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男主角,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次子。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紅樓夢》自問世以來,贊賈母者甚眾,在紅樓之前的古代白話小說中,老婦往往是固執(zhí)、僵硬、死板的代名詞,而賈母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個臉譜化格局,賈母之活得通透、言語幽默、為人慈祥,蓋是《紅樓夢》第一人也,若在年輕時,其綜合實力恐在王熙鳳之上。
細細論來,賈母唯一被詬病之處,就是她對后代的教育方式實在是太過寵溺了,尤其是對親孫子賈寶玉,更是奉若掌上明珠,摩之挲之,不肯讓其受半點委屈。
故而第33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賈政因賈寶玉“淫辱母婢,在外流蕩優(yōu)伶,表贈私物”,對其大行家法,棍棒伺候,這本是情理之中,誰料賈母上來便是一句:“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干凈”,將賈政嚇得跪在地下,不敢再有任何動作,故而便有論者評價賈母:雖具備福壽、才、德,但人品高低終究毀在了“溺愛兒孫”四字上。
從某些角度來看,這個說法自然是正確的,但筆者竊以為,諸君對賈母的分析解讀,終究不夠深入,若是細細品讀賈母之人,則知賈母教育兒孫,自有個人手段,只是未被讀書人看到而已。
賈母并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封建大家長,至少在教育兒孫方面,賈母表現(xiàn)出了超越時代的一面。
縱觀《紅樓夢》全書,寧榮兩府教育兒孫,無非是封建大家長式的雷霆手段,這一點曹雪芹并沒有遺漏,且看第45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細悶制風雨詞”,彼時榮國府當年的老仆賴嬤嬤曾向賈寶玉講述了當年寧榮國公教育兒孫的手段,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狠!
(賴嬤嬤)因又指著寶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爺不過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護在頭里。當日老爺小時挨你爺爺?shù)拇?,誰沒看見的?老爺小時,何曾像你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還有那大老爺,雖然淘氣,也沒像你這扎窩子的樣兒,也是天天打。還有東府里你珍哥兒的爺爺,那才是火上澆油的性子,說聲惱了,什么兒子,竟是審賊?!薄?5回
從賴嬤嬤口中,我們得知了賈敬、賈赦、賈政等人幼年時經(jīng)受的家庭教育,完全是棍棒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雖然有效,但也有很強的副作用,比如寧國府之賈敬,后來考中了進士,卻拋家舍業(yè),上山當了道士,很難說跟小時候“竟是審賊”的童年噩夢無關(guān)。
賈母是不贊同這種教育方式的,所以第33回,賈政痛打賈寶玉,差點將寶玉活活打死,賈母斥責賈政時,母子兩人曾有這么一番對話:
賈政忙跪下含淚說道:“為兒的教訓兒子,也為的是光宗耀祖。母親這話,我做兒的如何禁得起?”賈母聽說,便啐了一口:“我說一句話,你就禁不起;你那樣下死手的板子,難道寶玉就禁得起了?你說教訓兒子是光宗耀祖,當初你父親怎么教訓你來?”說著,不覺滾下淚來。——第33回
看來當年賈代善也曾棍棒教育賈政,賈母亦從旁哭著為兒子求情,眼下賈政終究活成了自己當年最厭惡的人,故而賈母專門指出這一點來與賈政分庭抗禮。
那么賈母既然不贊同“棍棒教育”,那她自己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其實并不是完全寵溺,這一點書中寫得很隱晦,需要讀者自己去發(fā)現(xiàn)。
譬如第56回,甄家?guī)讉€婆子前來拜見賈母,賈母令賈寶玉前來見客,賈寶玉一向厭惡婆子,但當著外人的面,還是禮數(shù)周到,儼然是大家風范,故而甄家婆子大贊賈寶玉,賈母卻提出不同意見:
賈母道:“可知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憑他們有什么刁鉆古怪的毛病兒,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jīng)禮數(shù)來的。若他不還正經(jīng)禮數(shù),也斷不容他刁鉆去了......若一味的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薄?6回
賈寶玉深得賈母寵愛,并非完全是因為他長得好、又有含玉而誕的奇遇。恰恰相反,這些外在的優(yōu)點都只是錦上添花,賈母寵愛賈寶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賈寶玉懂規(guī)矩、明禮數(shù),而這些都是賈母教授給賈寶玉的。
