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看多了水滸文章,很多人都把盧俊義視作水滸武力天花板,也有人說林沖、史文恭、杜壆才是第一的,但總體得票率肯定不如盧俊義高。極少有人敢將武松看作水滸第一人的,這個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盧俊義作為水滸第一人,這個是作者直接點明了的,所謂“天罡數(shù)內為尊,棍棒天下無雙”,而史文恭雖然沒有這樣的定位,但是他有二十回合殺敗秦明的戰(zhàn)績,林沖也是征戰(zhàn)多年,未嘗一敗。如果光看戰(zhàn)績,盧俊義拉不開自己與史文恭或者林沖的距離。
再以屠龍手孫安為例,秦明是五六十合戰(zhàn)平孫安,盧俊義是百合之內打不贏孫安,最后用詐敗計生擒活捉,這一戰(zhàn)也可以看出,盧俊義作為水滸第一人的定位,多少還是有點水分的。
再來看看施公對武松的定位:首先,要看顏值,書中寫著: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睛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云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渾身上下有千百萬斤神力。
再看武力:徒手斃猛虎,怒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戲耍獨火星。這是上山之前的戰(zhàn)績,上山之后,受到約束,武松刻意減少出手次數(shù),僅有的三次馬下對馬上的一回合秒殺,也令人眼前一亮。
作者雖然沒有寫明武松是水滸第一人,但是以“太歲神”、“魔主”,“水滸寨中最英雄”來定位武松,還是容易令人浮想聯(lián)翩的。
施公造神武松的意圖,還是很明顯的,這樣的重點人物,如果只是個二流高手,那么作者造神的意義何在?作者不讓武松馬戰(zhàn)一流高手,目的是不想拉近神人與凡人的距離,同時也給其他明面上的將領們留點顏面,怎么說呢?
魯智深就是失敗的前車之鑒,前面寫他倒拔垂楊柳,奠下了神人的基調,后面非要給他安排幾次平局,一下子拉近了神人與凡人的距離。如果只能打平凡人,算什么神人?倒拔垂楊柳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既然造神魯達,以失敗告終,那么在造神武松的時候,豈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以《三山聚義打青州》一章為例:魯智深、楊志都上去打平呼延灼了,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武松,期待一場龍爭虎斗的時候,武松居然整個兒人間蒸發(fā)了。不是武松不想上,而是施耐庵不讓上,如果讓武松也來一場平局,那是重蹈造神魯達失敗的覆轍,如果打贏了呼延灼,章節(jié)設計上有問題,如果像很多人認為的武松打不過呼延灼的話,那是連施公都沒有想過的問題。
作為神級武將的武松,肯定要高過凡人級別的。呼延灼也好,盧俊義也罷,都不太可能是武松的對手,這個不是戰(zhàn)績對比就能得出的問題,兩人之間的武力,沒有一個參照物,盧俊義對付過的武將,武松一個也沒碰到,同樣,武松遇到的對手,盧俊義也沒有碰到。通過戰(zhàn)績對比,只能是主觀臆斷。但是從當時的環(huán)境以及戰(zhàn)斗的結果來看,武松更強一點,也屬實情。
武松這一生就像動物世界里的平頭哥一樣,不是正在戰(zhàn)斗,就是走在了戰(zhàn)斗的路上,每次戰(zhàn)斗,都是生死攸關,不是定輸贏,而是決生死。盧俊義被戴上鐐銬的時候,面對董超和薛霸的欺凌,也是毫無辦法,不是不想反抗,而是無力反抗,只能眼巴巴等著燕青前來搭救,但是董超薛霸敢對武松不敬嗎?
如果是公平對決,董超薛霸哪里是盧俊義的對手?但是人生,又有幾次的戰(zhàn)斗是公平的呢?
演義里描繪的一場戰(zhàn)斗要靠兩武將單挑解決的情況,也是不可能出現(xiàn)在歷史上的。除非是雙方事先約好,擺明了就是斗將,否則都是不可能的。
盧俊義是名義上的水滸第一高手,但他的戰(zhàn)斗意志力以及絕境反殺的能力,都跟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的,一旦陷入困境,就是待宰的羔羊。而武松不同,作者沒有點明武松是水滸第一人,卻通過一次次不可思議的逆境反殺的戰(zhàn)例,不斷刺激著我們的神經,并且與盧俊義、林沖那種可憐巴巴的樣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反差,造神意圖已經很明顯了,武松才是施公暗指的水滸第一高手,只是鮮為人知罷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