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句話用來形容《紅樓夢》里的賈府再恰當也不過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庾x,接著往下看吧~
《紅樓夢》是一部圍繞女性角色展開的小說,因此書中不免有明顯的贊頌女性的傾向,比如林黛玉的滿腹才華、王熙鳳的雷厲風行、史湘云的天真爛漫,都是書中的經(jīng)典塑造,但正因為如此,書中的男性角色反而顯得遜色許多,除了主角賈寶玉,其他男性的塑造,曹雪芹基本上都是持貶低的態(tài)度,像薛蟠、賈璉、賈珍、賈赦等人,但寶玉之父賈政卻始終處于一個非常微妙的地位。
一方面,賈政并不像賈赦、賈璉等人那般好色,也從未做過任何壞事,他身為工部員外郎,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工作。盡管如此,賈政還是被后世解讀乃是個“假正經(jīng)”,因為站在寶玉的角度,賈政無疑是讓寶玉不敢隨意鉆在女兒堆中的重要因素,而賈寶玉擁有主角光環(huán),不少讀者便會站在寶玉的角度對賈政的所作所為進行批判,進而對號入座,給賈政冠以“假正經(jīng)”的名號,孰不知賈政才是整個賈府中最清醒的男人。
賈政最先從“燈謎”中悟到賈府滅亡的預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多次探討過賈府滅亡之際,哪些人提前預測到了賈府即將沒落的結(jié)局,其中賈母算一個,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三人在其中,但是從來沒提到賈政。
其實相比之下,賈政是所有人之中最早領悟到賈府最終悲劇的男人,這一點早在書中第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中被曹雪芹明確點出。
賈政心內(nèi)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fā)清凈孤獨。今乃上元佳節(jié),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心內(nèi)愈思愈悶?!诙?/p>
仿佛是怕讀者會覺得賈政只是一時之悲,而非心有所悟,曹雪芹專門在其后加上一句“賈政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來覆去,竟難成寐”。
對于元妃、迎春、探春等人的燈謎過于悲哀之事,賈政并不是一思而過,而是因為這件事情思考了整整一個晚上,曹公筆下無一處閑筆,這一點眾人皆知,那么這一個晚上,賈政都在思考什么呢?
雖然曹雪芹并沒有直言賈政此處的心緒,但我們還是可以很明顯地猜出他的心路歷程,那就是賈政開始由府中小姐們的“讖語”開始思索整個賈府的命運。
這絕不是上帝視角,站在賈政的位置分析下賈府的男丁情況,跟自己同輩的賈敬當了道士,不問家中之事,兄長賈赦只知道飲酒作樂和尋摸小老婆,賈珍、賈璉等人又不是好讀書之人,除了蒙祖上馀蔭得以安享富貴,并無任何長處,寶玉雖然天性聰穎,頗有歪才,卻也不喜讀書,因此縱觀整個賈府,竟只有賈政一人在扎扎實實地承擔賈府的責任。
賈政又為人清高,自己家中的男人中沒有一個能跟他站在同等的境界進行交流,因此能讓他思考的問題必然到達了一定深度,所以,他必然能從小姐們燈謎的“悲讖之語”聯(lián)想到賈府的現(xiàn)狀,進而對賈府的未來開始持悲觀態(tài)度,這也正是我們所說的賈政是最早意識到賈府悲劇結(jié)局第一人。
賈政笞撻寶玉乃是恨鐵不成鋼之舉
而在意識到賈府的現(xiàn)狀之后,賈政在行為方面必定會發(fā)生一定的改變,而拯救賈府的唯一途徑便是讓寶玉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從而維持賈府已歷百年的繁華,這一點,賈政倒是和寧榮二公想到一塊去了,書中第五回寧榮二公之靈委托警幻仙子對寶玉進行點化,以便讓寶玉“立身于經(jīng)濟之道,委身于孔孟之間”,此不贅述。
而賈政意識到寶玉對賈府的重要性之后,他便在心理上對寶玉有了更高的期許,希望寶玉能快點成熟,早日承擔起賈府興衰的重大責任。但是希望越高,失望越大,第三十三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中,寶玉因為忠順王府來討要琪官,以及賈環(huán)使壞說金釧之死跟寶玉強奸未遂有關,賈政大怒,下令笞撻寶玉。
這個情節(jié)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些眼熟,沒錯,就跟當年秦業(yè)棒打秦鐘是完全一樣的。
秦業(yè)家中貧寒,但還是將兒子秦鐘送去賈府私塾,希望兒子能好好讀書,為此還掏盡家底給賈代儒送了二十兩的贄禮,可結(jié)果呢?秦鐘在賈府不但沒有好好讀書,反而沾染了一身污穢,還偷偷跟廟里的尼姑智能偷情,被秦業(yè)發(fā)現(xiàn)后,秦業(yè)大怒,棒打秦鐘,自己卻被氣得三五日就一命嗚呼了,秦鐘最終也在愧疚和病痛中死去。
賈政笞撻寶玉,跟秦業(yè)棒打秦鐘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恨鐵不成鋼啊!
