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xué)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guī)砝献拥摹兜赖陆?jīng)》第五十三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使我①介然有知②,行于大道,唯施③是畏。大道甚夷④,而人⑤好徑⑥。朝甚除⑦,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⑧,財貨有余,是謂盜竽⑨。非道也哉!
[譯文]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認(rèn)識,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擔(dān)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雖然平坦,但人君卻喜歡走邪徑。朝政腐敗已極,弄得農(nóng)田荒蕪,倉庫十分空虛,而人君仍穿著錦繡的衣服,佩帶著鋒利的寶劍,飽餐精美的飲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財貨,這就叫做強盜頭子。這是多么無道啊!
[注釋]
1、我:我,指有道的圣人。老子在這里托言自己。
2、介然有知:介,微小。微有所知,稍有知識。
3、施:邪、斜行。
4、夷:平坦。
5、人:指人君,一本作“民”。
6、徑:邪徑。
7、朝甚除:朝政非常敗壞。一說宮殿很整潔。
8、厭飲食:厭,飽足、滿足、足夠。飽得不愿再吃。
9、盜竽:竽又作夸。即大盜、盜魁。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jīng)注》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於天下,唯施為之是畏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言大道蕩然正平,而民猶尚合之而不由,好從邪徑,況復(fù)施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朝甚除,
朝,宮室也。除,絜好也。
田甚蕪,倉甚虛。
朝甚除,則田甚蕪,倉甚虛。設(shè)一而眾害生也。
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盜也??涠灰云涞赖弥?,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則皆盜夸也。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體道者無知、無行、無所施設(shè),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於大道,則無所施設(shè)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大道夷易,無有險阻,世之不知者,以為迂緩,而好徑以求捷。故凡合其自然而有所施設(shè)者,皆欲速者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釆,帶利劍,厭飲食,貨財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豈復(fù)飾末廢本以施設(shè)為事,夸以誨盜哉?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