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世說新語》是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說新語·言語篇·第三十六則講述的是什么故事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原文
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于時,江左營建始爾,綱紀未舉。溫新至,深有諸慮。既詣王丞相,陳主上①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②。溫忠慨深烈,言與泗俱,丞相亦與之對泣。敘情既畢,便深自陳結,丞相亦厚相酬納。既出,歡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復何憂!”
字詞注釋
①主上:皇帝,這時指晉愍帝司馬鄴。建興四年(316年)十一月劉曜圍長安,晉愍帝投降并被趕到平陽。建興五年十二月戊戌(318年2月7日),愍帝被殺。
②黍離:《詩經·王風》篇名,據(jù)說周王室遷到東都洛陽以后,有人到西部,看到原來的宗廟宮室已經毀為平地,種上了黍稷,哀憐周王室日漸衰微,心里憂傷,便作了這首詩。
③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時代齊國人,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霸王。
翻譯
溫嶠作為劉琨的使節(jié),剛到江南來。當時,江南的朝廷剛剛開始興建,還沒開始制定法紀。溫嶠剛來,對此情況有種種憂慮。他去拜訪丞相王導后,就向他訴說晉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廟被焚燒、先帝陵墓被毀壞的殘酷情景,表現(xiàn)出亡國的傷痛。他忠誠慷慨、深情熱烈,邊說邊哭,王導也跟他相對流淚。溫嶠說完了情況,就真誠地訴說結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納了他。出來以后,他高興地說:“江南自有管夷吾這樣的明相,還擔憂什么呢!”
感悟啟示
王導是東晉名相,幫助東晉王朝在江南穩(wěn)定下來功勞不小。順帶一提,溫嶠的姨丈是劉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