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賈元春為什么支持薛寶釵,反對木石姻緣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賈寶玉的姻緣是《紅樓夢》的主軸,賈母、王夫人圍繞著寶黛姻緣和金玉良姻對立明顯。
賈母支持賈寶玉娶林黛玉,延續(xù)賈家書香門第的發(fā)展方向。
王夫人則支持賈寶玉娶薛寶釵,將賈家與王家、薛家再次捆綁形成合力。
此時有兩個人物的立場最重要,就是賈政和賈元春。
賈政是一家之主,賈寶玉的父親,他有最終決定權。
賈政說瀟湘館“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讀書,不枉虛此一生”,說蘅蕪苑“無味……有趣,只是不大認識”,就是明確看好林黛玉。
不過賈政外派三年學政不在家,一切都要等他回來才能決定。才給了雙方進一步“斗爭”的空間,是曹雪芹的妙筆。
王夫人的優(yōu)勢是得到女兒賈元春的鼎力支持。讓她更有底氣反對寶黛姻緣,以至于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那么賈元春與林黛玉、薛寶釵都不熟悉,她為什么對這個姑媽的女兒不喜歡,要支持母親王夫人認可的金玉良姻呢?
在說賈元春的立場之前,先看看賈元春是如何反對寶黛姻緣的。具體要看這么三件事。
一,端午節(jié)賜節(jié)禮,薛寶釵和賈寶玉一樣。林黛玉和三春一樣,已經表明了賈元春的立場,就是在支持母親王夫人。
二,端午節(jié)清虛觀打醮,張道士莫名提親,說的女方雖然含糊,卻是薛寶釵無疑。
能讓老道士那么高身份參合賈寶玉的姻緣,必然是打醮的貴妃賈元春。那天王夫人沒隨著賈母去清虛觀也說明問題。
三,元春省親當天,兩次修改賈寶玉之前的“題對額”,表達出自己的立場。一個是“蓼汀花溆”改成“花溆”。一個是“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
“蓼汀”出自唐代詩人羅業(yè)的《雁》詩,意思是供大雁棲息繁衍的沙洲,也就是“立足之地”。
雁是林黛玉和寶黛愛情的代指。元春去掉“蓼汀”,是不給林黛玉在賈家的立足之地。林黛玉的終點注定要像晴雯那樣被“攆出去”。
“花溆”出自唐代詩人崔國輔的《采蓮》詩,詩中“玉溆花爭發(fā),金塘水亂流”點出金玉,意為男女愛人親密無間。
蓮又是林黛玉代指。采蓮也有犧牲林黛玉之意。
賈元春去掉“蓼汀”,保留“花溆”,明確她有舍棄林黛玉支持薛寶釵的立場。
“紅香綠玉”引發(fā)當初賈寶玉和父親賈政的爭執(zhí)。賈政道:“依你如何?”寶玉道:“依我,題‘紅香綠玉’四字,方兩全其妙?!辟Z政搖頭道:“不好,不好!”
賈政嘴里說著不好,卻默認了賈寶玉的意思。皆因“紅香綠玉”就是賈寶玉心中的寶黛姻緣。
賈政默認,與他說瀟湘館“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讀書,不枉虛此一生”的立場一致。
然而賈元春不喜歡!她將“紅香綠玉”,去掉“香玉”,改為“怡紅快綠”。去掉的“香玉”在第十九回賈寶玉講述“小耗子偷香芋”故事中揭開答案,就是指林黛玉。
賈元春兩次去掉“林黛玉”,一次站隊金玉良姻,更授意張道士“提親”,無疑是受到母親王夫人的影響。
按說賈元春幫助母親王夫人也是無可厚非,母女連心不幫母親幫誰。
問題是賈母支持寶黛姻緣也不是出于私心,更多是為了賈家。金玉良姻則對賈家有損無益!
賈元春有貴妃之尊,卻與上位者的目光和胸懷。她罔顧事實感性從事,與母親“沆瀣一氣”損害賈家未來利益,貴妃的格局屬實不高。
賈家第三代到了棄武從文的關鍵時刻,他們必須要中興才能夠自救,否則注定一敗涂地。
之前聯(lián)姻李紈留下賈蘭,從結果來看是正確無疑的。
而林黛玉作為不比李紈差的書香門第大家閨秀,她的“教育”理念從教授香菱學詩,因材施教,鼓勵支持,體現得一清二楚。
賈家得到林黛玉會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賈寶玉也不可能徹底頹廢一蹶不振。
反觀薛寶釵,從香菱學詩也能看出她不鼓勵做“本分”以外的事。女兒就是女紅,男兒就是科舉。賈家的路只會被她越走越窄。
更何況榮國府有了王夫人、王熙鳳,再有薛寶釵,將徹底被“王家女兒”控制。這在賈家與王家的勢力此消彼長之下是致命的。
賈元春鼠目寸光,支持王夫人的金玉良姻,固然眼前得利卻未來叵測。
其實元春沒有賈寶玉姻緣的決定權,也不可能賜婚。但她的意見能左右賈家的立場。她胡亂橫插一腳,最終害了弟弟賈寶玉和林黛玉。
借由賈元春在賈寶玉姻緣的立場,也清楚她在宮里不得寵,最終下場凄慘實屬必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