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呂氏春秋·士容論》士容寫的是什么?根據(jù)注釋我們應該怎么翻譯這篇文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感興趣的朋友就接著往下看吧~
【原文】
士不偏不黨①。柔而堅,虛而實。其狀朗然不儇②,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屬于大,似無勇而未可恐猲,執(zhí)固橫敢而不可辱害。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③,南面稱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jié)物甚高而細利弗賴。耳目遺俗而可與定世,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朅④。德行尊理而羞用巧衛(wèi),寬裕不訾而中心甚厲,難動以物而必不妄折⑤。此國士之容也。
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逼溧徯笾當?shù)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⑥?!逼溧忚淦浜笞悖纺巳∈蟆7蝮K驁之氣,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⑦。人亦然,誠有之則神應乎人矣,言豈足以諭之哉?此謂不言之言也。
客有見田駢者,被服中法,進退⑧中度,趨翔閑雅,辭令遜敏。田駢聽之畢而辭之??统觯锺壦椭阅?。弟子謂田駢曰:“客士歟?”田駢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弇斂,士所術(shù)施也⑨;士所弇斂,客所術(shù)施也??痛醴鞘恳??!惫驶馉T一隅,則室偏無光。骨節(jié)蚤成,空竅哭歷⑩,身必不長。眾無謀方,乞謹視見,多故不良。
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惡予,國雖大不為王,禍災日至。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鐘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謹畏化,而不肯自足:乾乾乎取舍不侻,而心甚素樸。唐尚敵年為史,其故人謂唐尚愿之,以謂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為史也,羞而不為也。”其故人不信也。及魏圍邯鄲,唐尚說惠王而解之圍,以與伯陽,其故人乃信其羞為史也。
居有間,其故人為其兄請,唐尚曰:“衛(wèi)君死,吾將汝兄以代之。”其故人反興再拜而信之。夫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知人情不能自遺,以此為君,雖有天下何益?故敗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則戇陋之人從而賀之。有國若此,不若無有。古之與賢從此生矣。非惡其子孫也,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其實也。
【注釋】
①偏:偏私。黨:結(jié)黨。②儇(xuān):乖巧。③涉:經(jīng)歷。處(chǔ):守。越:失墜。④就:趨,追求。朅(qiè):離開,舍棄。⑤物:指外物之利。妄:胡亂,隨便。折:折節(jié),屈節(jié)。⑥桎:束縛雙足的刑具,這里用如動詞,用器械束縛。⑦誠:確實。⑧進退:指進退的禮節(jié)。⑨術(shù)施:申說施行。術(shù),通“述”??腿俗⒅赝獗韮x容舉止,士人注重內(nèi)心修養(yǎng),二者取舍不同,說明“士容”是就品德而言,并不是指外貌如何。
⑩空:通“孔”??逇v:空疏,不細密(參用章炳麟說,見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引)。故:巧詐。淳淳:樸實敦厚的樣子?;航塘?。素樸:純樸無華。魏圍邯鄲:據(jù)《史記·趙世家》,趙成侯二十一年(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4年),魏圍邯鄲,第二年攻占邯鄲,成侯二十四年魏復以邯鄲歸趙。本書這里所說可能就是這件事。請:指請求官職。人情:指常人追求私利的欲望。自遺:指丟棄自己的私欲。與賢:給予賢者,讓賢。
【譯文】
士人不偏私不結(jié)黨。柔弱而又剛強,清虛而又充實。他們看上去光明磊落而不刁滑乖巧,好像忘記了自身的存在。他們藐視瑣事而專心于遠大目標,似乎沒有膽氣卻又不可恐嚇威脅,堅定勇悍而不可污辱傷害。遭遇患難能夠守義不失,南面稱王也不傲慢恣睢。一旦君臨天下就準備收服海外,行事高瞻遠矚而不熱衷小利。視聽超塵絕俗可以安定社會,不追求富貴不屏棄貧賤。
德行尊重理義而羞于使用奸巧詐偽,胸懷寬廣不詆毀他人而心志非常高遠,難用外物打動而決不妄自屈節(jié)。這些就是國士的儀表風范。齊國有個擅長相狗的人,鄰居委托他買一條捕鼠的狗。他整整一年時間才買到,對鄰居說:“這是一條出色的狗啊!”他的鄰居喂養(yǎng)了好幾年,狗卻不捕鼠,鄰居就把這種情況告訴了相狗的人。
相狗的人說:“這是一條出色的拘。它的志向在獵取獐豬鹿,不在捕鼠。想讓它捕鼠就要把它絆住?!编従咏O住了狗的后腿,狗這才捕鼠。驥驁的氣質(zhì),鴻鵠的心志,能夠使人們知曉,是因為這種氣質(zhì)和心志確實存在。人也是如此,確實具備了,精神就能使別人感知了,言語哪能完全使人相信呢?這叫做不言之言啊!有個前來拜見田駢的客人,服飾合于法式,進退合于禮儀,舉止嫻靜文雅,言辭恭順敏捷。田駢剛聽他說完,便謝絕了他。
客人離去的時候,田駢一直注視著他。弟子們對田駢說:“來客是位士吧?”田駢說:“恐怕不是士啊!剛才來客掩蔽收藏的地方,正是士申說施行的地方,而士掩蔽收藏的地方,也正是來客申說施行的地方,來客恐怕不是個士啊!”所以說,火光只照一個角落,就有半間房屋沒有光亮。骨骼過早長成,質(zhì)地就疏松不實,身材一定長不高大。常人不謀求道義,只是拘謹于外部儀表,就會巧詐多端。心志如果不正,就不能建立功業(yè)。
喜好聚斂而不愿施舍,國家再大也不能統(tǒng)一天下,災禍就會天天發(fā)生。所以,君子的儀容風范,像昆侖山的玉石一樣美好,像高山上的大樹一樣挺拔。他們樸樸實實,言行謹慎,敬畏教令,而不敢驕傲自滿;他們孜孜不倦,取舍嚴肅不茍,而心地非常淳樸。唐尚的同齡人有的做了吏官,他的舊友以為他也希望這樣,就把消息告訴給了唐尚。唐尚說:“我并不是沒有機會做吏官,而是感到羞恥不去做?!彼呐f友并不相信。
到了魏國圍困邯鄲的時候,唐尚通過勸說魏惠王解了邯鄲之圍,趙國就把伯陽邑給了唐尚。他的舊友這才相信他真的羞于做吏官。過了一些日子,這個舊友又為自己的哥哥請求官職。唐尚說:“等衛(wèi)國君主死了,我讓你哥哥代替他。”他的舊友起身離席,退避再拜,竟然信以為真。這個人對可信的不相信,對不可信的反倒相信,這是蠢人的弊病。
知道別人貪求私利,自己卻不能去掉這種欲望,靠這個做君主,即使據(jù)有天下,又有什么益處?所以沒有比愚蠢再能壞事的了。愚蠢的弊病,在于師心自用。師心自用,憨直無知的人就會都跑來祝賀他。像這樣據(jù)有國家,就不如沒有。古代讓賢的事情就是由此產(chǎn)生的。讓賢的人并不是憎惡自己的子孫,并不是追求和夸耀這個名聲,而是基于實際情況才這樣做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