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墒怯^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后感500字篇一
當日15時左右,東風中學的中學生和身著各式民族服裝的群眾手捧花束,連同航天科技人員和航天城的群眾,陸陸續(xù)續(xù)向黑河之畔的航天員公寓問天閣附近聚集,來為即將要出征的3名航天員壯行。問天閣周圍,處處懸掛著寫著“向航天員致敬、向航天員學習”、“祝載人航天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等字樣的橫幅,字字扣人心扉。
與前兩次航天員出征相比,此次為航天員出征送行的隊伍規(guī)模明顯要小得多,但送行的人們激情不減,圓夢園和周圍馬路上,聚集了數千名送行的人們。
烈日當空,許多人的額頭和臉頰上滲出了汗珠,所有送行的人們臉上洋溢著豪情壯志。
15時30分,神舟九號飛船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問天閣大廳簡約而隆重舉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送行。
17時40分,景海鵬、劉旺、劉洋身穿乳白色的航天服從問天閣來到圓夢園大院?,F(xiàn)場歡呼雷動,軍樂隊奏響《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樂曲。航天員向送行的人們揮手致意,記者們紛紛按下快門。
“報告總指揮,我們奉命執(zhí)行神舟九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景海鵬。”翟志剛行標準軍禮報告,劉旺、劉洋隨后依次響亮地報出了自己的姓名。
“出發(fā)!”總指揮常萬全果斷下達命令,現(xiàn)場激情再次被點燃。
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群眾和中學生載歌載舞,送行隊伍一片歡騰,掌聲如潮。在雄壯的軍樂聲和清脆的鑼鼓聲中,3名航天員向送行隊伍揮手告別,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登上專用車輛。在他們的臉上,始終帶著自信的微笑。由警用摩托車和軍警車輛開道的車隊繞過航天城南環(huán)路,向發(fā)射場進發(fā)。車身后,送行人群跟著涌動,忘情歡呼。
發(fā)射前130分鐘,3名航天員登上發(fā)射塔,進入神舟九號飛船。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后感500字篇二
古往今來,皎潔的月色和璀璨的星空喚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反映了人們對飛鳥般飛翔的向往。中國有無數關于飛行的美麗神話。比如嫦娥偷了萬能藥飛進廣寒宮,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七仙女董永幸福恩愛,孫悟空能打妖怪自由飛翔??傊?,人們真的希望地球和月亮架起一座彩虹橋,讓牛郎織女真的相遇,讓嫦娥在空中起舞飛翔!
我們的祖先并沒有把他們的理想局限于神話。他們不斷嘗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只有一代又一代人類的英雄實踐,才能造就今天輝煌的航天事業(yè)。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仍然沒有忘記祖先的飛行夢想。從1999年11月20日到1999年11月21日,中國人第一次開始了真正的飛行嘗試,那就是“神舟一號”,只飛行了一天。它開啟了中國航天發(fā)展的新篇章。
2003年10月15日9時,中國的飛行歷史終于實現(xiàn),中國自主研制的載人飛船“神五”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中國飛行員楊利偉進入太空。“神舟五號”標志著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楊利偉成為太空行走的第一位游客。
2005年10月12日9時許,費龍軍和聶海勝駕駛的神舟六號也成功發(fā)射著陸,使中國的航天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標志著中國的航天發(fā)展達到了國際水平。
2008年9月28日9時10分,由飛行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搭載的神舟七號飛船也成功發(fā)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能夠將宇航員送入太空并行走的國家。這是中國航天工業(yè)發(fā)展的新一步。
飛翔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現(xiàn)在終于實現(xiàn)了。神五,千年夢;神六,訪宇宙;神七,太空旅行。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和文化的古國,為世界的和平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國家的發(fā)展,飛行夢想已經實現(xiàn)。中國的載人飛船是我們中國人永遠的驕傲。它為中國贏得了幾枚珍貴的金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偉大復興,給了祖國最珍貴、最美麗的60歲生日禮物。
我為自己是一個發(fā)自內心的中國人而驕傲。讓我們?yōu)橹袊佑?,讓祖國富強,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p>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后感500字篇三
生命,從誕生之初,先后征服了海洋、陸地、天空,覆蓋了整個地球,而人類在三百萬年的進化歷程中,成為地球霸主,縱觀歷史長河,工具、技術已成為人類掌握自然的利器,從鉆木取火,到iphone手機,每一項技術的發(fā)明都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使社會生產力發(fā)生巨大飛躍,并且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航空工業(yè)也從無到有蓬勃發(fā)展了起來。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面臨著石油等資源供應越發(fā)緊張的局面,而月球上充足的氮-3卻在靜靜的等待著,航天技術作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利器,自然是我們希望的寄托。如果我們能實現(xiàn)地月間高效的物質傳播,能把氮-3源源不地送往地面,那么,這樣充足的能源又如何不會解決我們的燃眉之急呢?
