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guī)砝献拥摹兜赖陆?jīng)》第四十八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為學日益①,為道日損②,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③,取④天下常以無事⑤;及其有事⑥,不足以取天下。
[譯文]
求學的人,其情欲文飾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飾則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又減少,到最后以至于“無為”的境地。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為。治理國家的人,要經(jīng)常以不騷擾人民為治國之本,如果經(jīng)常以繁苛之政擾害民眾,那就不配治理國家了。
[注釋]
1、為學日益:為學,是反映探求外物的知識。此處的“學”當指政教禮樂。日益:指增加人的知見智巧。
2、為道日損:為道,是通過冥想或體驗的途徑,領悟事物未分化狀態(tài)的“道”。此處的“道”,指自然之道,無為之道。損,指情欲文飾日漸泯損。
3、無為而無不為:不妄為,就沒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4、?。褐?、攝化之意。
5、無事:即無擾攘之事。
6、有事:繁苛政舉在騷擾民生。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jīng)注》
為學日益,
務欲進其所能,益其所習。
為道日損。
務欲反虛無也。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有為則有所失,故無為乃無所不為也。
取天下常以無事,
動常因也。
及其有事,
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失統(tǒng)本也。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為學日益,
不知道而務學,聞見日多,而無以一之,未免為學者也??鬃釉唬憾嗦?,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為道日損。
茍一日知道,顧視萬物,無一非妄,去妄以求復性,而性實無幾??鬃又^子貢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歟?曰:然,非歟?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去妄以求復性,可謂損矣。而去妄之心猶存,及其兼忘此心,純性而無餘,然後無所不為,而不失於無為矣。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見於外,而物惡之,故終不可得。聖人無為,故無事,其心見於外,而物安之,雖不取天下,而天下歸之矣。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