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字篇一開始的搞笑很真實,卻好像沒有期待中的那么夸張。
我想,看電影很多時候是需要氛圍的。
有些場景其實并沒有那么搞笑,電影院里笑聲響起,自己也會情不自禁地跟著笑,這就是一種氛圍。
曉玲的哭戲很有感染力,哇哇大哭,就像是一個孩子,哭得一點也不做作。沒有悲痛欲絕,沒有歇斯底里,卻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人的共鳴。
李煥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溫柔。
無論在什么時候,她都是溫柔的。
在女兒考上大學的時候,她很高興,可是那大笑卻不失溫柔。
在得知女兒錄取通知書作假的時候,她并沒有怒不可遏,還是溫和地笑著,并沒有責怪女兒的意思。
在女兒小時候叫喚她“李煥英”的時候,她沒有生氣,而是很自然地喊道:“叫什么呢,小王八蛋?!蹦鞘菐еΦ模€是溫柔的樣子。
在女兒拉褲兜的時候,她沒有謾罵,還說女兒聰明,早早就上學了,年齡比其他人小,拉褲兜也是自然的事情。
還有,她和女兒同時穿越到過去的時候,她都是溫柔的。
曉玲從天而降,她一看是女兒,沒有絲毫的猶豫便跑上前去接,那是最無私的愛,來不及權衡利弊,來不及顧及輕重。
看到女兒為了使她高興做的各種努力,她配合女兒的同時,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高興。
本來她縫衣服的水平不高,直到女兒長大了,為了不讓女兒嫌棄,她私底下苦練縫衣服褲子,漸漸地把手練巧了。
冷特看到李煥英為曉玲縫的褲子上的花紋,夸李煥英手巧。曉玲笑著解釋小的時候母親也不怎么會縫,是后來下苦功夫學的。講到這里的曉玲意識到算時間的話此時的自己還沒有出生。可是李煥英已經(jīng)能縫好看的圖案了。解釋只有一種,李煥英也是和她一起穿越過來的。
她洞悉一切,缺默默地看著女兒表演,心里滿是疼愛。
劇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曉玲坐著大巴準備出去的時候,李煥英拿著熱騰騰包子送給女兒趁熱吃。外面下著大雪,曉玲不放心母親,要她坐車回去。李煥英為了不讓女兒擔心,買了票給她看,在女兒離開后,又偷偷退了票,走在雪地里。
中國父母,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吧,自己省吃儉用,對子女卻傾盡全力地去給予最好的。
只是時光不會倒流,人生無法重來,與其在離別之時后悔遺憾,不如把握當下,不負親人,不負自己的心。
記得父親說過,在他走后,不必哭泣,若是生前每一天都孝順,走后又何須哭泣呢?人的一生,本來最終都要歸于塵土,在生的時候珍惜每一份感情,不讓其渾渾噩噩、匆匆忙忙來不及用心感受地去度過,那便是有意義的人生。
《你好,李煥英》這部作品著實讓我心里一顫,這是賈玲緬懷媽媽的小品,前半部分搞笑情節(jié)讓人笑出眼淚,到后來結尾的劇情大轉彎,給觀眾制造驚喜的同時,讓觀眾深切體會到這種“子欲養(yǎng)親不在”的惋惜。
不知道賈玲在前面戲劇部分表演中,是怎樣強撐著自己的情緒來表演的,真的是一位好演員。與此同時,我也深深感覺到作為一個喜劇演員的不容易,真的.是把自己悲傷難過的一面來展現(xiàn)給觀眾,給觀眾們帶來歡樂。
有的戲劇演員,家人在病房中與死神做著殊死搏斗,但是演員就是演員,還需要在舞臺上完全融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面拋之腦后。
曾經(jīng)我做過一年的微電影編劇,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得寫啊寫啊寫,確認素材,然后寫劇本,然后自己把自己的劇本推翻,然后重新寫,重新推翻……循環(huán)循環(huán)沒有次數(shù)限制得循環(huán),直到劇本得到自己的認可,得到拍攝團隊的認可。
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時間,甚至比高考前的復習還要忙碌,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然后睡到12點,起床簡單填飽肚子,又繼續(xù)寫。那段時間我沒有時間回家,五一、十一的假期別人忙著在朋友圈里秀恩愛,曬家庭出游的照片,但是我就只能守在電腦前,一杯速溶咖啡,兩杯速溶咖啡,三杯速溶咖啡……若干杯速溶咖啡是我每天的精神支柱。
再后來,我因為壓力大,很快就是一臉的痘痘,滿身的油脂,完全不是最初那個“才貌雙全”的我了。后來,我媽媽堅決反對我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就辭職了。
我能深刻體會作為一個喜劇演員的辛苦,自編自導自演,這樣的過稱有多煎熬很多人體會不到,一個作品誕生,但是觀眾們看到了沒笑,不覺得有趣,那么為這個作品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成為了遺憾。
做編劇,難!
