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林黛玉在她的柳絮詞《唐多令》中,凄婉地寫道:“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你去,忍淹留。”
林黛玉最后并沒有嫁給賈寶玉就死了,為何在她的柳絮詞里卻出現(xiàn)“嫁”字?可見在她生命的最后時刻,確實有人要娶她,讓她出嫁,而這個人卻不是賈寶玉。
所以黛玉的慘死,應(yīng)該不會如高鶚續(xù)書中寫的,是被寶釵和寶玉的婚事氣得生病,淚盡而死,而是為了逃避所嫁非人而死。
并且她在《葬花吟》中特意強調(diào)“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說明黛玉是生是死,她是有選擇權(quán)的,她最后選擇的是“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說明她為保清白,被逼自盡而死。
黛玉用生命捍衛(wèi)了她和寶玉純凈的知己之情,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她死后,卻留下兩個很棘手的問題:
一、黛玉死后,賈家如何向聘嫁她的權(quán)貴交代。
《唐多令》中,“嫁與東風(fēng)”,“東風(fēng)”在古代詩詞中,多指“好的時機和事務(wù)”,比如“東風(fēng)不擇木,君棲需良枝”,“東風(fēng)元自好,只怕催花老”等,都是此意。
黛玉“嫁與東風(fēng)”,說明聘嫁她的,一定是能給賈家?guī)砀毁F或利好的人家,這樣的人家,一定是賈家惹不起的人物。
賈家本來想用黛玉為賈家攀附一個靠山,但黛玉卻自盡死了,賈家如何向權(quán)貴交待?
二、黛玉死后,寶釵就有資格嫁給寶玉嗎?
因為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的爭斗,給很多讀者留下一個錯誤的印象:寶釵和黛玉的身份是平級的,都是貴族女子,這是個很大的誤解。
薛寶釵的父親紫薇舍人薛公,甲戌本側(cè)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現(xiàn)領(lǐng)內(nèi)府帑銀行商”,說明寶釵的父親,雖也領(lǐng)著一個官銜,屬于皇商,但薛家最本質(zhì)的還是商人。
明清士農(nóng)工商等級分明,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換句話說,以寶釵的身份,是配不上堂堂國公府的門第的。
所以,即便黛玉死后,橫亙在寶釵和寶玉間的障礙并未消失。
那么,寶釵最后是怎么嫁給寶玉的?黛玉死后,難道賈家人從上到下,就都摒棄了門第之見,接受了寶釵作寶玉嫡妻?
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先不說賈母同不同意,單是賈政這關(guān)就過不了。
看賈政給賈珠選的媳婦李紈,那是國子監(jiān)祭酒李守忠的女兒,國子監(jiān)祭酒,教育系統(tǒng)的長官,正兒八經(jīng)的書香門第。說明賈政更愿意讓兒子們走科舉之路,而絕非單純有錢的皇商之家。
再者,古代男女之所以重視門第,是因為女方的出身和門第,對男方的社會地位有很大的影響,寶玉如果娶了寶釵,等于是自降身份,這是賈家人所不愿看到的。
那么,黛玉死后,寶釵是如何跨越這兩個看似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順利嫁入賈家的?筆者認(rèn)為,在第77回,寶釵一句看似玩笑的話里,藏著黛玉死后,還被薛、賈兩家吃干抹凈的可悲下場。
一、黛玉猶如人參:死后更值錢,被分作兩三段。
黛玉自從吃飯時就開始吃藥,吃的是什么藥呢——人參養(yǎng)榮丸。
人參這味藥,在《紅樓夢》里多次出現(xiàn),秦可卿和賈瑞病入膏肓?xí)r,都需要吃人參。
人參從中醫(yī)藥理上來說,是給瀕臨死亡的人,用來吊氣用的。
《紅樓夢》開頭,冷子興說賈家的狀態(tài)是——“這榮國兩門也都消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說明賈家寧榮兩門也猶如人一樣,瀕臨死亡,正該用人參吊氣,因此黛玉這個吃“人參養(yǎng)榮丸”的被接來了榮國府。
也就是說,黛玉就是一棵人參,一棵為處于末世的賈家吊氣的人參。
而人參這種藥材,在她活著時,它的花是極美的,攝人心魄,這種美,能為賈家攀附權(quán)貴,換取富貴。
但這卻并非是人參藥效和價值最大的時候,人參最值錢的時間恰恰是——它死了,離開泥土后,她的根莖才是最值錢的。
第77回,王夫人需要配藥,卻找不到人參,無奈只得出錢購買,“你就去說給外頭人們,揀好的換二兩來?!?/p>
俗話說,黃金有價參無價,王夫人不管多少價錢,都要買好的人參,而商家出身的寶釵卻告訴說:“如今外頭賣的人參,都沒有好的。雖有一枝全的,他們也必截作兩三段,鑲嵌上蘆泡須枝,摻勻了好賣,看不得粗細(xì)。”
寶釵說外頭賣的人參,沒有好的,但她卻對王夫人說:“如今我去和媽說了,叫哥哥去托了伙計過去,和參行里商議說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參兌二兩來?!?/p>
寶釵這個說法是很矛盾的,首先說商行里根本就沒有好的,如果有一支好的,那是偶然現(xiàn)象,寶釵如何敢不經(jīng)詢問,就要薛蟠去商行里找一支未作的好參來呢?
