,是源于這三個現實的原因。
1、趙國基例錢一事,是王夫人對她的一場考驗。
賈探春作為庶出的小姐,又是王夫人最討厭的趙姨娘所生的女兒,因此,讓她代理榮國府,王夫人是有成見的。所以,她借著趙姨娘兄弟去世應得的例錢一事,是一場對探春的實力考驗。這在原文中,也是體現得非常明顯的。
剛吃茶時,只見吳新登的媳婦進來回說:“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昨日死了。昨日回過太太,太太說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來?!?/p>
王夫人明明知道這件事,為何沒有及時處理?非要她來找探春、李紈等人?答案就在這里。
面對吳新登家的離去,賈探春特意將她叫住,詢問賈府一貫的舊例,便說明了她已經看出了這一點。
而隨后面對趙姨娘大鬧議事廳,賈探春安撫她的言語,也顯示了她對王夫人表明心志的態(tài)度。
探春笑道:“原來為這個。我說我并不敢犯法違理?!币幻姹阕?,拿賬翻與趙姨娘看,又念與他聽,又說道:“這是祖宗手里舊規(guī)矩,人人都依著,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襲人,將來環(huán)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是同襲人一樣。這原不是什么爭大爭小的事,講不到有臉沒臉的話上。
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著舊規(guī)矩辦。說辦的好,領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說辦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憑他抱怨去。太太連房子賞了人,我有什么有臉之處;一文不賞,我也沒什么沒臉之處。依我說,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靜些養(yǎng)神罷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
可想可知,若探春真的顧念舊情,糊涂辦下此事,只怕她代理管家這樣的職位,也是坐不舊已。
2、趙姨娘貪心不足,探春唯有拉下臉面,才能杜絕往后的麻煩。
在《紅樓夢》中,趙姨娘是個喜歡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的人,所以得了寶釵送的一點禮物,會滿心歡喜地跑到王夫人面前炫耀;探春拿出五百錢讓寶玉替她挑選新鮮好玩的玩具,她也會好些天不停地抱怨。
如此斤斤計較,在于小利的趙姨娘,如賈探春面對趙國基例錢一事對她妥協(xié)了,我們可以想象,往后的日子,這樣的事將會成為家常便飯。
對于這一點,我們從趙姨娘的言語中也能看出。
趙姨娘氣的問道:“誰叫你拉扯別人去了?你不當家我也不來問你。你如今現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們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無處使。姑娘放心,這也用不著你的銀子。明兒等出了閣,我還想你額外照看趙家呢。如今沒有長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
可見,趙國基例錢這一件事,對于趙姨娘、探春而言都是萬事的開端。若探春選擇這一次選擇妥協(xié),就會面對千千萬萬的下一次;而趙姨娘如果這一次得了便宜,只怕往后的日子更會蹬鼻子上臉。
3、趙國基例錢一事,是眾多管家對探春的一個考驗。
一個未出閣的小姐,能有什么能耐,這句話。應該是賈府眾多管家心中的疑問;就如在抄檢大觀園時,王善保家的面對被探春震懾的唯唯諾諾的鳳姐以及眾多陪房,她故意上前去扯探春衣角的心理一樣。
作為鳳姐的得力助手,吳新登家的豈會不知道賈府一貫的舊例?就像平兒所說的,若她面對二奶奶如此,只怕腿早已被打折了;由此可見,她是在故意試探探春,看她如何處理這件事。
而在她離開后,為何趙姨娘會在第一時間跑進議事廳大吵大鬧?自然也是有人給她通風報信的;就如因為茉莉粉她氣匆匆的跑向怡紅院,在路上遇見夏婆子,得到她的支持和爆料后,變得更加有底氣,所以才會大鬧怡紅院,同芳官這樣的戲子對罵。
可見,趙國基例錢一事,是探春能否樹立威信的根本?若處理不當,眾人便會以此作為笑柄,她想要在賈府之中樹立威信,想要興利除弊,自然無從談起。
小結:
因此,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面對趙姨娘大鬧議事廳,賈探春之所以立場堅定,始終不動搖,是因為她早已看出了這是一個圈套。
為了獲得王夫人對她的認可,為了實現興利除弊,貢獻這個家,她不得不在第一時間拉下臉面,并以此樹立威信。
與生母對簿公堂,這是需要勇氣和魄力的,只是對于探春而言,她沒得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