做一個喜劇編劇,更難!
希望我們大家在享受喜劇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多給他們一些尊重,他們真的是把自己所有青春都奉獻給了這個舞臺,奉獻給了觀眾……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字篇三今天獨自去看完《你好,李煥英》,催淚又搞笑。
像我這樣淚點低的人。開場沒幾分鐘就直接戳中了淚點,不是簡單的擠出幾滴眼淚是幾度飆淚。
之所有會有那么深的感觸,應該是勾起了了兒時的記憶,產(chǎn)生了共鳴。
在我的記憶里,媽媽也已經(jīng)是中年婦女的形象,記憶里的媽媽開朗中帶了幾分羞澀,為人爽朗大方對自己卻是無比小氣,在看到電影中中年李煥英送賈玲上省城讀書時,為了讓女兒放心買了票上了公交車,目送孩子乘坐的車離開后又退票下車,雖然影片里并沒有交代原因,但是觀影的我們心里都清楚,“她”是為了省錢,又為了讓女兒放心,所以才假裝上車。(我們父母的年代幾乎都經(jīng)歷了物資匱乏,相信在每一個家庭里都能找到這樣的母親,年輕時常常省吃儉用,為了孩子卻常常虧待自己。
現(xiàn)在我的母親年紀大了也常常是默契的報喜不報憂,和我們在她面前的呈現(xiàn)一樣,每次打電話或者見面,父母常常說的一句話:“你好,我們就好”。有時候身在其中,雖然心里明白他們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對我們表達愛,但并不能完全體會他們的那份深情,我常常反駁道:是你們好,我才好呀??吹嚼顭ㄓ⒃谘├锊瘸錾顪\不一的腳印,離開時蹣跚的背影時,就有點淚崩。
本來以為劇情到了賈玲快要離開81年時,整部影片就快結束了,哪知道劇情反轉,媽媽早賈玲之前就已經(jīng)穿越到年輕時代,為了達成賈玲“讓母親高興”的心愿,所以一直沒有說破,當賈玲從天而降,馬上要摔到在地上時,年輕的李煥英奮不顧身地沖上前用身體接住壯碩的賈玲是,嘴里念著:“我的寶呀!”
