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xué)著作,一般認(rèn)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學(xué)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為墨辨或墨經(jīng),著重闡述墨家的認(rèn)識論和邏輯思想?!赌印吩?1篇,當(dāng)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31章 明鬼(下)(3)
墨子認(rèn)為鬼神不僅存在,而且能對人間的善惡予以賞罰。
墨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當(dāng)時戰(zhàn)爭頻繁,人民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王公大臣們都爭相奪利,于是導(dǎo)致了戰(zhàn)事連綿。在這里,墨子所說的“天”和“鬼神”都是按照當(dāng)時小生產(chǎn)者所要求的公平合理的愿望塑造出來的,他所誠心信奉的上天和鬼神是他所代表的這一社會階層自身的虛幻的化身,因為當(dāng)時這一社會階層還不可能形成自覺的力量,更無從認(rèn)識自己的力量,但是在痛苦的生活壓榨下,在不公平的待遇下,小私有者和手工業(yè)者逐漸取得獨立的地位,形成一定的社會力量時,他們不能不提出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的要求。
在本篇中,他列舉古代的傳聞、古代圣王對祭祀的重視以及古籍的有關(guān)記述,以證明鬼神的存在和靈驗。從今天來看,這種宣揚迷信的做法顯然是落后而不足取的。但我們也應(yīng)當(dāng)看到,墨子明鬼的目的,主要是想借助超人間的權(quán)威以限制當(dāng)時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殘暴統(tǒng)治。
【原文】
今執(zhí)無鬼者曰:“夫眾人耳目之請,豈足以斷疑哉?奈何其欲為高君子于,而有復(fù)信眾之耳目之請哉!”子墨子曰:“若以眾之耳目之請,以為不足信也,不以斷疑,不識若昔者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足以為法乎?”故于此乎自中人以上皆曰:“若昔者三代圣王,足以為法矣?!比羝埼粽呷ネ踝阋詾榉?,然則姑嘗上觀圣王之事:昔者武王之攻殷誅紂也,使諸侯分其祭,曰:“使親者受內(nèi)祀,疏者受外祀?!惫饰渫醣匾怨砩駷橛?,是故攻殷伐紂,使諸侯分其祭;若鬼神無有,則武王何祭分哉!非惟武王之事為然也,故圣王其賞也必于祖,其僇①也必于社。賞于祖者何也?告分之均也;僇于社者何也?告聽之中也。
非惟若書之說為然也,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國營都日,必?fù)駠龎?,置以為宗廟;必?fù)衲局廾?,立以為菆②?必?fù)駠感执刃⒇懥颊撸詾樽W?必?fù)窳笾畡倌]肥倅毛,以為犧牲,珪璧琮璜,稱財為度;必?fù)裎骞戎键S,以為酒醴粢盛,故酒醴粢盛與歲上下③也。故古圣王治天下也,故必先鬼神而后人者,此也。故曰:官府選效④,必先祭器、祭服畢藏于府,祝宗有司畢立于朝,犧牲不與昔聚群。故古者圣王之若此。
古者圣王必以鬼神為①其務(wù),鬼神厚矣。又恐后世子孫不能知也,故書之竹帛,傳遺后世子孫。咸②恐其腐蠹絕滅,后世子孫不得而記,故琢之盤盂、鏤之金石,以重之。有恐后世子孫不能敬莙以取羊③,故先王之書,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書,語數(shù)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故何?則圣王務(wù)之。今執(zhí)無鬼者曰:“鬼神者,固無有?!眲t此反圣王之務(wù)。反圣王之務(wù),則非所以為君子之道也。
