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其學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離婁上》共二十八章。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七節(jié)
【原文】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1,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齊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涕出而女2于吳。
“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于先師也。如恥之,莫若師文王。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于天下矣?!对姟吩?:‘商之孫子,其麗不億2。上帝既命,侯3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4常。殷士膚5敏,將于京6。’孔子曰:‘仁不可為眾也7。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今也欲無敵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zhí)熱而不以濯8也?!对姟吩疲骸l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9?’”
【譯文】
孟子說:“政治清明的時候,道德不高的人被道德高的人管理,不太賢能的人被非常賢能的人管理;政治黑暗的時候,便是小的被大的管理,弱的被強的管理。這兩種情況,都取決于天。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齊景公說過:‘既不能發(fā)號施令,又不能安然受命,便只有絕路一條?!虼肆髦蹨I把女兒嫁到吳國去了。
“如今小國以大國為師,卻以聽命于人為恥,這就好比學生以聽命于老師為恥一樣。如果真以為恥,最好師法文王。師法文王,大國只要五年,小國只要七年,就一定可以號令天下了。《詩經(jīng)》說過:‘商代的子孫,其數(shù)已不到十萬。他們只好臣服于周哇,只因為上帝已經(jīng)授命武王。只好臣服于周哇,因為天意總是無常。酹酒于地助祭于周京啊,殷國的士子個個聰明漂亮。’孔子也說過:‘仁德的力量,人多勢眾也抵擋不了。君主如果愛好仁,就將無敵于天下?!缃裼行┲T侯一心只想無敵于天下,卻又不行仁政,這就好比苦于暑熱卻不肯洗澡一樣?!对娊?jīng)》上說:‘人誰不怕熱烘烘,卻又不肯水下沖?’”
【注釋】
(1)小德役大德:即“小德役于大德”之意;下三句同。
(2)女:去聲,嫁的意思。
(1)《詩》云:詩句見《詩經(jīng)·大雅·文王》。
(2)其麗不億:麗,數(shù);億,十萬。逢彬按,《孟子譯注》翻譯這句話為“數(shù)目何止十萬”,恐非?!安?數(shù)詞(或數(shù)量結(jié)構(gòu))”格式一般都指不到這一數(shù)字。例如:“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諸侯。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廟之典籍?!?《孟子·告子下》)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皯?zhàn)不三合,揮刀將~斬于馬下”,也屬于這種表達。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3)侯:語氣副詞,無實義。
(4)靡:音mǐ,無。
(5)膚:美也。
(6)祼將于京:祼,音guàn,亦作“灌”,古代祭祀中的一種儀節(jié),把酒倒在地上以迎接鬼神;將,助;京,周都城鎬京,遺址在今陜西西安。
(7)仁不可為眾也:這話頗不好懂。趙岐《注》:“孔子云:‘行仁者,天下之眾不能當也?!惫脧闹?。
(8)不以濯:即“不以之濯”,不拿手去洗;濯,音zhuó,洗,這里指在涼水里浸泡或在涼水下沖。
(9)誰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見《詩經(jīng)·大雅·桑柔》;逝,句首語氣詞,無實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