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的詩文往往平鋪直敘,精華則多在典故,那么薛寶釵為什么不喜薛寶琴的柳絮詞?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林黛玉的“唐多令”后,就是薛寶琴的“西江月”。這首詞比較特別,在于薛寶琴其人并非代表她自己,而是更多影射薛寶釵。之前的《詠紅梅花得花字》就已經(jīng)是寶釵的心聲。如今再作《西江月·柳絮》,同樣是一詞雙關(guān),為寶琴和寶釵雙唱,也是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回復(fù)”。至于薛寶釵的“臨江仙”,也是自詡而非回應(yīng)。
(第七十回)因又看寶琴的是《西江月》: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三春事業(yè)付東風(fēng),明月梅花一夢。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眾人都笑說:“到底是他的聲調(diào)壯?!畮滋帯l家’兩句最妙?!睂氣O笑道:“終不免過于喪敗。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江月令”等。唐五代詞本為平仄韻異部間協(xié),宋以后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zhuǎn)仄韻,例須同部。以柳永詞《西江月·鳳額繡簾高卷》為正體,雙調(diào)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
《西江月·柳絮》里薛寶琴的起點很高,被人贊譽(yù)為“聲壯”,就源于她行萬里路的胸懷與眾不同。
薛寶琴從“漢苑”到“隋堤”,由“三春”到“明月”,“幾處、誰家”切換“江南、江北”,從歷史的厚重之中插入空間的置換,最終是個人的感慨……要知道一個小小的柳絮,如此“大”的描寫代表出一種寬廣的胸懷,就像李白、蘇軾那般,是薛寶琴所特有的立意。
賈寶玉說薛寶琴寫不出林黛玉的《桃花行》,林黛玉其實也寫不出薛寶琴的《西江月》。
“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三春事業(yè)付東風(fēng),明月梅花一夢?!?/p>
漢長安城的曲江池邊雖然遍植楊柳,終究數(shù)量有限。不如隋煬帝沿著大運(yùn)河修建的隋堤之柳由北到南為大運(yùn)河增色無窮。
春天美好的景色隨著東風(fēng)消逝,驀然有一天就像《龍城錄》中的趙師雄從梅花樹下一覺醒來時,但見“月落參橫,但惆悵而已”。
薛寶琴的《西江月》與林黛玉的《桃花行》一樣,講得都是夢醒后的惆悵和哀婉。
不同之處是林黛玉夢醒則命終,是人生絕筆。
薛寶琴的夢醒則是失落和遺憾,其實代表了賈寶玉離去之后的薛寶釵。
“漢苑”和“隋堤”仿佛往日的美好與快樂,對應(yīng)當(dāng)下大觀園姐妹相聚的“樂趣無窮”。
只可惜隨著三春過后,春天終究隨東風(fēng)而逝。如今夢醒后,只仿佛在梅花樹下睡了一覺,只見明月星漢,悵然若失。
若是看“明月梅花一夢”,仿佛說的是薛寶琴自己的故事。是她對未來嫁給梅翰林之子的忐忑,與史湘云說得“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是一個意思。
但薛寶琴終究是薛寶釵的影,當(dāng)她提到“三春”時,就暴露了這首詞寫薛寶釵的本質(zhì)。
“三春”出現(xiàn)很多次,元春判詞“三春怎及初春景”,秦可卿死后托夢“三春去后諸芳盡”,“三春”實際都是指賈探春。
賈探春出身、起點都不如賈元春,結(jié)果卻是福壽綿長。賈元春的判詞,需要全部倒裝反義去理解。
賈探春遠(yuǎn)嫁離開后群芳凋敝,賈家抄家,是秦可卿給出的抄家信號。
薛寶琴再提“三春事業(yè)付東風(fēng)”,其實指出了對薛寶釵至關(guān)重要的兩件事。
一,賈探春與林黛玉二女同嫁海外異國為王妃,薛寶釵才等到嫁給賈寶玉的機(jī)會。
賈雨村[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就是說林黛玉遠(yuǎn)嫁與他和賈元春有關(guān)。
妙玉給薛寶釵喝茶的“(分瓜bān)瓟斝”茶具,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暗示金玉良姻距離當(dāng)初還有三年,幕后推手是王家。就在賈探春和林黛玉離去之后。