從長遠來看,一個地球已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的需要,而外太空是一個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前一段時間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架造價最高的探測器成功在火星著陸,開始了它的探索使命。的確,宇宙中有著太多的未知——神秘莫測的黑洞,大量無法觀察的暗物質、暗能量在虛無縹緲的宇宙邊界——雖然霍金等科學家對此做了深入研究,但以我們現(xiàn)在的知識來研究宇宙還是很困難的,而正是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對知識的渴望,我們未曾停下探索的腳步。在你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旅行者號”正帶著全人類的希望飛離太陽系,向宇宙深處進發(fā)。
面對如此誘人的前景,我國又怎能為之不動。自從蘇聯(lián)1957年發(fā)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中國這個早就有“飛天”文化的國度踏上了夢想的實現(xiàn)之路。在無人援助的情況下,我國自主設計、研究,在1970年成功發(fā)射“東方紅”號衛(wèi)星,為我國打下堅實的航天基礎。四十多年的發(fā)展之路,凝聚著勤勞勇敢的中國人的汗水,也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工作者,詮釋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精髓。
在以后的幾年中,我國有“嫦娥三號”、“天宮一號”、“神舟十號”等工程項目,也有在十幾年之后登月的目標。我堅信,在全體中國人的不懈努力下,這些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
第三次天宮課堂觀后感500字篇四
1894年甲午大海戰(zhàn)——這是一段日本侵華的歷史,這是更是一段中國不堪回首的歷史,卻又不可忘卻的前車之鑒?。〖孜鐟?zhàn)爭告訴我們,海軍強,則中國強!19世紀是海軍實力大放異彩的時代,而21世紀則是航天技術的大比拼!
21世紀,航天強,則中國強!自從1999年,我們成功發(fā)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fā)射宇宙飛船的國家,打破了美國蘇聯(lián)壟斷航天技術的局面。中國自此站起來了!接踵而至的“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到令國人驕傲不已的“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的對接。中國有了自己的無人和載人空間對接技術!
很久以前,中國人就有飛出地球,探求宇宙奧秘的愿望,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就是典型的故事。人類的好奇心永遠是無止境的,也正是這份好奇心,使人類不斷進步,不斷去探索與發(fā)現(xiàn)。
小時候的我,遙望夜空,總想著要摘下天上的星星;總想著天到底有沒有盡頭;總想著我能不能飛上去看看,到底哪里才是頭。進入高中,也讀了很多有關宇宙的猜想和假說,我竟也開始越來越著迷于此。因為它是如此的神奇以至于人類到現(xiàn)在對宇宙還是知之甚少,更別說宙外宇宙了。因為它存在了那么那么久,我們人類對于它來說,就好像是新生兒那樣。它見證了太多太多我們所不知道的,人類需要宇宙來回答這段歷史!
探究宇宙的第一步便是沖出地球。載人航天技術是我們努力的第一步。航天從此成了我心中的一個夢。我的心,你的心,中華兒女的心!被“東方紅一號”牽動著!被“921工程”牽動著!被神舟與天宮的對接牽動著!在這些時刻,我們可以驕傲地喊出“我們中國人!也是好樣的!”
我們看到了國家的進步和輝煌,我們看到了21世紀航天對于一個
民族
意味著國際地位和聲望,我們看到了他的前景和未來。在地球資源越來越稀缺的明天,宇宙資源顯得愈發(fā)珍貴。在地球人口劇增的情況下,宇宙空間資源也給了我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會在某個遙遠的星球,豎起我們中國的國旗!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中國會有一架和光速相匹敵的宇宙飛船!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將是那些一代一代為了航天事業(yè)而奮斗一生的航天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