賈政對寶玉寄予厚望,但寶玉卻在外流蕩優(yōu)伶,表贈私物,在家荒疏學業(yè),淫辱母婢,他如何能忍?自己搶過棒子便是一頓毒打,最終一氣之下還要拿出繩索要將寶玉勒死,因王夫人求情,賈政才放下了繩子,這里有一處細節(jié)很值得每個孩子思索。
賈政聽了這話,不覺長嘆一聲,向椅上坐了,淚如雨下。——第三十三回
雖然挨打的是寶玉,但是心痛的卻是賈政,他如果真的想勒死寶玉,王夫人哪里攔得住?縱觀整個賈府,除了賈母,此時此刻估計沒有任何人能攔住他勒死寶玉,而此時賈母尚未前來,賈政卻也放下了繩索,是因為他根本沒準備真的要殺寶玉,只是想借此機會給寶玉一個大大的教訓,讓他能早點吸取教訓,好好學習。
可這一切被賈母打亂了,賈母聽說寶玉被打,急忙趕了過來,進門后先不問為何要打?qū)氂瘢苯泳烷_始護犢子:“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干凈了”,接著又用自己要帶著寶玉一起回南京威脅賈政。封建社會,以孝為先,賈政只得屈服,可對寶玉的教訓卻功虧一簣,因為寶玉醒來之后,大家都會告訴他是老太太救的他,賈政不敢違抗賈母,有了這層心理防線,寶玉便會繼續(xù)過自己“富貴閑人”的好日子,而將讀書學習拋諸腦后。
因此,我個人認為賈母在對寶玉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她來到現(xiàn)場后,最好的做法是詢問事情經(jīng)過,然后一方面肯定賈政教訓兒子的正確,另一方面替寶玉求情,而不是直接上來就護犢子,讓寶玉形成“我有老祖宗保護”的心理意識,這不是幫寶玉,而是害寶玉,更是害了賈府的未來。
賈政年輕時也是另一個“賈寶玉”
很多人都覺得賈政是個典型的封建大家長,對孩子沒有任何理解,只知道逼著孩子讀書,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但是站在賈府當家人的位置,賈政的所有做法無疑都是正確的,而賈政也并非不了解寶玉,書中多處細節(jié)證明,賈政內(nèi)心深處其實跟寶玉是同一類人。
比較經(jīng)典的一個例子就是,書中有一處明確記載“賈政年少時也是個詩酒放誕的妙人”,這個形象跟書中不茍言笑的賈政大相徑庭,我們很難想象年少的賈政到底是個怎樣風流的人,而在大觀園建成之后,眾人游園中,賈政終于展現(xiàn)了自己的真性情。
書中第十七回,大觀園建成,賈政攜眾清客去園中賞玩,期間對兒子寶玉的喜愛溢于言表,卻每每以辱罵之語刻意掩飾,造成一種大男子主義式的“愛子情懷”。
賈政因近日聞得塾掌稱贊寶玉專能對對聯(lián)。今日偶然撞見這機會,便命他跟來?!谑呋?/p>
由此可見,賈政雖然平日里對寶玉很嚴厲,但內(nèi)心深處還是欣賞寶玉的,而在古代,父親是不會當著眾人的面兒夸自己兒子的,尤其是像賈家這樣的大戶人家,更是如此,對外介紹多以“犬子”為名,以示謙卑,在看到寶玉的才學確實有進益之后,賈政的夸獎聽起來便有些奇怪,比如“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無知的孽障”等語,看上去是在罵寶玉,其實是在夸寶玉!
而在走到稻香村的時候,賈政忍不住發(fā)出感嘆,由此可窺探其年輕時的性情:
賈政笑道:“倒是此處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鑿,此時一見,未免勾起我歸農(nóng)之意?!薄谑呋?/p>
由此觀之,賈政年少時跟現(xiàn)在的寶玉一樣,也是喜歡逍遙自在、閑適平淡的生活,但跟寶玉不同的是,在家族和自我之間,賈政選擇了前者,而寶玉卻選擇了后者。故寶玉追求絕對的“天然”,并當眾放言:“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
賈政聽完便大喝一聲:“叉出去”。但是寶玉剛要悻悻而走,賈政卻又讓他回來,命他再作一聯(lián),其實已經(jīng)算表明自己贊同寶玉的說法,身為過來人,他明白從“絕對天然”走向“人為天然”是每個社會人必定要經(jīng)歷的過程,寶玉還小,因此有這種觀點很正常。
另外,走到瀟湘館時,賈政不禁感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而后來,林黛玉不知多少個月夜在此窗下讀書,她替賈政實現(xiàn)了他心中的夢,而賈政為何不能盡情享受這些美好呢?因為他肩膀上扛著賈府的重任,如何能安心享受。
結(jié)語:賈政雖然諧音意乃是“假正經(jīng)”,但是《紅樓夢》書中各處顯示的都是一個正直、勤勞、恭謹?shù)馁Z政形象,作為一個男人,在賈府不肖子孫居多的情況下,他一個人扛起賈府僅剩的風骨,雖然最終還是難以抵抗大廈將傾的結(jié)局,但賈政無疑是一個值得稱頌的家長,因為相比賈母的溺愛,賈政的嚴父思維似乎才是對寶玉真正的愛。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