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梁山一百單八將,很多人會把他們稱之為英雄好漢,他們在聚義之時,也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名義。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好人少壞人多,這一點難以否認,但要說包括宋江在內(nèi)的梁山好漢比朝堂之上的蔡京高俅童貫還壞,好像也不公平,因為在梁山之上,也有屬于江湖人物的道德底線,比如宋江一不做,魯智深三不殺,公孫勝四不吃,就很值得我們尊敬——宋江的江湖道德底線顯然遠遠高于后世許多公知。
雞有五德,盜亦有道。如果只知道打打殺殺,梁山也不會發(fā)展到令朝廷頭痛的規(guī)模,這說明宋江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起碼在領(lǐng)導(dǎo)群盜的手段上,宋江是高于晁蓋的。
當然,宋江十惡不赦,千刀萬剮也是罪有應(yīng)得,但就是這樣一個心狠手辣臉厚腹黑的猥瑣小吏,也有一件事不做——他可以頂著不孝的罵名去當鄆城縣押司(宋太公告他忤逆,在縣衙有備案),也可以在青州城外屠戮數(shù)百戶人家,但是投靠外邦出賣祖宗,這種事宋江堅決不做。
有人說宋江只反奸臣不反皇帝,這當然不準確:宋江一開始是連皇帝都反的,這一點有潯陽樓上白墻黑字的反詩為證;后來的宋江是不反奸臣的,我們從他對高俅和童貫的態(tài)度上看得出來。
宋江是一個見風(fēng)使舵唯利是圖的家伙,只要對他有利,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但宋江畢竟不是一個純文人,他練過幾天武功,所以身上還有最后一點武夫的骨氣,面對遼國送來的“遼邦鎮(zhèn)國大將軍、總領(lǐng)兵馬大元帥”頭銜,宋江確實曾經(jīng)動心,而文人氣息更濃的智多星吳用則毫不猶豫地想叛國。
但是想來想去,宋江還是決定守住最后的底線:“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后縱無功賞,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恕。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后已。”
這樣看來,宋江的道德水準,是遠高于很多有證的純文人的。有些文人只要給錢就可以把瞎話編成日記,如果宋江復(fù)生,也會喝令李逵將伊做成燒烤,至于梁山好漢肯不肯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據(jù)說軟骨文人肉酸。
宋江壞事做盡,但是不肯叛宋投遼,總算還有一絲天良未泯,所以他的兇殘卑微,還遠遠不及八九百年后的許多人。
宋江有一不做,雖然值得肯定,但是在絕大多數(shù)讀者心中,他的形象遠不如花和尚魯智深,這是因為魯智深堪稱水滸第一大俠,而他的三不殺,也很值得我們認真探究。
在江湖規(guī)矩中,有十不搶七不殺,但是梁山好漢卻很少遵守,就連病關(guān)索楊雄、拼命三郎石秀、行者武松這樣的好漢,也曾親手殺過女人,而花和尚魯智深的禪杖和戒刀之下,卻沒有一個女人喪命,這就是魯智深的一不殺——不殺女人。
魯智深的二不殺,就是不怒不殺: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是因為鄭屠欺人太甚,不但對金翠蓮始亂終棄,而且還把可憐的弱女子當成了搖錢樹,這種做法已經(jīng)是天理難容。魯智深沖冠一怒為紅顏,下手沒有輕重,三拳就將那廝送去見了閻王。
魯智深有頭發(fā)的時候可以怒發(fā)沖冠,沒了頭發(fā)仍然可以變成怒目金剛:瓦罐寺生鐵佛崔道成不但鳩占鵲巢,以云游僧人身份強奪瓦罐寺,而且還做了很多不可描述的事情,魯智深一怒之下,聯(lián)合九紋龍史進為地方除了一害。
