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精神類、品質(zhì)類話題下的人物素材,每個人物介紹的很詳細,但是在具體使用中,還是要一句話概括出來這個人干了啥,有什么精神?;蛘咴谧雠e例論證的時候,用排比舉例的方式,引用多個人物素材。
01
迎難向上:逆境、坎坷、堅持
屠呦呦從三十多歲就獻身青蒿素研究。在漫長的五十年,屠呦呦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科學研究,不在乎光鮮的頭銜,更在意科學造福人類。2015年,她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廉價而高效,挽救了全球無數(shù)人的生命,獲得了諾貝爾獎。
劉畊宏: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但只有英雄才知道:成功這道窄門,只開放給逆境中抬頭,順境時低頭的人。因為抬頭是方向,低頭才是清醒。劉畊宏的直播翻紅,有著天時地利,更多是他30年堅持健身打下的堅實基礎。在普遍浮躁的年代,這樣的堅持,對于每個想要找到自己是誰的人,或許都有借鑒。選準自己擅長并能持續(xù)輸出的賽道,抓住意外的時機,這是劉畊宏此次出圈很重要的原因。對于"劉畊宏女孩"們來說,除了能收獲到運動的快樂、健康的身心,也許還能得到對熱愛的事保持堅持的一份內(nèi)心安定。走紅這件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運氣。但這一切的根基,其實跟長期的深耕專葉分不開。
郎平冒著“一世英名可能毀于一旦”的風險: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yè)“,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她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zhàn),她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她點染幾代青春,喚醒大國夢想。
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qū)教育事業(yè)數(shù)十年:12年前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chuàng)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
支月英19歲遠離家鄉(xiāng),不顧家人反對,到條件艱苦的山區(qū)支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她用自身行動踐行著初心和使命,在平凡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江夢南:人生起于低谷,也要逆風前行,迎難而上。半歲時因藥物導致失聰,在父母幫助下,江夢南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憑借頑強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吉林大學,順利完成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業(yè),并如愿被清華大學錄取。后來,江夢南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shù),懷著“解決生命健康難題”的學術(shù)志向篤定前行。從無聲世界里突圍,江夢南用樂觀堅強奏響生命的強音,傳遞昂揚向上的青春力量。
02
奮斗堅持:自律勤奮、堅持不懈、勇于挑戰(zhàn)
年輕駐村干部黃文秀白天跑到各個單位爭取項目、申請資金,選址、修路、建立電商服務站,努力讓村子富起來、美起來,晚上挨家挨戶了解情況,談心交心,幫鄉(xiāng)親們排憂解難。(黃文秀語錄:我認為我們接受高等教育, 是為了讓家鄉(xiāng)擺脫貧困, 而不是擺脫貧困的家鄉(xiāng)。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 生存得有價值, 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 要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用自己的力量, 努力做出貢獻。)(適用范圍:基層治理、基層發(fā)展、奉獻、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不忘初心等話題。)
故宮博物院的年輕文物修復師楊玉潔靜心學習、傳承絕技,她通過清洗、配膠、粘接、打磨、補配等一系列繁瑣工藝,恢復了文物往日的神采。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博士黃國平在博士畢業(yè)論文中一句致謝的話,打動了很多人。1987年出生的黃國平經(jīng)歷了許多生活的艱難,但他卻未被這些困難壓倒,堅持求學奮斗,探索人工智能領域里的新天地。
中國飛人” 蘇炳添:每一次自我超越,都離不開對夢想的執(zhí)著和日復一日的堅持。中國田徑曾經(jīng)有一個夢,那就是在百米賽場上,中國選手能占有一席之地。在第三十二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中國短跑運動員蘇炳添創(chuàng)造了9秒83的個人最好成績,刷新亞洲紀錄,成為第一個站上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跑道的中國運動員。如今除了短跑運動員的身份,蘇炳添同時也是一名老師。課堂上除了耐心指導動作外,他也樂于和同學們分享運動生涯中的奮進故事,在更多人心中種下拼搏的種子、注入前行的力量。
當代“愚公” 毛相林:涓涓不塞,將為江河;源源不斷,是為奮斗。從1997年起,毛相林帶領鄉(xiāng)親們以“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歷時7年,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8公里長的“絕壁天路”。路修通后,他又帶領村民們向貧窮宣戰(zhàn),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產(chǎn)業(yè),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202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3785元,是修路前的43倍。毛相林數(shù)十年不改初心,苦干實干,用一條“天路”開辟了下莊村的新天地,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睒s譽稱號。
奧運冠軍谷愛凌說:“我進入任何一個比賽,都必須有可贏的希望?!弊杂墒交┐筇_的決賽中,谷愛凌憑借前兩跳已完全可以走上頒獎臺了。但她仍選擇在關鍵性的最后一跳挑戰(zhàn)超高難度,超越歷史地完成了女子首個轉(zhuǎn)體1620度的動作,取得94.50的全場最高分,絕地反擊。對于最后一跳,她還是決定挑戰(zhàn)自我,享受比賽。她一直對自己說“我不是來這里打敗其他運動員的,不是為了滑得比其他人好,我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做一些以前沒有想到是可能的事情,我想滑到自己的最好?!?/p>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真正做到了“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無數(shù)次的失敗沒有讓袁隆平放棄,而是堅持了下來。他最終履行了自己當初許下的"讓世界人民不再為吃飯發(fā)愁"的承諾。
