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和林黛玉是紅樓夢里兩位個性十分鮮明的人。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史湘云在襁褓中就失去了父母,沒享受一天的天倫之樂,就開始在賈家寄養(yǎng)生活,長大了才回到史家,由叔叔做監(jiān)護人。
林黛玉六歲喪母后,來到外祖母家里寄人籬下。那之前她享受了六年的天倫之樂,蜜罐一般的生活。父母把她當成兒子一樣疼愛。
從人生經(jīng)歷看,史湘云比林黛玉更薄命。沒有父母的孩子像根草。不記得父母樣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愛,史湘云雖然生于侯門卻一無所有。曾經(jīng)屬于她的一切都成了叔叔的。這種種都增加了她的悲情。
《紅樓夢》像史湘云這種類似經(jīng)歷的女孩子,很多都有性格缺陷。比方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賈迎春的木訥溫吞,賈惜春的孤介冷僻……史湘云卻讓人大跌眼鏡的完全相反,生得比父母雙全的孩子還“健康”。
[樂中悲]曲子說史湘云:“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p>
“幸”字表明作者也認為史湘云能夠生得光風霽月”,“英豪闊大”是僥幸,更多的孩子應(yīng)該像林黛玉、賈迎春和賈惜春才對。
其實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史湘云的“幸”比林黛玉的“不幸”更讓人心疼。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性格源于幾方面。一,黛玉從小多病,從出生就吃藥,被虛弱的身體折磨的孩子,性格一定是柔弱的。
二,林黛玉有父母疼愛也是一種不幸,她習慣了“親爹熱娘”的生活,驟然失去只會讓她更“痛苦”無助。
三,林黛玉寄人籬下時已經(jīng)七八歲,那么大的孩子最是敏感。與賈家的富貴生活比,林家書香門第的“清貧”讓林黛玉極為不適應(yīng),壓力山大。
她初來賈府時“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鼻乜汕錇槭裁磿砣缟降?,就是和林黛玉類似的壓力造成。
林黛玉性格“易感”,加之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huán)境,更催生她愁懷難解。
反觀史湘云,她襁褓中失去父母,被賈母抱來賈家撫養(yǎng)。不提賈母為什么越俎代庖替史家撫養(yǎng)史湘云。只說她長在賈母身邊,賈母疼她愛她,誰敢怠慢她?
湘云自小與賈母親近,視賈母“如母”。近朱者赤,性格與姑祖母類似也就不奇怪了。
而賈母身邊那么多女孩,論與賈母親近和相像,誰也不如史湘云。
湘云嬰兒時就沒了父母,也不知道爹疼娘愛什么滋味。沒有體會就缺少對比,也就容易滿足。誰對她好點也就讓她開心,又有賈母護著,性格自然陽光。
但反過來細想,史湘云在全是賈家人的地方,只有她一個史家人。如果她要整天哭哭啼啼,是否會讓人討厭呢?為了得到更多愛,她歡樂一些,給人做開心果,是否更討喜?
小孩子是最敏感的,如何看人眼色,取悅于人都會對日后的性格養(yǎng)成有一定的影響。
史湘云的性格極好,卻不免讓人心疼。她越笑就越是悲情。[樂中悲]的一生實則最是殘忍。
林黛玉悲苦,源于她的人生無法掌控。史湘云的悲情卻是每次都給予她最好,卻又再殘忍地拿走。
一個人一生經(jīng)歷一次“樂極生悲”已經(jīng)嫌多,史湘云卻一次次被“戲?!?。看她“大說大笑”,總有長歌當哭之感。
[樂中悲]對一個家族來說,尚可承受,偏偏落在一個女兒雙肩之上,何其殘忍!
史湘云的結(jié)局不很復(fù)雜。根據(jù)原文線索,定親后嫁給了馮紫英。幸福極為短暫,“兒夫染病在垂?!?。馮家與賈家同時被抄家,馮紫英早逝,留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史湘云無奈流落到煙花巷,像妓女云兒那樣“賣笑”度日撫育孩子……人生之悲,在湘云的笑聲里,被渲染到了極致!但她的兩個孩子是“麒麟兒”,應(yīng)該非常優(yōu)秀,不排除她與李紈一樣,晚年會有韶華。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