魯智深不怒不殺,恰恰說明他也是重情重義之人,比如行者武松被包道乙妖法斬斷左臂,魯智深怒火攻心,不眠不休地追殺攔路的夏侯成,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跑了多遠的路,終于將夏侯成杖斃——智真長老預(yù)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zhí)”,卻沒想到魯智深因為好兄弟武松的重傷而陷入狂暴狀態(tài),不殺個人,是難以恢復(fù)常態(tài)的:“灑家自從在烏龍嶺上萬松林里廝殺,追趕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灑家殺了?!?/p>
除了暴怒狀態(tài),魯智深是能不殺則不殺,這就是魯智深的三不殺——可殺可不殺者,不殺:不管是桃花山上的小霸王周通,還是田虎麾下的神駒子馬靈,就連梁山軍最大的敵人方臘,魯智深也只是一頓拳腳打得鼻青臉腫或一禪杖打翻——如果魯智深想殺他們,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魯智深有倒拔垂楊柳的力氣,掄起六十二斤的渾鐵水磨禪杖,如果不手下留情,挨了一下子的對手,肯定是十死無生,但是魯智深能不殺就不殺,就連入云龍公孫勝也要欠魯智深一個人情——馬靈后來跟隨羅真人修道,成了公孫勝的師弟。
魯智深人在江湖,萬丈豪情中蘊含悲天憫人之意,他的三不殺,也讓他成了后世敬仰的對象,如果魯智深像李逵一樣辣手無情,可能就沒那么多人將他尊為梁山第一條好漢了。
宋江有一不做,魯智深有三不殺,欠魯智深一個人情的公孫勝則有四不吃。
在公孫勝入江湖歷練的北宋宣和年間,金人王重陽創(chuàng)立的全真派在中原還沒有那么大影響力,跟金國皇族關(guān)系密切的丘處機更不能揮劍斬金人,所以作為修道之人,公孫勝是可以喝酒吃肉的。
王重陽是金國人,丘處機跟金國皇族關(guān)系密切,這是一個歷史問題,我們不能拿金庸的小說當真——金庸小說中,連查伊璜、吳六一都是好人,小和卓霍集占也是英雄,那是典型的顛倒黑白,而且據(jù)說金先生連我們研發(fā)原子彈,都是堅決反對的。
拋開金庸不提,咱們還是來聊一聊公孫勝的四不吃:不食牛,因其善;不食烏魚,因其孝;不食鴻雁,因其貞;不食狗,因其忠。
筆者一直對王重陽之前的道教十分尊敬,因為道教也講究孝道,并不像有的門派那樣不娶妻生子而且六親不認,如果大家都剃了頭發(fā)不結(jié)婚,那可能就要亡國滅種了。
這張配圖中的道士不是公孫勝,他姓王,叫做飛天蜈蚣王道人。
王重陽創(chuàng)建了全真派,只有那一派的道士不可以結(jié)婚,而正一派則是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的——修道就是修心,注重細枝末節(jié),屬于下乘小道,而且不娶妻生子悖逆人倫,也不是中土文化,應(yīng)該是跟外人學(xué)的。
入云龍公孫勝奉養(yǎng)老母膝下盡孝,本身就是遵循一種傳統(tǒng)美德,所以他是不吃烏魚的,這就跟很多人不吃烏鴉一樣——不是因為烏鴉肉酸,而是烏鴉有反哺之孝。
宋江一不做,魯智深三不殺,公孫勝四不吃,看著好像沒啥了不起,但是能做到那幾點,已經(jīng)是相當不容易了,我們甚至可以說,像宋江那樣的人,道德底線也要高于很多后世文人。
有一件事情說起來可能很搞笑,宋朝以前,是沒有純文人的:諸葛亮當丞相之前是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大書法家鐘繇曾親自率領(lǐng)馬超龐德去打自己的外甥、袁尚任命的河?xùn)|太守郭援;書圣之所以被稱為“王右軍”,那是因為他曾任東晉右軍將軍。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在梁山好漢堅守的道德底線中,尤其是宋江的一不做,魯智深三的不殺,公孫勝的四不吃中,我們似乎能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尤其是看看那些拿著綠幣罵故國的人,要是到了宋朝,會做得比宋江更好嗎?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