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是由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主要記述了東漢195年的史事。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后漢書·王允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為冠蓋。同郡郭林宗嘗見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痹噬俸么蠊?jié),有志于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三公并辟,以司徒高第為侍御史。及帝崩,乃奔喪京師。時大將軍何進欲誅宦官,召允與謀事。獻帝即位,拜太仆,再遷守尚書令。允見卓禍毒方深,篡逆已兆,密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yè)等謀共誅之。乃上護羌校尉楊瓚行左將軍事,執(zhí)金吾士孫瑞為南陽太守,并將兵出武關道,以討袁術為名,實欲分路征卓,而后拔天子還洛陽。卓疑而留之,允乃引內瑞為仆射,瓚為尚書。二年卓還長安封允為溫侯固讓不受士孫瑞說允曰夫執(zhí)謙守約存乎其時公與董太師并位俱封而獨崇高節(jié)豈和光之道邪 允納其言。三年春,連雨六十余日,允與士孫瑞、楊瓚登臺請霽,復結前謀。瑞曰:“自歲末以來,太陽不照,霖雨積時,此期應促盡,內發(fā)者勝。幾不可后,公其圖之?!痹誓藵摻Y卓將呂布,使為內應。會卓入賀,呂布因刺殺之。允性剛棱疾惡,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jié)圖之。卓既殲滅,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卓部曲將李傕、郭汜等先將兵在關東,合謀為亂,攻圍長安。城陷,呂布奔走。布駐馬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靈,上安國家,吾之愿也。如其不獲,則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臨難茍免,吾不忍也。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傕乃收允,殺之。允時年五十六。天子感慟,百姓喪氣,莫敢收允尸者,唯故吏平陵令趙戩棄官營喪。
(節(jié)選自《后漢書·王允傳》,有刪改)
譯文:
王允字子師,是太原郡祁縣人。他家世世代代在州郡府中任職為官。同郡郭林宗曾經看到王允,認為他奇特,說:“王生進步真快啊,有輔佐君王的才能。”王允年輕時就追求高尚的節(jié)操,有志為國立功。經常誦讀經傳,早晚學習騎馬射箭。三公都征召他,他因司徒考試成績最佳擔任了侍御史。靈帝逝世后,王允回京師奔喪。當時大將軍何進想誅殺宦官,找了王允商量。獻帝繼位,他擔任太仆,后又調任守尚書令。王允看見董卓的禍毒越來越深,篡奪帝位的逆謀已經顯露出來,就暗中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yè)等人謀議共同誅殺董卓。于是奏請任命護羌校尉楊瓚代理左將軍職務,執(zhí)金吾士孫瑞擔任南陽太守,都帶兵從武關出發(fā),假借討伐袁術的名義,實際上是想分路征討董卓,然后保護天子回到洛陽。董卓懷疑而留下王允,王允于是推薦士孫瑞任仆射,楊瓚任尚書。初平二年,董卓返回長安,封王允為溫侯。王允堅決辭讓不接受。士孫瑞勸說王允說:“正人君子保持謙遜自我約束,但要看時勢行事。您與董太師一起任職共同受封,而您唯獨突出自己的高節(jié),(不受封爵,)難道是才華內蘊,不漏鋒芒的辦法嗎?”王允接受了他的意見。三年春,一連六十多天下雨,王允和士孫瑞、楊瓚登臺祈禱上天放晴,再次商討誅殺董卓的事。士孫瑞說:“自從歲尾以來,都不見太陽,一直下雨沒有晴天,這是上天暗示董卓氣數(shù)已盡,接受預兆發(fā)動攻擊的人要獲勝。機會不可以錯失,您趕快圖謀吧。”
王允于是暗中聯(lián)合董卓的部將呂布,讓呂布作為內應。當董卓入朝祝賀(獻帝病愈的時候),呂布趁機誅殺了董卓。王允性情剛烈,疾惡如仇。開始害怕董卓這只豺狼(懷疑),所以壓抑自己,委屈自己假意跟隨董卓。董卓被誅殺之后,王允秉持正道謹慎穩(wěn)重,不再使用為應付董卓而暫時采取的辦法。董卓原來的部將李傕、郭汜等先前率兵駐守在關東,一起合謀作亂,圍攻長安。長安城被攻破,呂布逃跑。(逃走前)呂布停馬招呼王允說:“您可以走了嗎?”王允說:“如果承蒙祖先神靈的保佑,在上能夠保護國家安全,這是我的愿望。如果做不到,就獻出生命來殉國難。天子年幼,只能依靠我罷了,現(xiàn)在遇到危難,(我)僥幸逃脫,我不忍心啊。拜托駐守關東的各位,務必要以國家為念?!?后來)李傕就逮捕了王允,殺害了他。王允當時五十六歲?;实凼直?,百姓們感到喪氣,沒有人敢去收殮王允的尸體,只有王允的老部下平陵令趙戩自動解職去官為他辦理喪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