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史湘云的心思有多單純?史湘云是賈母的娘家人,只是,作為史家的小姐,史湘云在賈府的做派,卻很掉史家的顏面。而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她對薛寶釵的奉承。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紅樓夢》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已經定下了婚約,所以這一次,她是特意來給賈府眾人送禮的。也是在這一回,她在與襲人聊天中,毫無掩飾的表達了她對寶釵的喜歡和追捧。
湘云笑道:“我只當是林姐姐給你的,原來是寶釵姐姐給了你。我天天在家里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上覀儾皇且粋€娘養(yǎng)的。我但凡有這么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闭f著,眼睛圈兒就紅了。
只是,真實的薛寶釵究竟對她怎么樣呢?我們僅從這兩點來看便能明白。
1、薛寶釵在賈府大肆宣揚史湘云受虐待的隱私。
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然是距離。當然,若兩個人關系友好,能夠互換隱私,也是一種難得的情意。但是否,作為朋友的我們,能夠將朋友所傾訴的煩惱轉述給別人呢?
這就是一個人的人品問題了。而顯然,薛寶釵在這一點上,做得很掉價。
《紅樓夢》第三十二回,薛寶釵與襲人在路上相遇,無意間便聊起了史湘云。寶釵得知襲人讓湘云給她做針線,便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寶釵聽見這話,便向兩邊回頭,看無人來往,便笑道:“你這么個明白人,怎么一時半刻的就不會體諒人。我近來看著云丫頭的神情,再風里言風里語的聽起來,那云丫頭在家里竟一點兒作不得主。她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都是她們娘兒們動手。為什么這幾次她來了,她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她就說家里累得很。我再問她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她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形景來,自然從小兒沒爹娘的苦。我看著她,也不覺的傷起心來?!?/p>
想來,史湘云給我們所留下的不幸命運,多是從寶釵所說的一番話得來的。
只是,若我們細細品味這段話,卻會發(fā)現,寶釵有添油加醋之嫌。
史湘云在叔叔家做針線這并不假,但問題是,史家僅湘云一人做針線嗎?當然不是,而是所有的太太小姐們,這說明了什么呢?
顯然說明了,史湘云在史家所受到的委屈,并非其叔叔的針對,而是源于史家勤儉持家的門風。
我們再來看,作為史家的小姐,史湘云在家做不得主正常嗎?當然正常,試看榮國府里的三春,誰不是這樣?
當然,史家同薛家不同。因為薛寶釵的父親去世,哥哥薛蟠不長進,所以作為姐姐的她,自然很有存在感。
但顯然,我們在評論朋友的時候,不能以自身的處境作為參照點,而應該以大局、以大眾作為參照點來考慮。
襲人與湘云關系并不差。襲人求助湘云替她做針線活,若她真的沒有功夫,自然不會隱瞞,似乎也輪不到寶釵來多嘴吧。
再者說,作為朋友,保守朋友的隱私,維持朋友的體面,不是應該的嗎?
2、史湘云究竟受沒受委屈?
按薛寶釵所說,史湘云在叔叔家是遭受欺凌,絲毫沒有地位。但以下這三點,又該如何解釋呢?
(1)史湘云早早訂下了婚姻。
從年齡上來看,在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這三個人中,湘云是年齡最小的一個,因為她稱呼林妹妹為林姐姐,而寶釵比黛玉大三歲。
但是,在她們三人中,史湘云卻是最早定下婚姻的人。就算湘云與黛玉同歲,此時也不過十二歲,因為不久前,賈母剛為寶釵過了十五歲生日。
但史湘云的父母早亡,對于她的婚姻,自然只有其叔叔才能決定了。而他叔叔替她挑選的夫婿如何呢?
有關史湘云的夫婿,我們從脂硯齋的批語來看,應該是衛(wèi)若蘭。而這個人物,在秦可卿的葬禮之上,曾經出現過。
神武將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wèi)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
可見,史湘云的婚姻,還是挺完美的。試想,若她的叔叔真的不待見她,對她的婚姻,會如此上心嗎?
(2)史湘云經常來賈府做客。
按寶釵的言語,史湘云在家一點兒也做不得主。以史家勤儉持家的做派來看,顯然,湘云是不能隨意進入賈府的。
但真實的情形如何呢?
是湘云可以自由的離開叔叔家,來賈府玩耍。比如,賈探春在大觀園組織詩社活動,當時的史湘云并沒有在。隨后,寶玉回到怡紅院,在襲人的提醒下想到了她,才發(fā)現忽略了她。
也是在這個時候,襲人讓下人給湘云送去了一些水果、玩物。她通過丫鬟得知,寶玉等人正在商量做詩。她的反應,也是耐人尋味的。
襲人勸道:“什么要緊,不過是玩意兒。她比不得你們自在,家里又作不得主兒。告訴她,她要來又由不得她;不來她又牽腸掛肚的,沒的叫她不受用。”
寶玉道:“不妨事,我回老太太打發(fā)人接她去?!闭f著,宋媽媽已經回來,回復道生受,與襲人道乏。
又說:“問二爺作什么呢,我說和姑娘們起什么詩社作詩呢。史大姑娘說,他們作詩也不告訴她去,急得了不得?!?/p>
試想,若史湘云在家中真的沒有地位,她在得知作詩一事能有這么大的反應嗎?
