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檢大觀園是《紅樓夢》里的一件大事。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紅樓夢》第74回,因大觀園山石上發(fā)現(xiàn)了繡春囊,引起了王夫人的重視,在元妃省親落腳的省親別墅內發(fā)現(xiàn)此等不潔之物,關乎家族顏面,更關乎住在大觀園內的小姐們的名聲,于是抄檢大觀園的行動應運而生。
而在抄檢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個異樣情況,王熙鳳帶領的抄檢團隊先后抄檢了怡紅院、瀟湘館、秋爽齋、稻香村、藕香榭、紫菱洲。換言之,住在大觀園內的各位公子小姐,幾乎每人都被搜查了,唯獨薛寶釵的蘅蕪苑成了例外!
為什么王熙鳳不抄檢薛寶釵的蘅蕪苑呢?這一點原著是有明確說道的,書中記載:
說著,一徑出來,(王熙鳳)又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話,不知是不是。要抄檢,只抄檢咱們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斷乎抄檢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這個自然。豈有抄起自家親戚來的?”鳳姐點頭道:“我是這意思?!薄?4回
盡管這個解釋已經很明確了,但架不住還是有很多讀者忍不住主觀忖度,得出不少莫名其妙的結論。
筆者在撰寫此文之前,也曾拜讀過其他一些自媒體論者的觀點,其中有一個最無理,卻得到眾多讀者贊同的觀點,那就是:王熙鳳不抄檢蘅蕪苑,是在給薛寶釵下套,因為同樣是客人,林黛玉就被抄檢了,這就暗示了黛玉是賈家自家人,薛寶釵是外人;
也有論者稱:被抄檢并非是壞事,未被抄檢未必是好事。因為一旦抄檢沒有結果,那么這個沒有被抄檢的蘅蕪苑,就成了最后的懷疑之地,這就是王熙鳳給薛寶釵下的套!薛寶釵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第二天便匆匆搬離了大觀園。
這些觀點著實胡說八道,卻得到眾多讀者的贊同,可見紅樓解讀走向了怎樣的歪路!我們不妨就來分析下上述觀點:不抄檢蘅蕪苑,真的是王熙鳳下的套嗎?為什么同樣是客居賈府,林黛玉的瀟湘館遭到了抄檢,寶釵的蘅蕪苑卻未被抄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這次抄檢大觀園行動,針對的對象并不是小姐們,而是大觀園中的奴仆,抄檢的流程也是打開奴仆們的箱籠挨個檢查,跟賈府小姐們完全無干!
所以我們看到,抄檢團隊在怡紅院,打開的是襲人、晴雯等丫鬟們的箱子,在瀟湘館,檢查的也是丫鬟紫鵑的柜子,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瀟湘館可以抄檢,而蘅蕪苑卻不能。
瀟湘館雖然是林黛玉的住處,但里面除了黛玉從姑蘇帶來的雪雁,其他丫鬟卻都是人家賈家的奴仆,而要抄檢的對象,恰恰就是這些自家奴仆,所以瀟湘館不能不檢查。
反過來,薛寶釵的蘅蕪苑則不同,當年薛家三口進京,借住榮國府的時候就提前說好了,一切的花銷日用,都是人家薛家自己來出,跟賈家無關,這一點原著記載得很清楚:
王夫人原要留住,賈母也就遣人來說:“請姨太太就在這里住下,大家親密些?!毖σ虌屧右惶?,方可些,若另在外,恐薛蟠縱性惹禍,遂忙道謝應允。又私與王夫人說明:“一應日費供給,一概免卻,方是處常之法?!蓖醴蛉酥也浑y于此,遂亦從其自便。從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中居住了?!?回
因此,梨香院的花銷日用,薛家自己來出;其后薛寶釵搬進大觀園,住在了蘅蕪苑,以寶釵的嚴謹態(tài)度,她必然會沿襲之前的做法,所以蕪苑內的一切,均是人家薛家自己供應的,包括丫鬟、婆子,所以薛寶釵才是實打實的“親戚家”,跟林黛玉的情況完全不同。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薛寶釵為何要在抄檢結束后的第二天,便匆匆搬離大觀園,有論者說這是王熙鳳給薛寶釵的下的套,著實讓人哭笑不得。
但凡動動腦,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論點的可笑之處,簡而言之:如果你是薛寶釵,你擔心自己會被懷疑是繡春囊的元兇,你會怎么做呢?你會不會如此著急地搬出大觀園?
如果薛寶釵真的有這個顧慮,她就絕對不會搬離大觀園,因為一搬走,就等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反而會引起別人的懷疑,以薛寶釵的智商,不可能犯這種常識錯誤。
正確答案和上述陰謀論恰恰相反,薛寶釵正是因為知道整個大觀園沒人懷疑自己是繡春囊的元兇,所以才這么毫無心理負擔地搬出蘅蕪苑,因為坦蕩,所以無需避嫌,想搬就搬,不需要擔心別人懷疑自己。
分析到這里,又有讀者疑惑了:既然繡春囊跟薛寶釵無關,她為什么要搬離蘅蕪苑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只要稍微懂點人情世故,就能理解寶釵搬走的真實心理。就好比你去別人家里做客,結果主人家成員之間因家庭矛盾發(fā)生了爭論,作為客人的你會怎么做呢?是繼續(xù)留下來看熱鬧,還是找機會離開?
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選擇離開,一方面這是人家的家事,面子上不好看;另一方面自己如果留下,難免會牽扯其中,所以寶卿秉承“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的原則,這才搬離了大觀園。
而這才是抄檢大觀園不抄蘅蕪苑,以及薛寶釵搬離大觀園的真正原因,只可惜陰謀論吃香的時代,已經沒有讀者愿意沉下心來細細思考了,為之一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