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紈,古典名著《紅樓夢》中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中的李紈,出生于名宦詩書之家,嫁入賈府后,月例是"雙份"20兩銀子,還有地租收入,年底分紅又是上上分,一年下來便有四五百兩銀子的進(jìn)賬,連管家王熙鳳都羨慕不已;后來又因兒子賈蘭科考中舉,得封誥命夫人??梢哉f,李紈的人生可圈可點,也算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然《紅樓夢》給李紈的判詞卻是:桃李春風(fēng)結(jié)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最終李紈仍歸入太虛幻境的"薄命司",與妙玉、秦可卿等人一樣都是悲劇性人物。
這是何故?不妨一道賞析賞析。
一、小時候受"三綱五常"熏陶,成家不久遭遇喪夫之痛
原來李紈一生頗多坎坷,可謂道不盡的孤苦。
她雖說出身書香門第家庭,但父親李守中是典型的清流,特別注重傳統(tǒng)封建的婦德婦功教育,強調(diào)"女子無才便得德",所以,李紈后來成為"三綱五常"制度下的犧牲品。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李紈到了適婚年齡,便與賈府的青年才俊賈珠攜手與共步入婚姻的殿堂。
誰料?孩子賈蘭出生不久,丈夫賈珠不到二十歲突然病逝。李紈一下便遭遇早年喪夫這一重創(chuàng),立時成了孤兒寡母,顯要家庭帶來的溫暖瞬間被擊垮,原本小確幸的生活就此中止。
榮國府的榮光便集中在丈夫賈珠的弟弟賈寶玉那里,李紈的光芒即刻黯淡下來,原本擁有的優(yōu)勢一下蕩然無存。
這樣的孤苦誰人知道?只有自己明白罷了。無奈的李紈只得接受苦澀的命運安排:念去去千里煙波,競無以言說。
二、不得改嫁,在賈府過著"槁木"式的死灰生活
因自身家庭背景及家教的影響,丈夫賈珠雖說早早過世,年輕的李紈卻不得改嫁。
一方面,娘家不允許,李守中的家風(fēng)就是"夫為妻綱",嫁出去的姑娘"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是不能改嫁的,只能為了貞潔牌坊固守在夫家。
另一方面,李紈若一意孤行改嫁離開了赫赫賈府,也就意味著她"珠大奶奶"唯一的光環(huán)也將失去,兒子賈蘭何去何從?不僅會面臨情感分割的痛苦,可能連起碼的生活保障都會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到那時,李紈孤兒寡母的生活將更難維系,甚而走向無以為繼的地步。
無奈之下,年紀(jì)輕輕的李紈只得困守在賈府,孤苦地過著"槁木"死灰般的"未亡人"生活:不茍言笑,不打扮,不化妝,以穿素色的衣裳為主。
哪能像管家"鳳辣子"王熙鳳那樣暢意人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充滿激情地活出自己的青春、活出自己的風(fēng)采。
于是,在這樣封建而又正統(tǒng)的道德束縛之下,悲苦的李紈"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她的世界只有一片灰白,每天只能守在賈府大觀園的稻香居里,過著"稻香老農(nóng)"般的素凈孤寂生活,就像上了年歲的老人,顯不出太多的生機(jī)與活力。
侍親養(yǎng)子,教小姑子女紅之類的事務(wù)便成了李紈寡居生活的主旋律。
三、被邊緣化,沒有安全感
更無奈的是,李紈母子倆在賈府的生活就此被邊緣化。雖說有賈母考慮她孤兒寡母的生活不易,在經(jīng)濟(jì)上給予了優(yōu)喔的待遇,就像王熙鳳羨慕的那樣"超高",但是,李紈在賈府的地位幾乎降到可有可無的地步,沒有什么話語權(quán)。
丈夫在的時候,李紈可以理直氣壯地理事管家。丈夫去了,婆婆王夫人立馬就收回了她的管家權(quán),迅速移交給"璉二奶奶"王熙鳳代管。
兒子賈蘭還失去了嫡長孫的待遇,享受不到應(yīng)有的貴族教育,只能像窮苦子弟一樣去賈府義學(xué)念書。
更悲哀的是,兒子賈蘭再也得不到爺爺奶奶真心的親情呵護(hù),尤其在奶奶王夫人那里,更是顯得絕情,好像賈蘭不是她親孫子一般,有意選擇性地忽略。
以致賈蘭從小習(xí)成"牛心古怪"的執(zhí)坳個性,不滿意奶奶王夫人的不待見,也不想?yún)⒓淤Z府中秋夜宴之類的熱鬧活動;去義學(xué)念書時,見二叔賈寶玉與一幫頑童大鬧學(xué)堂,也不愿多言多語,真正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可見,丈夫賈珠的離去,對李紈的打擊有多大!母子倆從此在賈府被邊緣化,導(dǎo)致李紈特沒有安全感,活得特別尷尬,幾乎失去了年輕人應(yīng)有的青春與活力。
只一心培養(yǎng)兒子賈蘭讀書,至于其它方面就不舍得多花一分錢。
哪怕是自己最喜歡的詩社活動,也是能不花的盡量不花,必需的活動經(jīng)費則是拼盡全力想辦法找管家王熙鳳列支。
為此,李紈落了個吝嗇貪財?shù)某裘?,又與王熙鳳起了矛盾,妯娌間相處得并和諧。
四、當(dāng)上誥命夫人后,也沒享幾天清福
兒子賈蘭在李紈含辛茹苦的培養(yǎng)下,也很爭氣,后來如愿科考及第,順利當(dāng)上朝廷大員。
李紈也"鳳冠霞帔",幸運地受封誥命夫人。
但不幸的是,李紈的確是苦命人,當(dāng)上誥命夫人沒多久,也沒享幾天清福,就匆促離世。
書中說她"枉與他人作笑談",坊間還頗有微詞:有能力幫助落難的王熙鳳,卻不重親情"睚眥必報",巧姐被"狠舅奸兄"出賣淪落到煙花之地,不仗義沒有施以援手……等等。
詬病李紈不夠大氣、不夠善良、格局小,很寡情,過于自私自利,不那么高大上。
所以,綜上而言,"紅顏薄命"的"金陵十二釵"之一的李紈最終入列"薄命司"成為悲劇性人物。
一聲嘆息!是為記。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