(3)史湘云與南安太妃非常熟悉。
賈母八十大壽時,南安太妃等人都來賈府替賈府慶生了。而當南安太妃提出要見賈府里的小姐,賈母將寶釵、寶琴、探春、黛玉、湘云人叫出來后,南安太妃第一眼就看到了湘云,并打趣的說道:
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這里,聽見我來了,還不出來?還等請去。我明兒和你叔叔算賬?!?/p>
由此可見,史湘云在家所受到的待遇,并非如寶釵所說。這僅僅是她個人的揣測罷了。但因為她的揣測,史家勤儉持家美好的品德卻在賈府之中,成為了折磨他人的壞名聲了。
3、一場螃蟹宴,更是丟盡了史家的臉。
被湘云追捧的寶姐姐對她究竟如何?在這一場螃蟹宴中顯然體現的淋漓盡致了。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史湘云最后一個加入大觀園詩社。因為一時興起,而自告奮勇的提出了,要做一回東道。
到了晚上,薛寶釵特意邀請她到蘅蕪苑,商量做東道的事宜,并提出了,湘云所面臨的經濟問題。
因向她說道:“既開社,便要作東。雖然是個玩意兒,也要瞻前顧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個月通共那幾串錢,你還不夠盤纏呢。這會子又干這沒要緊的事,你嬸嬸聽見了,越發(fā)抱怨你了。況且你就都拿出來,做這個東道也是不夠。難道為這個家去要不成?還是和這里要呢?”
從此時的情形而言,寶釵的提醒,確實是出于她的一片好心。若她真心為湘云著想,替她做一回東道,咱們也無話可說。但問題是,在螃蟹宴中,薛寶釵藏有私心,完全利用了湘云,她們詩社所吃的,不過是眾人吃剩下的。
寶釵道:“這個我已經有個主意。我們當鋪里有一個伙計,他家田里出的很好肥螃蟹,前兒送了幾斤來。現在這里的人,從老太太起,連上園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愛吃螃蟹的。前日姨娘還說要請老太太在園子里賞桂花、吃螃蟹,因為有事還沒有請呢。你如今且把詩社別提起,只管普通一請。等他們散了,咱們有多少詩作不得的呢。
薛寶釵在此,所說的姨娘,自然指的是王夫人。薛家多年居住賈府,雖然日常開銷自費,但終歸是客,因此,即便是薛家邀請賈府眾人吃一回螃蟹宴,也并無不妥。
只是,薛寶釵又想請;又不愿意自己去請,卻要打著湘云的名義。賈母因為不知就里,聽到湘云要請客,還歡喜的邀請王夫人、薛姨媽一同前去,但到了宴會才得知,這一切,原來都是薛寶釵安排的。
賈母喜得忙問:“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東西都干凈?!?/p>
湘云笑道:“這是寶姐姐幫著我預備的?!?/p>
賈母道:“我說這個孩子細致,凡事想得妥當?!?/p>
這番話由湘云說出,效果如何?只怕賈母的內心,早已波濤洶涌了。堂堂四大家族的史家小姐,卻連請客的能力都沒有,是史家太窮了,還是我這個老太太,太扣了?
也難怪,吃了這一頓螃蟹宴后,賈母對螃蟹產生了非常復雜的情意。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當丫鬟說出這是螃蟹陷的餃子時,她會直皺眉的說道:油膩膩的,誰吃這個?
在賈府之中,做一回東道究竟需要多少開銷?盧雪庵眾人聯(lián)詩這一會回,明確說出了答案。
李紈道:“我這里雖好,又不如蘆雪庵好。我已經打發(fā)人籠地炕去了,咱們大家擁爐作詩。老太太想來未必高興,況且咱們小玩意兒,單給鳳丫頭個信兒就是了。你們每人一兩銀子就夠了,送到我這里來?!?/p>
指著香菱、寶琴、李紋、李綺、岫煙,“五個不算外,咱們里頭二丫頭病了不算,四丫頭告了假也不算,你們四分子送了來,我包總五六兩銀子也盡夠了。”
可見,做一次詩社東道,十兩銀子就足夠了。而堂堂史家小姐的史湘云,卻僅僅因為十兩銀子,便成了被寶釵賣了還替她數錢的主。
小結:
同樣是史家的小姐出身,但顯然,史湘云的智商與賈母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史家的顏面,在史湘云低智商的行為中,也丟失殆盡。想來,在賈母心中,不知道有多少時候在心中默念:湘云呀,你可長點心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