前面說了,黛玉就是一棵貨真價值的人參,外面沒有好的人參,寶釵就把黛玉這棵人參拿出來充數(shù)了,黛玉恰恰是一支好的未作的好參,賣給權(quán)貴,未賈家謀富貴。
從《葬花吟》看,黛玉沒等嫁過去,就自盡——死了,作為始作俑者,寶釵怎么彌補黛玉死亡造成的虧空呢?當(dāng)然是入商行的人一樣,將黛玉這棵人參“截作兩三段,鑲嵌上蘆泡須枝,摻勻了好賣”。她是怎么截的呢?
二、黛玉移花接木給寶琴:替瀟湘妃子出嫁給權(quán)貴。
黛玉死后,寶釵真的把黛玉截作了兩三截,為她所用。
這第一截,筆者認(rèn)為寶釵把黛玉和寶琴移花接木在一起。
前面說過,黛玉生前極有可能是被嫁給了一個賈家得罪不起的人物,而黛玉死了,賈家怎么向權(quán)貴交代?
黛玉作為一個被賣給權(quán)貴的人,最好的資本就是才貌雙全。如今黛玉死了,黛玉的美貌他們得不到了,不過大觀園里最不缺少的就是美人。
并且如果你讀書仔細(xì)的話會發(fā)現(xiàn),就在大觀園里,還真有一個人美貌與黛玉不相上下,甚至超越了黛玉,這個人就是——薛寶琴。
寶琴剛進(jìn)榮國府,一向精明的探春對她的評價是:“據(jù)我看,連她姐姐并這些人總不及她(寶琴)……”
寶琴有堪比黛玉的美貌,但卻沒有黛玉的才,黛玉是堪稱“柳絮才”的人,她留下了很多情真意切,又堪稱奇絕的詩,而這些詩就能移花接木給寶琴,讓她頂替黛玉嫁入權(quán)貴。堵住權(quán)貴的責(zé)難之口。
三、寶釵李代桃僵:頂替黛玉嫁給寶玉。
前面說過,以寶釵的根基,是無法入了賈政的眼,作寶玉嫡妻的,但是黛玉的根基卻不低。
所以黛玉死后,寶釵極有可能李代桃僵,頂替黛玉的名義嫁給寶玉。
寶釵頂替黛玉嫁給寶玉,那寶釵拋棄的薛家小姐身份怎么辦?答案是讓真正的黛玉以寶釵的身份下葬。等于是在名義上互換生死。這種說法可能嗎?
筆者認(rèn)為,原著中的種種細(xì)節(jié)顯示,寶釵在黛玉死后,就是李代桃僵,兩人互換了生死。
從寶釵和黛玉互換生死這個意義上看寶釵、黛玉的判詞為啥合二為一,順理成章: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p>
這四句判詞,第一句是薛,第二句是林,到第三句是卻變成林,第四句變成了薛,啥意思,薛、林兩人在80回后互換了身份,所以判詞才是這樣交錯。
并且看后面兩句“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真正的意思應(yīng)該是,林黛玉掛在林中——自縊而亡,而埋進(jìn)土里的卻是金簪——薛寶釵。
如果說僅將判詞作為證據(jù)難以服眾的話,我們再看《紅樓夢》里一對雙雙殉情的年輕戀人張金哥兒和守備公子。
“那時有個施主姓張,是大財主,他有個女兒,小名金哥……那李衙內(nèi)一心看上,要娶金哥……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長安守備的公子的聘禮……”
在王熙鳳和老尼姑的斡旋下,金哥和守備兒子的婚事已經(jīng)退了,但金哥本人卻有情有義“一條繩索悄悄地自縊了……”
這個金哥和守備之子的愛情,顯然就在說黛玉和寶玉,但這里的金哥是財主的女兒,且叫“金哥”,“金”本身就是寶釵的代稱,如何變成黛玉呢?其實張金哥的故事正是向讀者傳達(dá)80回后的情節(jié):黛玉和寶釵互換了身份,黛玉被以寶釵的名義,嫁給如李衙內(nèi)一樣的權(quán)貴,變成了張金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