隨著作為孩子的我們一天天長大,年齡一歲一歲的增長,父母呢,就像老母雞護著小雞仔一樣的,即便我們已經(jīng)長大成人,已經(jīng)羽翼漸豐,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了,但是他們依然還是會用殘破凋敝的翅膀來保護我們,這也是老人家們常說的,無論孩子長到多大,在他們眼里依然還是孩子。
聽多了嘮叨,也就聽煩了,那有時候作為孩子的我們就會自作聰明,覺得他們的思想跟不上時代,覺得他們根本不懂我們現(xiàn)在在想什么,對他們所說的話也就沒有那么在意了。
現(xiàn)在回頭想想,經(jīng)歷艱難的這幾年,其實看的最明白、最透徹的莫過于他們,只是他們不說而已,我們以為用我們認為的方式在回報他們就是在對他們好,其實在他們眼里,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就是最好的回報。(寫到這里鼻子又忍不住發(fā)酸,眼睛里泛起了淚光。)
劇情放到了“李煥英”快要離開人世間時的那一幕,賈玲半趴在病床上緊握著媽媽的手,“李煥英”對賈玲說:“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這句話貫穿了整部劇,里面有多個鏡頭都有媽媽對孩子說了這句話。我相信全天下的母親都會對孩子說“這句話”,當然,我的父母也沒少說,看完這部劇下樓,蹲在了影城的一個墻角,就給媽媽撥通了電話,接電話,這通電話打了25分零29秒。媽媽說的最多的就是那句:“我最希望的是你們一家人團團結結,你健健康康?!?/p>
在生活中有時候一忙起來,或是自己陷在生活的泥潭中,給家里人撥通電話,都是忙里偷閑擠出來的,有時候還邊吃零食邊打電話,邊刷牙洗臉邊打電話,對電話那頭的嘮嘮叨叨,還經(jīng)常會有些不耐煩,我是常常搶話頭的那個人,當聽到母親又在回憶陳年往事或者絮絮叨叨的教我做人的道理,我就會打斷她,心里會覺得你知道的未必有我多,你說的我都知道。
今天的這通電話,我只是靜靜的聆聽,因為此刻發(fā)現(xiàn)跟她打電話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時也怕她聽出自己略帶哭音的聲音。聽著她絮絮叨叨和我說:要多幫助別人,特別是那些有難的、需要幫助的、別人看不起的人,因為我就是那樣過來的”。
兩年前經(jīng)歷生死那一次之后,我的爸爸媽媽說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健康最重要,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但是出來那么多年對自己逼迫慣了,常常也會因為生活而焦慮,常常也會陷入證明和慣性努力當中,有時候因為身體狀態(tài)稍差一點,或者別的原因也會陷入一些混亂,我就會自我救贖,去看一部電影,或者放下所有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此時此刻我的內(nèi)心,開始真正愿意放下一些外在的虛張聲勢,就做當下力所能及的事,不逼著自己要成為什么樣子才值得,擁有現(xiàn)在一切美好的生活。因為只有我健康快樂,爸爸媽媽才會真正安心,無論我是否有成就,有外在豐盛的物質(zhì)條件,爸爸媽媽是無條件愛我,“我是值得被愛的”。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字篇四自從《夏洛特煩惱》之后,我覺得就沒有什么值得看的喜劇電影。李煥英給了我驚喜?,F(xiàn)在的喜劇電影大多都是披著喜劇的外衣,再說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話,他們以為自己是在搞笑,他們只是在演搞笑。演的小品已經(jīng)不是為了讓人開心,而是為了顯示自己高級。
不管賈玲是不是第一次做導演,但是電影的笑點你會笑,哭點你會哭,而且不刻意,那就充滿了感情。
這部片的母愛貫穿了始終,最重要的是這么簡單的事我看到了最后才知道。
在最后的伏筆被翻出來的時候,我后悔沒有帶紙巾!
《你好,李煥英》到底是什么呢?
