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xué)》《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睹献印饭财咂?,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其學(xué)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節(jié)
【原文】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1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p>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猶以為小也?!痹唬骸肮讶酥蠓剿氖铮癃q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2者往焉,雉兔3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4,然后敢入。臣聞郊關(guān)5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譯文】
齊宣王〔問孟子〕說:“聽說周文王有一處獵場,縱橫各七十里,有這回事嗎?”孟子答道:“史書上記載著呢?!?/p>
宣王說:“竟然這么大嗎?”孟子說:“老百姓還嫌小呢?!毙跽f:“我的獵場縱橫只有四十里,老百姓還嫌大了,為什么呢?”
孟子說:“文王的獵場縱橫各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打鳥捕獸的也去,和老百姓一道用。老百姓以為太小,不是很自然嗎?〔而您恰恰相反?!澄覄偟竭吔纾痛蚵狚R國的大禁忌,然后才敢入境。我聽說首都郊外有一處獵場,縱橫各四十里,誰要宰了里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殺人之罪。那么,這等于在國內(nèi)挖了一個縱橫四十里的大陷阱。百姓認為太大了,不是很自然嗎?”
【注釋】
(1)囿:沒圍墻的獵場叫“囿”。
(2)芻蕘:芻,音chú,草;蕘,音ráo,柴;這里指打草砍柴。
(3)雉兔:雉,音zhì,野雞;雉兔,名詞活用為動詞,狩獵之意。
(4)國之大禁:逢彬按,《孟子譯注》將“國之大禁”譯為“齊國最嚴(yán)重的禁令”,似未達一間?!按蠼绷x為“嚴(yán)厲禁止”或“大禁忌”。例如:“凡言而不可復(fù),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勢》)“斗者……君上之所惡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為之,是忘其君也?!?《荀子·榮辱》)“行辟而堅,飾非而好,玩奸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荀子·非十二子》)以上“大禁”的,都是某種行為;這些行為是應(yīng)當(dāng)嚴(yán)厲禁止的,或者說干這些事是個大禁忌、大忌諱;這些行為本身,卻不是大禁令。所以將“國之大禁”譯為“齊國的大禁忌”。
(5)郊關(guān):四郊之門——古代城邑四郊起拱衛(wèi)防御作用的關(guān)門。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