今執(zhí)無鬼者之言曰:“先王之書,慎無一尺之帛,一篇之書,語數(shù)鬼神之有,重有重之,亦何書之有哉?”子墨子曰:“《周書·大雅》有之,《大雅》曰:‘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問不已?!艄砩駸o有,則文王既死,彼豈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書》之鬼也?!?/p>
且《周書》獨鬼而《商書》不鬼,則未足以為法也。然則姑嘗上觀乎《商書》。曰:“嗚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禍之時,百獸貞①蟲,允及飛鳥,莫不比方。矧隹人面②,胡敢異心?山川鬼神,亦莫敢不寧;若能共允,隹之合,下土之葆?!辈焐酱ā⒐砩裰阅也粚幷?,以佐謀禹也。此吾所以知《商書》之鬼也。
且《商書》獨鬼,而《夏書》不鬼,則未足以為法也。然則姑嘗上觀乎《夏書》?!队硎摹吩唬骸按髴?zhàn)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聽誓于中軍。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性唬骸罩校裼枧c有扈氏爭一日之命。且③!爾卿、大夫、庶人。予非爾田野葆士④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罰也。左不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爾馬之政,若不共命。是以賞于祖,而僇于社?!辟p于祖者何也?言分命之均也;僇于社者何也?言聽獄之事也。故古圣王必以鬼神為賞賢而罰暴,是故賞必于祖,而僇必于社。此吾所以知《夏書》之鬼也。故尚者《夏書》,其次商、周之書,語數(shù)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故何也?則圣王務(wù)之。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注釋】
① “僇”通“戮”,殺。
② “菆”同“叢”。叢位,猶“叢社”。
③ 與歲上下:隨年成好壞而有所增減。
④ 選效:猶為“僎效”,具備。
① “為”后疑省略“有”字。
② “咸”為“或”字之誤。
③ “莙”為“若”之誤?!把颉奔础跋椤?。
① “貞”為“征”之假借字。
② 矧:況?!蚌俊奔础拔?。
③ “且”通“徂”。
④ “葆士”當(dāng)作“寶玉”。
【翻譯】
現(xiàn)在持無神論的人說:“一般人所耳聞目見的情況,難道就可以用來決斷疑問嗎?哪有希望成為天下高士的人?”墨子說:“如果認(rèn)為一般人所耳聞目見的實情不足以相信,不能以此斷定疑惑,那么,就不能審知從前幾代圣王堯、舜、禹、湯、周、周武王,他們是否足以作為法則?”所以對于這個問題自中等資質(zhì)以上的都會說:“從前幾代的圣王,足夠可以作為法則了?!奔偃魪那皫状氖ネ踝阋宰鳛榉▌t,那么姑且試著回顧一下圣王的行事:從前周武王攻伐殷商誅殺紂王,使諸侯分掌眾神的祭祀,說:“同姓諸祭祀侯祖廟,異姓諸侯祭祀本國的山川?!彼哉f武王認(rèn)為鬼神是存在的,所以攻殷伐紂,使諸侯分主祭祀;如果鬼神不存在,那么武王又何必多此一舉,讓諸侯祭祀呢!不僅武王的事是這樣,古代圣王進(jìn)行賞賜,一定在祖廟,實行刑戮,則一定在社壇。在祖廟行賞是為什么呢?是告訴祖先行賞公平;在社廟行戮是為什么呢?是告訴社壇處理得公允。
