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guī)砝献拥摹兜赖陆?jīng)》第十二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聾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馳騁⑦畋獵⑧,令人心發(fā)狂⑨;難得之貨,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譯文]
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fā)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圣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注釋]
①五色:指青、黃、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樣。
②目盲:比喻眼花繚亂。
③五音:指宮、商、角、徵、羽。這里指多種多樣的音樂聲。
④耳聾:比喻聽覺不靈敏,分不清五音。
⑤五味:指酸、苦、甘、辛、咸,這里指多種多樣的美味。
⑥口爽:意思是味覺失靈,生了口病。古代以"爽"為口病的專用名詞。
⑦馳騁:縱橫奔走,比喻縱情放蕩。
⑧畋獵:打獵獲取動物。畋,音tian,打獵的意思。
⑨心發(fā)狂:心旌放蕩而不可制止。
⑩行妨:傷害操行。妨,妨害、傷害。
⑾為腹不為目:只求溫飽安寧,而不為縱情聲色之娛。"腹"在這里代表一種簡樸寧靜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種巧偽多欲的生活方式。
⑿去彼取此: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為目"的生活;"此"指"為腹"的生活。
[延伸閱讀]王弼《道德經(jīng)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謂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順其性也,不以順性命反以傷自然,故曰盲、聾、爽,狂也。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難得之貨,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為腹者,以物養(yǎng)己。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為目也。
[延伸閱讀]蘇轍《老子解》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視色聽音嘗味,其本皆出於性,方其有性而未有物也,至矣。及目綠五色,耳綠五音,口綠五味,奪於所綠而忘其本,則雖見而實盲,雖聞而實聾,雖嘗而實爽也。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視色聽音嘗味,皆與人同,至於馳騁田獵,未嘗不為,而難得之貨未嘗不用也。然人皆以為病,而聖人獨以為福,何也?聖人為腹而眾人為目,目責而不能受,腹受而未嘗責故也。彼物之自外至者也,此性之凝於內者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