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描寫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這些英雄人物的性格有相同之處, 但又有著十分突出的個性,。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梁山好漢曾經(jīng)有三次打死過老虎,一次是武松赤手空拳打虎,一次是李逵用刀殺虎,一次是登州獵虎解珍、解寶用藥箭射虎。三次打虎,各有各的巧妙之處,但受傷的都是老虎。
武松打虎
武松是因為打老虎而出名的。沒有打死老虎之前,武松在江湖上沒什么名氣,連善于識人的小旋風(fēng)柴進(jìn)都不賞識武松。武松在柴進(jìn)莊上的時候,各種待遇都比較低,連武松自己都開始對柴進(jìn)有了怨言。但是,打虎之后的武松名氣就截然不同了,四海之內(nèi)都聞武松名字,都知道武松本事了得。
打死老虎之后,武松不僅得到了好名聲,還得到了都頭的官職。陽谷縣知縣看上了武松,賞賜武松在他身邊做了都頭。武松是窮人家孩子,猛然做了都頭,很是享受,給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都不忘記加上“都頭”二字。在鴛鴦樓殺了人,武松也要給墻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的字樣。打虎,成了武松的招牌,成了武松介紹自己,嚇唬別人的金字招牌。
李逵打虎
李逵也曾經(jīng)打死過老虎,并且是四只老虎。但李逵打虎卻不及武松打虎來得精彩,不及武松打虎讓人屏息凝神,不及武松打虎一樣讓人感嘆。李逵打死的是兩只小虎和兩只大虎,兩只小虎不足道,對李逵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兩只大虎可不一樣,但是李逵卻也很輕易就打死了。兩只大虎也都曾和李逵打斗,母虎看見李逵在虎穴里面,就用尾巴在穴里去剪,李逵將刀插到了它的糞門里,一直捅到肚子里,母虎逃走,后來死在了山巖邊。那只公虎也只被李逵一刀,砍在了頷下,當(dāng)時死了。
李逵殺死四只老虎,但是都是借助了刀,虎用力,人用智慧和工具,李逵借助了工具,所以,他的打虎事跡不如武松來得驚心動魄。不可否認(rèn)的是李逵打虎也很能證明實力,一般人看見老虎,嚇也嚇得腿軟了,何況是兩只大虎。李逵當(dāng)時為母報仇心切,正是憤怒和悲傷交織,看見老虎,只想報仇,加上李逵本來是個膽子很大的人,他后來不是就自稱張大膽嘛,所以大老虎并沒有太費(fèi)氣力。
解珍解寶打虎
除了武松和李逵,梁山還有人曾打死過老虎,并且是主動追著老虎打,他們就是解珍、解寶弟兄。解珍、解寶本來是登州的獵戶,書中說他們是登州最好的獵戶。解珍和解寶對于打老虎的工作很積極,很熱情,準(zhǔn)備了一大堆捕老虎用的窩弓、藥箭、弩子、镋叉等,專等老虎上鉤。其實,這弟兄兩個打虎,有點(diǎn)像漁民在釣魚,只能說明他們是好獵手,不能說明他們好武功。
雖然解珍弟兄捕虎不能說明他們武功高,但是這弟兄兩個的膽量還是真不小。為了捕虎,他們一連三日在樹林中過夜,晚上爬到樹上休息。第三天四更,忽然聽見窩弓響起,只見一只老虎被藥箭射中,在地上翻滾。解珍、解寶大喜,跳下樹去,拿著鋼叉就去抓老虎。從這些描寫看,解珍、解寶也絕對不是等閑之輩,《水滸傳》中的獵戶不少,武松和李逵打死的老虎都曾經(jīng)被官府限期獵戶進(jìn)行捕捉,但是獵戶們都是一籌莫展,無可奈何。和這些獵戶比起來,登州的獵戶解珍、解寶果然是不一般,手段比這些人強(qiáng)了太多。
三次打虎之比較
梁山上,綽號叫老虎的不少,什么跳澗虎、笑面虎等等,綽號叫“打虎將”的也大有人在,但是真正打死過老虎的人,卻只有武松、李逵和解珍弟兄。雖然同樣打死過老虎,但是影響力卻截然不同,武松打虎的故事還選入了中小學(xué)生的課本,被廣泛傳播,幾百年來,但凡提到打虎,人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武松,即使是對《水滸傳》不熟悉的人,也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而李逵打虎就相對沒有什么知名度了。解珍和解寶打虎,對《水滸傳》不熟悉的人幾乎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過,比李逵打虎更加少人知。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dāng)然這與作者施耐庵的敘述有關(guān)系,武松打虎是施耐庵?jǐn)⑹鲎钤敿?xì)、最精彩的片段之一,而李逵和解珍弟兄打虎,則敘述相對不那么詳盡了。武松打虎,作者事前渲染了太多的氛圍,又是喝酒,又是看榜文,可謂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并且武松隨身只攜帶了一根棒子,沒發(fā)揮作用就打折了。李逵打虎的時候,攜帶了樸刀和腰刀,腰刀捅入了一只老虎的肚子,樸刀卻砍中了另外一只老虎的下頷。解珍、解寶用的則是藥箭,根本沒有和老虎交手。
武松用力,李逵用工具,解珍解寶弟兄則用智慧,一次比一次手段高。最好的打虎方法是解珍解寶弟兄的方法,避免了直接接觸老虎,并且捕獲的也是老虎的全尸。武松打虎當(dāng)然不可復(fù)制,也不值得提倡,人是會使用工具的高級動物,這也是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單純拿人的力量去和老虎等猛獸比拼,這難道是明智的做法嗎?打虎,至少也應(yīng)該像李逵一樣借助工具,像解珍、解寶兄弟一樣當(dāng)然更好。武松的打虎方式,雖然能夠證明勇武,但拿生命開玩笑,其實是不值得提倡的,大家覺得呢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