不僅這一記載說的是這樣,而且從前夏、商、周三代的圣王,他們建立國家營建都城的時候,必定要選擇國內(nèi)正中地帶,建立宗廟;還必定選擇樹木高大茂盛的地方,立為叢社;必定要選擇國內(nèi)父兄輩慈祥、孝順、正直、善良的人,充作祭祀的太祝和宗伯;必定要選擇六畜中能勝任肥壯純色之選者,作為祭祀品,擺設(shè)珪、璧、琮、璜等玉器,也要求合乎要求和禮儀制度;還要選擇五谷中氣香色黃的,用作供祭的酒醴粢盛,因而酒醴粢盛隨年成好壞而增減。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天下,一定是先鬼神后人民。所以說:官府置備供具,必定以祭品祭服為先,使盡藏于府庫之中,太祝、太宗等官吏都于朝廷就位,選為祭品的牲畜不跟昔日的畜群關(guān)在一起。古代的圣王就是如此施政的。
古代圣王必定認(rèn)為鬼神是存在的,所以他們祭祀相當(dāng)豐厚,又恐怕后世子孫不能知道這點,所以寫在竹簡帛書上,流傳給后世子孫?;蛘邠?dān)心它們被腐蝕、被蟲咬而滅絕,使后世子孫不能記住,所以又雕琢在盤盂上,鏤刻在金石上,以示重視。又擔(dān)心后世子孫不能敬順以取得吉祥,所以先王的書籍,圣人的,即使是在一尺的帛書上、一篇簡書上,都反復(fù)述說鬼神的存在,反復(fù)重申敬重鬼神。這是什么緣故?是因為圣王要勉力侍奉鬼神?,F(xiàn)在主張沒有鬼神的人說:“鬼神,本來就不存在?!蹦敲催@就是違背圣王的要務(wù)。違反圣王的要務(wù),就不是君子所行的道了。
現(xiàn)今主張沒有鬼神的人說:“先王的書籍,圣人的,即使是在一尺的帛書、一篇簡書上,都多次提到鬼神的存在,反復(fù)重申,那么這究竟是一些什么書呢?”墨子說:“《詩經(jīng)》中的《大雅》就寫有這個,《大雅》說:‘文王高居上位,功德昭著于天,周朝雖是諸侯舊邦,但它接受天命才剛開始。周朝的德業(yè)很顯著,上天的授命很及時。文王去世后,常在上天的身邊。莊嚴(yán)的文王,美名傳揚不止?!绻砩癫淮嬖?,那么文王已死,他怎么能在上天的左右呢?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周書》中寫的鬼神。”
而且《周書》獨獨記載有鬼神,而《商書》卻沒有記載鬼神,那么還不足以此作為法則。既然如此,那么姑且試著回顧一下《商書》?!渡虝飞险f:“啊!古代的夏朝,正當(dāng)沒有災(zāi)禍的時候,各種野獸爬蟲,以及各種飛鳥,都不敢不行正道。更何況是人類,怎么敢懷有異心?山川、鬼神,也無不安寧;若能恭敬誠信,則天下和合,確保國土?!笨疾焐酱?、鬼神之所以無不安寧,是山川鬼神在幫助大禹。因此我知道《商書》中記載有鬼神。
如果只是商代的書籍記載有鬼神,而夏代的書籍上沒有記載,那么還不足以用來作為法則。既然如此,那么姑且讓我來看看夏代書籍上的記載吧?!队硎摹氛f:“在甘這個地方舉行大戰(zhàn),夏王于是命令左右六人,下到中軍去聽宣誓。夏王說:‘有扈氏輕慢五行,怠惰廢棄三正,上天因而斷絕他的大命?!终f:‘到正午的時候,我們要和有扈氏決一死戰(zhàn)。前進(jìn)吧!卿、大夫和平民百姓。我不是想要有扈氏的田地和寶玉,我是恭行上天的懲罰。如果車左不努力攻擊敵人的車左,如果車右不努力攻擊敵人的車右,那就是你們不執(zhí)行上天的命令。所以要在祖先神位前行賞,在社廟神主前行罰?!痹谧鎻R行賞是為什么呢?是告訴祖先分配天命的公平;在社廟行罰是為什么呢?是說治獄的合理。所以古時圣王必定認(rèn)為鬼神是賞賢和罰暴的,所以行賞必在祖廟而行罰必在社廟。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夏書》中的鬼。所以最遠(yuǎn)的《夏書》,其次的《商書》《周書》,都多次說到鬼神的存在,反復(fù)重申。這又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圣王很重視鬼神。按這些書上的說法來看,對于鬼神的存在,難道還有什么可懷疑的嗎?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