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人參果,大家一定會想到《西游記》,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遵照師父鎮(zhèn)元大仙的師命,清風(fēng)明月兩個道童恭敬地向唐僧,獻上了2枚人參果子。
因為人參果長得特別,模樣像個幼嬰,唐僧吃齋念佛長大,慈悲大發(fā),不忍下肚,再三拒絕。
眼睜睜地看著近萬年才長大的長生不老仙果,擺在唐僧面前,唐僧卻視而不見,清風(fēng)明月有些著了急。
“人參果子蹊蹺,久放不得,如果時間長了就會僵硬,既不中吃,也會失去原有的功效。”
清風(fēng)明月勸說唐僧吃仙果接連遭拒后,兩人便一人一個盡情地享用了三界仙果美味。
隔墻有耳。一旁做飯的二師兄豬八戒揀柴做飯的功夫,恰好遇見了這一幕。
從天庭天蓬大元帥下凡的豬八戒,見多識廣,看到清風(fēng)明月幸運地吃到了草還丹——人參果,勾起了他肚子里的饞蟲。八戒先是找到悟空,告訴萬壽山五莊觀有奇珍異寶,又告訴他師父如何不識仙果,最后被清風(fēng)明月二人吃到肚子的來龍去脈。
孫悟空在取經(jīng)前,最擅長的功夫之一就是“盜”。四大名著《西游記》中,他既盜過太上老君的仙丹、也盜過王母娘娘的蟠桃,更盜過蟠桃宴會上的瓊漿玉液……取經(jīng)路上,再盜一次地仙之祖鎮(zhèn)元大仙的人參果子,也就不足為怪。
孫悟空迫不及待地爬上人參果樹,先行敲下一個仙果,人參果掉到地上卻沒了蹤影。問過土地爺后,悟空才知道是自己毛手毛腳,人參果遇土而入。
第一次用金擊子摘人參果沒經(jīng)驗,悟空不知道九千年一熟的人參果五行生克的道理,需要將盤子上面放上一層絲帕才能不被破壞。
成功摘了三個人參果,回到廚房,孫悟空分給八戒、沙僧,一人一個吃下,頗為享受。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就在師兄弟三人偷吃人參果的過程中,清風(fēng)明月發(fā)現(xiàn)人參果少了四個,找到唐僧理論。
“源易緣”注意到,西游神話中,人參果事件引起進一步升級的原因,正是清風(fēng)明月一方認為孫悟空偷摘了四個果子,而孫悟空堅持稱自己只摘了3個。
一個人參果的差距,導(dǎo)致孫悟空來到人參果園里,連樹帶根推翻了鎮(zhèn)元子的人參果樹。
從元始天尊處聽講課的鎮(zhèn)元大仙回到五莊觀,得知人參果樹被毀后,將逃走的唐僧師徒兩次捉回觀中,硬是讓他們賠償這棵開天辟地的“靈根”。
《西游記》里,孫悟空為了醫(yī)活人參果樹,先是來到蓬萊仙島相求福祿壽三仙;后又來到方丈仙山,求助東華帝君;孫悟空第三個找到了仙島上的瀛洲九老,得到的答案都只有一個:凡間的果木還可醫(yī),要醫(yī)天地靈根真的沒有辦法!
最后,孫悟空來到珞珈山紫竹林,向觀音菩薩求助。觀音菩薩用楊柳枝和水凈瓶,成功將人參果樹醫(yī)活。
網(wǎng)絡(luò)中,有讀者提問,孫悟空闖下大禍,推倒了鎮(zhèn)元大仙的人參果樹,就連海外三仙、瀛洲九老等三界神仙都求助了,為何就沒有想到向他的啟蒙老師菩提老祖求助呢
結(jié)合四大名著《西游記》原著,今天,“源易緣”就來談?wù)勥@個話題,供大家交流探討。
一、孫悟空求助的這些神仙,都有一個共同點
“萬紀千旬送千祥,十洲三島隨緣宿。常來世人送千祥,每向人間增百福……”
西游神話中,蓬萊仙島的福、祿、壽三星,雖是散仙,卻是神仙之宗,幾乎與天同壽,多次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會。
三仙中的壽星,就是《封神演義》中的南極仙翁,民間親切稱他為“老壽星”。
方丈山的東華帝君,在中國的道教文化里,又被稱之為東王公、木公、東皇公等。傳統(tǒng)文化認為,東王公代表的是《易經(jīng)》陰陽文化中的“陽”,而西王母則代表的是陰陽文化中的“陰”。
民間傳說,凡是得道入仙之人,須先拜“東王公”,再拜“西王母”,才能飛升上天。
東華帝君據(jù)說誕生于遠古洪荒時代,乃是上古神祇,為避世數(shù)十萬載?!段饔斡洝分?,吳承恩老師稱帝君:福如東海壽如山,貌似小童身體健。壺隱洞天不老丹,腰懸與日長生篆,圣號東華大帝君,煙霞第一神仙眷。
從贊美東華帝君的詩中,可以看出,東華帝君不僅自己長壽,且掌管長生符篆,還有可以起死回生的九轉(zhuǎn)太乙還丹。
再來看瀛洲九老,《西游記》原著第26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對九老有具體的描寫:“皓發(fā)皤髯之輩,童顏鶴鬢之仙”、“周天甲子難拘管,大地乾坤只自由……”
綜上可知,孫悟空并非盲目所求,而是有的放矢。他求助的這些神仙都有共同特點,要么自己掌管著世間福壽之仙,要么是有起死回生之術(shù),要么是與天地同壽之神……
二、菩提老祖曾有言在先,分手時說的話太狠
人在落難時,心里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最親切、而又信任的人。
海外學(xué)藝17年,孫悟空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對他幫助最大的人,當(dāng)屬菩提老祖??刹还芩篝[地府、大鬧龍宮、乃至后來闖下更大的禍端——大鬧天宮,孫悟空都沒有向菩提老祖求助過。
在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心中,并非這位老師的能力有限幫不了他,也并非他不想去求須菩提祖師,而是兩個人都有了深深的隔閡。
《西游記》原著第2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一章節(jié)中,菩提祖師曾當(dāng)眾對孫悟空說過:你快回去,成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
隨后,菩提祖師更是拋出一句更狠的話: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會知道。到時,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不論菩提老祖對孫悟空說的這番話出于什么目的,是怒其不爭,還是哀其賣弄,都將兩人的師徒關(guān)系堵上了一道高高的墻。
人們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做為三界神秘的尊神,菩提老祖說出的話,如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
即使菩提老祖在孫悟空落難時,有心想助他一臂之力,有心想渡他一劫,可也只能默默背后相助。
孫悟空是愛面子的人、更是有尊嚴的人,當(dāng)他聽到師父的那番話后,終是:悻悻地告訴菩提老祖,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
連菩提老祖的名字,都不敢向外人提起,孫悟空又怎會再放下面子向菩提老祖求救呢?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