我覺得,是賈玲時至今日,最想圓的一個夢。
而和她一起圓夢的,張小斐、許君聰、何歡這些一路走來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們,師恩天大的馮鞏老師,楊蕾、劉佳、丁嘉麗、王琳這些演藝界前輩,喜劇界各門各派云集捧場的同仁們,還有我們這些,在電影院里給出了歡笑和淚水、也跟著一起勾起了回憶的觀眾們。
電影《你好,李煥英》依然采用的穿越梗,但足見賈玲的用心。
在選角上,除了采用小品的一些經(jīng)典原班人馬,在賈玲母親中年角色的選取上。扮演者和賈玲一樣,都有梨渦。也算是一個小細節(jié)。確實很有母女像。尤其看到電影最后,賈玲母親的照片,真的和選角還有幾分相似。
另外在劇情上,前半部分還平淡一些,電影中間還是有很多搞笑的場面。全局圍繞賈玲幫媽媽完成心愿,有不少好笑的地點。
很多觀眾評價說:謝謝賈玲的電影,故事講得很好!雖然小品的味道有點多,但是整體故事還是講得非常好的。
《你好,李煥英》之所以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其具有雙重的表達含義——表面是在講述親情故事,而冰山之下則是對遺憾的探討。親情和遺憾,無疑都是每一個人成長里無法逃避的命題。
因為一次意外,曉玲的母親李煥英遭遇不測,從某個角度來說,曉玲是“罪魁禍首”。再結合之前曉玲一直煎熬于未曾讓母親高興過,這些都推動著曉玲去完成這一次“穿越”——她想去彌補遺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曉玲穿越回去,時間是1981年,但是自從去了哪里,曉玲卻穿的卻一直是她的年代的衣服,我覺得也許是一種暗示,這終究是曉玲的一場夢,又或者說是母親為她打造的一個夢,夢醒了,母親也就離開了。
還有一個細節(jié)是電影的最后,賈曉玲有出息了,開著紅色的敞篷跑車載著母親回家。看到紅色敞篷跑車的時候我又忍不住了,因為電影的開頭,李煥英騎著自行車載著曉玲,曉玲說要給母親換輛小轎車,不再騎這輛破自行車了,李煥英說那車開著太悶。說完二人便出了車禍。
所以電影結尾曉玲開的是紅色的敞篷跑車。而且車里母親穿著一身綠色大衣(因為玲姐的母親曾經(jīng)說自己的自己綠大衣“要是再綠一點就好了”),妝容看著就是過上了好的生活。可是這一切都是曉玲的想象,鏡頭一轉,副駕駛的母親已經(jīng)消失了……
也可能是因為這是真實的故事(指賈玲姐的母親確實離開了),又哭又笑,雖然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但是還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就像玲姐說的“我覺得,我把心掏出來給大家看了”。
看過最后反轉之后,再回過頭想想,張小斐的演技是真的很好??葱×岬难凵癫粌H是對妹妹,對一個好閨蜜,更有對女兒的無盡的疼愛。即使重生也毫不猶豫地選擇接住女兒。我也認同,李煥英不會遺憾。
在賈玲的想象里,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的媽媽,回顧了自己的人生,覺得這輩子過得真的很開心。所以才有電影后半段那句,看起來沒有上下文的“你怎么就知道我這一輩子不幸福呢”。
從女性的視角,記錄另一個平凡的女性的一生,這才是真女權。媽媽也曾經(jīng)是一個小姑娘,即使從你有印象的時候開始,她就以一個中年女人的形象出現(xiàn)。
張小斐演的媽媽很有年代感,雖然和賈玲同年齡段但是不出戲,兩個人配合很好
缺點的話也有:情節(jié)之間轉折略微生硬,劇本打磨得不夠細。由此又帶來另一個問題,整個電影的節(jié)奏不是特別好。如果把節(jié)奏把握得更好,電影完全可以再上一個臺階。這個幾乎是整部電影最大的問題。
整部電影留白的地方太少,賈玲想表達的多,又過于迫切把所有感受都給觀眾。這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優(yōu)點在于情感的真摯和濃度毫無疑問,哪怕你不喜歡這種風格我覺得認為這部電影用心了是沒什么爭議的,但同時給得太過直白,會讓觀眾沒有什么自我解讀和感受的余地。
電影的拍攝順序應該是順拍。整體前半部分能感覺賈玲初做導演的青澀,后面體驗要比前半部分好,更成熟。
這部電影是我期待已久的,我對原小品印象很好,加上對賈玲的喜愛和信任第一次不看口碑盲買票。
李煥英有一個很好的女兒,她用一部電影為母親做了墓志銘,讓這個世界知道有一個叫做李煥英的女子曾經(jīng)來過。走出電影院的一刻,突然想到一首詩。
十年孤旅偶還家,童子窺簾母遞茶。
卻睹棠紅心自憮,事親不及一庭花。
面對日漸蒼老的父母,我們應該多點耐心,多點關注。上帝不能無處不在,因此,他發(fā)明了母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這是多么幸運的事情。至少,我們還有機會。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