賈母很令人欽佩的一個地方就是,她教育孩子不用雷霆手段,而是剛?cè)岵?。比如賈母曾當著眾小姐姊妹的面稱“娘兒們私下里面子上的禮數(shù)過得去就行”,這就讓賈府的小姐媳婦們可以放開談天說地,不需要過度拘束,這也是為何賈府內(nèi)部的家庭氛圍如此和諧的根源——皆是賈母的功勞。
但一旦涉及到最基本的禮數(shù)問題,沒有一個人敢含糊,不論是賈家媳婦,還是小姐們,無一不遵守禮數(shù)規(guī)矩,比如最經(jīng)典的第3回“林黛玉進賈府”,飯桌上的規(guī)矩就格外森嚴,完全是士族大家的譜兒:
賈珠之妻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賈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們不在這里吃飯。你是客,原應如此坐的?!摈煊穹礁媪俗?,坐了。賈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個告了座,方上來。迎春便坐于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傍邊丫環(huán)執(zhí)著拂塵、漱盂、巾帕,李、鳳二人立于案傍布讓。外間伺候之媳婦丫環(huán)雖多,卻連一聲咳嗽不聞。寂然飯畢,各有丫環(huán)用小茶盤捧上茶來?!?回
此段描寫可謂將貴族之家的禮數(shù)、規(guī)矩寫得入木三分,讓我們讀者得以了解幾百年前的貴族真實的生活情境:王夫人、李紈、王熙鳳這些媳婦們,是沒有資格上桌吃飯的,只能在一旁伺候賈母、小姐們吃飯,等賈母和小姐們吃完了,才輪到她們,飯桌上亦遵循“食不言寢不語”的規(guī)矩,無一人敢說話。
因此,千萬別覺得賈母是個稀里糊涂只會溺愛兒孫的老太婆,在教育兒孫方面,她老人家自有一套計劃。都說賈寶玉被賈母寵溺得無法無法,事實并非如此,縱觀《紅樓夢》中各處細節(jié),賈寶玉儼然深得賈母教育之精髓,且看第52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勇晴雯病補雀金裘”,賈寶玉騎馬出門,非要繞著賈政的書房,為何?且看原文:
寶玉在馬上笑道:“周哥、錢哥,咱們打這角門走罷!省的到了老爺?shù)臅块T口又下來?!敝苋饌?cè)身笑道:“老爺不在家,書房天天鎖著的。爺可以不用下來罷了?!睂氂裥Φ溃骸半m鎖著,要下來的。”——第52回
即便父親不在家,即便書房門是鎖著的,賈寶玉經(jīng)過門口,必定要下馬,以表敬意。賈寶玉并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發(fā)自真心地敬重父親——即便賈政對他動輒打罵。這規(guī)矩是誰幫寶玉養(yǎng)成的呢?自然是賈母。
另有第62回,正值賈寶玉生日,卻又逢宮中老太妃薨了,賈母、王夫人等誥命均需入朝隨祭,可賈寶玉并沒有因此就忽略他們,而是自覺在家“遙拜”長輩:
這日寶玉清晨起來,梳洗已畢,冠帶出來。至前廳院中,已有李貴等四五個人在那里,設(shè)下天地香燭。寶玉炷了香,行畢禮,奠茶、焚紙后,便至寧府中宗祀先堂兩處行畢禮,出至月臺上,又朝上遙拜過賈母、賈政、王夫人等?!?2回
這種對禮數(shù)潛移默化的執(zhí)行能力又是誰教的呢?自然也是賈母。只不過賈母擅長“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以致被讀者誤認為是“不作為”,實則這是高階的教育方式,非施行棍棒教育的家長所難領(lǐng)會。
有意思的是,夏薔女士在《<紅樓夢>補裘考論》(載《紅樓夢學刊》2016年第二輯)中,借著“晴雯勇補雀金裘”的機會,也側(cè)面論述了賈母獨特的教育方式,特引用一段,以供諸君賞析:
賈母的確是一個承統(tǒng)治家,賢明的掌門人。她把雀金裘交到寶玉手里,用心良苦,首先雀金裘之保暖、華美無可置疑,給了寶玉,也表示她寄托的希望之大......她是要激發(fā)寶玉振興家族的志向。因為雀金裘不僅僅是一件貴重的衣服,它象征著整個家族曾經(jīng)的輝煌,倒映著今日的衰微,賈母希望寶玉能夠體會這里面深切的囑托和期待,正如賈母彌留之際對寶玉所說的:“我的兒,你要爭氣!”
賈母是希望賈寶玉能成為一個有用之人的,她的這種主觀愿望無可置疑,但同時我們不可忽略的是,賈母終究是一個婦人,她對賈寶玉的教育更加側(cè)重禮數(shù)規(guī)矩的培養(yǎng),樹立起賈寶玉內(nèi)在的貴族品質(zhì)。
同時,賈母并沒有全面激發(fā)賈寶玉世俗才能的主觀意識,比如向賈政、王夫人那般,強逼賈寶玉讀書,或逼他學習經(jīng)濟之道......
但賈母的這種“教育疏漏”,恰體現(xiàn)了她的慈母情懷,更大的可能性是:賈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她或許有逼迫賈寶玉從事仕途經(jīng)濟的念頭,但這個念頭終究一閃而過——她老人家著實不愿逼迫賈寶玉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而我們讀者以此來詬病賈母不會教育孩子,那當真是千古冤案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