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將參與起義的一百零八個成員稱為"好漢"。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前幾天有讀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武松的戒刀比匕首長不了多少,而李逵手里的那對板斧大得就像半個車輪,如果他們拿著戒刀和板斧對決,李逵對少回合能贏?
這個問題看似無厘頭,但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因為某些資料記載,戒刀確實是當不得兵器的:“大者可長六指,小者四指,二內(nèi)名中。其狀有二:一如鳥羽曲,二似雞翎,不應尖直?!边@樣看來,武松的戒刀用來裁衣服可以,用來打架,那還不如用一桿齊眉棍好使。
但是江湖好漢們手里的戒刀,應該不是一般僧人手里的工具刀, 而應該像武當派一位宗師說的那樣:“戒刀之法,皆從雁尾單刀中來,乃尋常雙雙佩于腰際,左手之刀重五斤、右手之刀重七斤?!?/p>
這樣一想,大家就都明白了:武松手使兩把戒刀,先后將飛天蜈蚣王道人、遼國御弟大王耶律得重、貝應夔、方貌斬首,套用一句評書貫口,應該是“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既然武松不可能拿著裁衣刀跟李逵對決,那么我們就可以從力氣、兵器、技法三個方面來比較一下武松和李逵了。
首先咱們來看李逵的體貌特征,他是“黑熊般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該人身高體重不詳,但是對他的力氣,是有具體介紹的:金錢豹子湯隆用來賣藝的三十來幾斤鐵瓜錘,李逵耍起來就像耍彈丸,一通胡掄之后面又不紅,心頭不跳,口內(nèi)不喘,把湯隆佩服得五體投地。
跟李逵相比,武松的身高體重力氣好像都占有一些優(yōu)勢:“身長八尺,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p>
武松不曾耍過三十斤鐵錘,他玩的是石頭:三五百斤的石頭墩子,武松提起來望空只一擲,擲起去離地一丈來高,雙手只一接,接來輕輕地放在原舊安處,同樣是面上不紅,心頭不跳,口里不喘。
接下來再看李逵和武松的兵器,如果按照武當宗師的說法,武松的雙戒刀一把重五斤一把重七斤,跟呼延灼的雙鞭重量差不多,跟李逵那半個車輪大小的板斧相比,確實是輕了一些,如果刀斧硬磕,武松或許會吃一點虧。
但是這里面也有一個問題:武松的戒刀屬于神兵利器,自己會在半夜里無風自鳴,有點像玄幻小說里溫養(yǎng)出器靈的半神之刀,而李逵那兩把板斧來路不明,說它是從某個樵夫手中搶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逵的板斧也曾斬將殺敵,但他殺的敵人,以小兵甲乙和平頭百姓居多,對戰(zhàn)一流悍將,經(jīng)常是助手被殺,他卻哭著逃回,明顯是欺軟怕硬而且武功稀松。
最后再來看李逵和武松的武功,這里我們不能不承認,李逵也是會兩下子的,這一點神行太保戴宗可以作證:“這個是小弟身邊牢里一個小牢子,姓李名逵。能使兩把板斧,及會拳棍?!?/p>
能使、及會,這話放在宋江身上也合適:“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p>
宋江是一個戰(zhàn)五渣,兩個都頭就能把他攆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在清風山下,幾個小嘍啰走出來,宋江連還手的勇氣都沒有,就被捆成粽子抬上了山。
李逵即使手持雙板斧,也打不過沒面目焦挺、沒遮攔穆弘、浪子燕青,在這三位格斗高手面前,李逵表現(xiàn)得十分乖巧,而焦挺燕青等人的戰(zhàn)斗力,顯然跟武松不在一個檔次上。
整部水滸傳中,武功有名字的,也就是武松的玉環(huán)步鴛鴦腳和燕青的鵓鴿旋等少數(shù)幾套,李逵的板斧是胡掄還是有招式,施耐庵先生并沒有明說,在筆者看來,胡掄的可能性較大。
從這三個方面比較,李逵即使跟武松打上三百回合,也一點取勝的希望都沒有,而且綜合分析,李逵是不可能跟武松大戰(zhàn)三百回合的——也許只有三五回合,旁觀者就會看到刀光一閃,一顆黑頭在地上滴溜溜亂滾,嘴里還可能蹦出四個字:“好快的刀!”
雖然說李逵拿著雙板斧對戰(zhàn)武松的雪花鑌鐵戒刀,一絲勝算都沒有,但是李逵也有一個強項是武松比不了的:武松一雙拳頭專打英雄好漢,對弱勢之人很少下手,而李逵不但心狠手辣,而且還會磕頭求饒,如果他跪在武松腳下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哀求饒命,武松肯定是哭笑不得地轉(zhuǎn)身就走,這時候李逵面對武松的后背,就有機會下手的——他殺韓伯龍的時候,就是先假裝交出板斧做抵押,然后趁人不備突然下手,顯得是那么卑劣陰毒,即使是行者武松,也可能會中了李逵的算計。
梁山最討厭的人物有很多,比如人面獸心的雙槍將董平、出賣同門師兄的病尉遲孫立、辜負君恩坑害慕容知府和大刀關(guān)勝的雙鞭呼延灼、毒如蛇蝎的瞎參謀智多星吳用、口蜜腹劍的偽君子及時雨宋江,這些人加起來可能也不如李逵可惡,因為大家能想到的壞事,李逵基本都做過。
雖然同在梁山,但是李逵和魯智深武松并無交集,雖然同樣喜歡喝酒吃肉,但是李逵卻從來都沒機會參加二龍山少華山派系的酒局,這其實很好理解:李逵的吃相太難看,曾經(jīng)當過陽谷縣都頭和渭州兵馬提轄的武松和魯智深,是不會讓李逵去倒胃口敗酒興的。
李逵的吃相,也就是宋江能捏著鼻子忍受,連神行太保戴宗看著李逵也覺得惡心:“李逵嚼了自碗里魚,伸手去宋江碗里撈將過來吃了,又去戴宗碗里也撈過來吃了。滴滴點點,淋一桌子汁水,把三碗魚湯和骨頭都嚼吃了?!?/p>
這種吃相,要是敢在魯智深武松面前展現(xiàn)出來,肯定會被魯智深一拳打在鼻梁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
李逵不曾去魯智深武松面前自討沒趣,所以戒刀與板斧的對決一直沒有發(fā)生,這就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李逵板斧對戰(zhàn)武松戒刀,雖然未必能贏,但是堅持個三五十回合,或許還不是問題,關(guān)鍵是李逵有一招令人防不勝防——如果他假裝認慫而讓武松放松警惕,然后從雙膝跪地到跳起偷襲,武松能躲過背后劈來的板斧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