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參觀故宮博物院篇一大巴車到一座大山腳下停下。我走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土黃色的建筑,不是很大,但頗有中國古建筑的特色,第二個陽臺上青天白日旗隨風(fēng)飄揚。
進入屋內(nèi),雕像國父孫中山安然端坐,目光深邃,而帶著一絲警惕,遙望遠方,猶如一位巨人守護祖國寶島的大好河山。
走進展廳,燈光立刻暗了下去。我們先來到清朝皇室區(qū),只見各種珠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有紅珊瑚、貓眼石……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恨不得親手撫摸下。
這時,一個如同狗項圈一般的小玩意兒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什么?哦,原來是手飾,只見它散發(fā)著金光,奪人眼球,外面鑲著漂亮的珊瑚,一定很珍貴吧。
來故宮,一定要看鎮(zhèn)館之寶-“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雖然人很多,但我搶先占據(jù)有利地形,能近距離欣賞。“白菜”放的位置已不是原樣,但還是顯現(xiàn)出它原有的美感,顏色十分鮮艷。它全部由玉構(gòu)成,下面白如雪,而上面顏色多種多樣,有翠綠、淡綠、黃綠……,爬在菜葉上的蟲子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讓我不禁贊嘆古人的智慧?!叭庑问钡钠?、瘦肉、肥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細看,感覺十分油膩,讓人垂涎欲滴。
出了故宮,我無意中聽到有人在埋怨:“哎,老j真壞,就不留點給我們嗎?”對的,這些文物由于戰(zhàn)亂顛簸流離,就像一個遠在他鄉(xiāng)漂泊的游子,只能遙望北京故宮日思月想。我想,終有一天,它將回歸故土。
參觀故宮博物院篇二寒假,我參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
早就聽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是精品中的精品,尤其是以毛公鼎、肉形石、翠玉白菜為鎮(zhèn)館三寶。我迫不及待想一飽眼福。
導(dǎo)游帶著我們先去看稀世瑰寶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整個造型渾厚而凝重,飾紋簡潔有力、古雅樸素,上面有銘文497字,只有“子子孫孫”兩個字是重復(fù)的.,在周朝時期先人就開創(chuàng)了用兩點表示簡寫。迄今為止,毛公鼎是銘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絕世珍寶。
看完這個無價的“大鍋子”,我們隨著導(dǎo)游來到肉形石前。初次看到它的人絕不會把它當成硬邦邦的石頭,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肌理清晰的東坡肉。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可以亂真。人們似乎都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真正人間極品,價值連城。不過它可是瑪瑙類礦物在大自然中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累積天然形成的奇石哦!
翠玉白菜是清代匠人巧妙地運用一半灰白、一半翠玉的灰玉雕成,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白色的雕成菜幫,菜葉自然反卷,筋脈分明,似乎用指甲一掐就會出水,真是栩栩如生!上面攀爬著蝗蟲和螽斯蟲,似乎還能看到它們振翅欲飛。導(dǎo)游告訴我們,這翠玉白菜是瑾妃的嫁妝,蝗蟲 和 螽 斯 繁殖能力很強,有子孫綿延的含義,白菜象征家世清白,真是件別有含義的嫁妝。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微雕展,有核桃微雕,有象牙微雕,透過展品前的放大鏡,可以看到人物的眼神表情,真是活靈活現(xiàn)!導(dǎo)游不無驕傲地說,我們的先輩們在沒有任何科學(xué)儀器的幫助下能刻出如此惟妙惟肖的藝術(shù)品,他們是菩薩轉(zhuǎn)世;有的一家三代為了雕一件藝術(shù)品,眼睛都雕瞎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68萬余件稀世文物,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shù)史館,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這次只是匆匆走馬觀花,參觀了極少的一部分,卻已讓我們驚嘆不已。
參觀故宮博物院篇三星期天,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故宮博物院。
進了午門,就是太和門,太和門前還有金水橋。太和門在明朝,特別是明朝前朝的時候,是皇帝和大臣們討論,處理國家大事,也就是上早朝的地方。所以,太和門的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穿過太和門,望見了太和殿,簡單的說,太和殿是皇帝權(quán)力的象征,是舉行最高級別的儀式和大典的地方。
三層石臺上共有18個銅香爐,象征著清朝的18個行省,龜、鶴在傳說中都是長壽的動物,在太和殿兩邊擺上龜、鶴,象征著國運永昌。每當大典時,就在龜、鶴的肚子里和香爐里加上香料,然后點燃,于是龜嘴,鶴嘴和香爐一起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秘、莊嚴。太和殿東西兩邊分別是日晷和嘉量,在等級最高的太和殿兩邊擺上他們,表明皇帝有規(guī)定時間和計量的權(quán)力,象征著皇權(quán)的至高無上。
太和殿地面鋪著磚,是一種亮亮的帶有一點墨綠色的方磚。那么,它是怎么燒制的呢?首先是選土,工匠們將泥用水浸透,再反復(fù)摔打,讓它變得結(jié)實,這道工序叫“練泥”。泥練好后,裝入模具,還要進一步踩實,才能制成磚坯。剛制成的磚坯還不能放入窯中,需慢慢地陰干,再入窯燒制。一燒就是130天,燒出磚,還要用桐浸泡49天。經(jīng)過這么復(fù)雜的工藝燒成的磚,還要經(jīng)過嚴格的檢查,要達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才能使用。
鋪磚也很講究。據(jù)記載,一個瓦工加兩名壯工,每天只能墁5塊磚。太和殿共鋪磚4178塊,整個紫禁城用了10萬多塊!你能算出這一項多么巨大的工作量!又是一筆多么大的費用嗎!?
后來我們又參觀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宮殿,我在感嘆故宮的雄偉之余,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這中間既包含著工匠們多少的汗水、淚水和鮮血,也包含著他們多少的聰明和才智!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