劉姥姥講述“雪下抽柴”故事后馬棚失火和茗玉小姐的故事,也暗示林黛玉死于十七、八歲。薛寶釵以續(xù)弦之禮嫁給賈寶玉,給因黛玉、探春遠(yuǎn)嫁而病入膏肓的賈母沖喜,不久賈家大禍臨頭被抄家。
“杏子蔭假鳳虛凰”,梨香院三官故事指出黛死釵嫁、賈寶玉以續(xù)弦之禮娶薛寶釵。
二,薛寶釵嫁給賈寶玉后,賈家先是被抄家,夫妻困難。隨后賈寶玉在中秋時節(jié)感知到林黛玉去世,踐行“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誓言,不久后離家出家為僧,不知所蹤。
薛寶琴的這首《西江月》就是回復(fù)賈探春與賈寶玉合作的《南柯子》。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賈寶玉告知將會在林黛玉死后,出家尋到妹妹賈探春和林黛玉的墳?zāi)?,再踐行第二十三回“馱碑一輩子(守墓余生)”的誓言。
賈寶玉離去后,留下薛寶釵在家苦等丈夫不歸,只得“明月梅花一夢”。
當(dāng)日菊花詩的《憶菊》:“念念心隨歸雁遠(yuǎn),寥寥坐聽晚砧癡。”薛寶釵和賈探春“射覆”,“雞窗”“雞人”“雞棲于塒”等,都是她在賈寶玉離開后苦候丈夫歸來的寫照。
此處還需要注意《西江月》詞牌正體,薛寶琴之所以代薛寶釵寫了“西江月”,還在于柳永的《西江月·鳳額繡簾高卷》,同樣是借一個夢,寫出渴望覓得如意郎君幸福余生的感情。其中“渴盼丈夫”之離喪苦,分明就是薛寶釵的心路歷程。
薛寶釵在“三春去后”得償所愿嫁給賈寶玉,所以叫“三春事業(yè)”。可惜“付東風(fēng)”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意思,終究得到后失去,只留下夢醒后的悵然若失。
此處失望的是薛寶釵而不是薛寶琴。寶琴只有待嫁新娘之忐忑。“三春”則點出“喪敗”屬于薛寶釵。
“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
春盡時多少人家庭院里百花凋謝,誰人家里門簾、窗簾上沾滿帶著清香如雪一般的柳絮?江南江北的“隋堤路”都是相同的晚春殘景,讓經(jīng)歷過離愁痛苦的傷心人更添傷情惱恨。
薛寶琴當(dāng)日在《廣陵懷古》中就借了隋堤影射過秦可卿,這里偶提一句。
閑言少敘,上半首詞提到漢苑和隋堤的柳,卻沒有寫到柳絮,反講了沒有“梅花”的梅樹,烘托出形單影只的孤寂。
下半首的“幾處”“誰家”,借疑問又表明詞人自己沒有“陪伴”的遺憾。
落花墜落庭院,柳絮粘掛簾櫳這種事,與她都沒有關(guān)系。她問“誰家,幾處”其實就是羨慕人家的擁有。反觀薛寶釵沒有。豈非就是賈寶玉離去后“雪洞”一般的孤獨和寂寞?
落花和柳絮都是“重復(fù)”得到,奈何薛寶釵已經(jīng)失去。
賈寶玉離家出走后,薛寶釵成為丈夫失蹤的生妻,不能嫁人也等不回丈夫,一切思念和回憶的美好,都結(jié)束在賈探春與林黛玉遠(yuǎn)嫁離去之后。
薛寶琴用落花和柳絮表達(dá)出對春盡的惋惜,但又說天下的春天都是一樣的,年年復(fù)年年,只是對離喪之人太不友好。那么,誰離喪誰心痛?
薛寶琴進(jìn)京出嫁,本是母親病入膏肓不得已的“沖喜”行為。她若不嫁,萬一母親去世再守孝三年就是大姑娘了,也不好讓梅家等太久。
所以,薛家自行決定出嫁,并不一定不知道梅家外放為官沒回來。
薛寶琴從南京進(jìn)京,走的就是大運(yùn)河。從江南到江北,與母親生離死別,如今待嫁之人終究有著相思離喪之意。也是她對未來姻緣的質(zhì)疑。
整首詞,以薛寶琴的角度有對未來婚姻的忐忑,有對親情的不舍,正是她待嫁新娘的復(fù)雜心情。與史湘云的《如夢令》類似。
但是,更多的是被薛寶釵稱之為“喪敗”的隱喻則與薛寶琴無關(guān)。完全是林黛玉出嫁之后,薛寶釵雖然得以嫁給賈寶玉,卻又很快被拋棄”成為生妻的悲涼寫照,是薛寶釵的痛苦。
還記得之前說賈寶玉作不出《蝶戀花》,要回看第二十七回的“寶釵撲蝶”情節(jié)。薛寶釵終究只能看著賈寶玉和林黛玉生前死后“雙宿雙飛”,這就是寶黛釵三人的[終身誤]。
薛寶琴的《西江月》是替薛寶釵回應(yīng)林黛玉的《唐多令》和賈寶玉的半首《南柯子》。他們雙宿雙飛,她則苦守在家里。
當(dāng)然,薛寶琴提到的“明月梅花一夢”,引導(dǎo)出那首《詠紅梅花得花字》?!伴e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暗示薛寶釵日后與史湘云姐妹扶持終老。林黛玉的《折足雁》酒令“落霞與孤鶩齊飛”也是印證。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