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一書中,賈府最終的滅亡一直都是討論的熱點,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曹雪芹給《紅樓夢》定下的命運走向是“登高必跌重”、“樹倒猢猻散”,賈家的最終結局一定是凄慘的,而隨著賈家的倒塌,賈府中人的結局也會隨之落下帷幕。
比如賈寶玉的結局,脂硯齋的批語明確提到“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一句,再有懸崖撒手,舍棄寶釵之妻,麝月之婢的批語,足可見賈家衰落后,賈寶玉歷經(jīng)生活潦倒,以及世態(tài)炎涼的折磨,最終選擇遠離紅塵。
事實上,不止賈寶玉,還有一個人也是如此,那就是賈家四艷中年齡最小的惜春,只不過由于她出場較少,戲份不重,以至于被眾多讀者忽視。
《紅樓夢》第五回,惜春的判詞是: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蓱z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很明顯,惜春最終的結局是成了尼姑,但惜春為何選擇做尼姑,這是紅樓解讀中談及比較少的。少數(shù)解讀惜春的學者,無非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其一,惜春的身世經(jīng)歷,作為寧國府的小姐,她跟自己的父親賈敬、哥哥賈珍都不親近,甚至通部書中都沒有多少惜春和寧國府的交集,故而將惜春的遁入空門,歸結于家庭原因;
其二,惜春自身的性格原因,惜春為人冷僻,性格詭譎,與眾不合,包括眾姊妹創(chuàng)建的大觀園詩社,惜春也是第一個選擇退出;抄檢大觀園,自己主動狠心攆走貼身丫鬟入畫,可見其天生慣獨,這種特殊性格成為推動惜春當尼姑的動力。
這些解讀自是正論,但卻忽略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寧榮兩府的敗落對惜春的影響。
比如賈寶玉的懸崖撒手,絕對不單單是因為林黛玉的病逝,如果榮國府沒有敗落,賈寶玉大概率會和寶釵舉案齊眉地度過一生,黛玉只能成為年少時期的意難平,正是家族的大變故,直接推動了賈寶玉的頓悟,惜春也是如此。
惜春縱然為人冷僻,但她畢竟生活在封建時代,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那她最終的出家是如何造成的?高鶚(或無名氏)續(xù)寫就很離譜,賈家尚未徹底敗落,惜春主動提出要出家,在王夫人等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最終代發(fā)修行,可到底還是住在豪門公府之中,身邊丫頭伺候著,這哪里能叫出家?
惜春出家的心理代價,一定不比賈寶玉輕,只會比其他賈家人更加沉重。諸君且看惜春的紅樓夢曲《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惜春的《虛花悟》恐怕是十四支紅樓夢曲中最露骨的一支,它近乎直白地揭露了賈家的最終結局:“連天衰草遮墳墓”、“生關死劫誰能躲”,這一字一句,皆是血淚釀成。
這也就明示了《紅樓夢》的最終結局,寧榮兩府的大部分人,恐怕都難逃一死,幸存的賈寶玉、惜春等人,見過此等家族慘象,精神飽受折磨,只能選擇遁入空門。
而對于賈家倒塌的原因,紅學大家梁歸智先生認為是,北靜王一派和忠順王一派發(fā)生了政治沖突,最終北靜王一派落敗,賈家作為北靜王的政治盟友由此被波及,落得抄家的下場。
我個人也比較贊同這種說法,因為賈家被抄一定要有一個導火索事件,目前《紅樓夢》前80回中,貌似也只有北靜王、忠順王兩派是曹雪芹明確寫出來的,這其中還涉及元妃之死的問題,這些后果絕不是“賈璉偷娶尤二姐”、“賈赦強搶石呆子”這些小事就能造成的。
當然,或許以后再加考證,我們還能分析出其他原因,也未可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