03
責任擔當:勇?lián)厝?/p>
冬奧會志愿者群體:“微火”雖微,卻是“青年志”胸懷天下事;“微火”雖小,卻是“嫩肩膀”扛起重擔子。每一個冬奧會志愿者都如同一簇“微火”,無論走到哪里,都洋溢著熱情的氣息,綻放著溫暖的光芒。來自各領域各方面近2萬名賽會志愿者、約20萬人次的城市志愿者參與冬奧、服務冬奧,成為一抹動人亮色。他們服務場內(nèi)場外、線上線下,堅持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志愿服務工作,以專業(yè)的服務、飽滿的熱情迎接四海賓朋,為辦好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提供了堅實保障,成為生動的“中國名片”。
“中國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以身許國,誓干驚天動地事;潛心科研,甘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院士的人生,曾一度“赫赫而無名”,在30年的無聲歲月里成就無窮的力量,卻始終“壯心未與年俱老”,六十多年如一日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傾心竭力奉獻。2021年10月,黃旭華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獎勵基金,獎勵為推動裝備研制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激勵更多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勇攀高峰。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fā)軔:少年壯志,一生踐行。戚發(fā)軔的人生選擇,始終聽從國家召喚、服務航天事業(yè)需要。不只是神舟飛船,第一枚導彈、第一枚火箭、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拇髧仄鞅澈?,都有戚發(fā)軔的身影?!鞍l(fā)軔”,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xiàn)?;仡櫸覈教焓聵I(yè)的發(fā)展歷程,戚發(fā)軔在其中的貢獻恰如其名。無論是打造國之重器,還是晚年投身教育、為國育才,戚發(fā)軔以航天報國、強國的初心始終未改。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黨的事業(yè),獻給了中國航天?!?/p>
英雄軍人孟祥斌:危急時刻為了保護別人的生命,勇于擔當自己作為軍人的職責,縱身跳進滾滾江水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臨安籍氣象干部陳金水:從氣象學院畢業(yè)后,離開山清水秀的浙江只身來到青藏高原,他在世界屋脊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氣象站。在臥室里懸掛著“祖國的氣象事業(yè)高于一切”的橫幅,以表明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深藏功與名的“人民功臣”張富清退役后:卻主動選擇到來鳳縣工作——在這個湖北恩施最偏遠、最困難的貧困山區(qū)奉獻了他的大半生。在他心中,那些面對槍林彈雨保家衛(wèi)國是他的軍人使命,那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同樣是他褪下軍裝背后的責任和擔當。
04
奉獻精神:無私、愛崗敬業(yè)、忠誠奉獻、自我突破
“全國脫貧攻堅楷?!?夏森:春天播下種子,秋天收獲希望?!叭硕际怯袗坌牡模阉I出來才算圓滿”。一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夏森一生不變的追求。14歲投身革命、15歲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工作崗位離休后的夏森,投身脫貧攻堅事業(yè),累計捐出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203.2萬元,用于改善貧困鄉(xiāng)村學校教學條件,并資助182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
“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睘榱俗屛覀冎腥A民族能夠站起來,不被外敵欺辱,“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放棄國外優(yōu)厚條件,毅然回國前往西北荒漠隱姓埋名20余載,帶領我國科研人員完成了幾十項核武試驗,并建立了大量科學理論,為我國“核”事業(yè)發(fā)展貢獻了畢生心血。
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之后放棄了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毅然決然選擇了扎根大山義務植樹造林。而且楊善洲一干就是二十幾年,最后將價值數(shù)億的林場無償捐贈給了國家,留給當?shù)匾黄G水青山。他無私奉獻,用他的一生踐行了“為人民服務,共產(chǎn)黨人就是要自討苦吃”的偉大誓言。
華春瑩:從沒有名聲到舉國皆知,華春瑩用了九年的努力讓大眾慢慢的認識,她睿智親和、剛?cè)岵?,在不見硝煙的和平年代,她的唇槍舌?zhàn)常常打得對手猝不及防。她用優(yōu)美的姿態(tài),犀利的語言,向世界發(fā)出中國聲音。
05
高尚道德:樂于助人、扶危濟貧
大渡口區(qū)育才小學教師王紅旭:在重慶大渡口長江邊勇救兩名落水兒童不幸犧牲,獻出了寶貴生命,用短暫一生詮釋了為人師表、行為世范的深刻意義。
萬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沒有自己的兒女,卻親手迎來了千千萬萬新的生命。她讓很多生命垂危的產(chǎn)婦轉(zhuǎn)危為安,用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錢財濟散窮人,臨終還將三萬元存款捐給醫(yī)院托兒所,為踐行“醫(yī)者仁心”寫下最美注解。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yǎng)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孝老愛親”的感人故事。
06
英雄精神:職業(yè)精神、拼搏、愛國情懷
“消防英雄”楊科璋,一次次循著人們的呼救,呼嘯出警,一次次迎著撤離的人群,逆火前行。他橙色的身影,穿梭在白天與黑夜,沖鋒在大街與小巷。每一次沖進火海,直面生死考驗一次搶險救援,彰顯責任擔當。他用行動詮釋了為民,用生命完成了接力,永遠給人們溫暖與力量。
郎平冒著“一世英名可能毀于一旦”的風險,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yè)”,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她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zhàn),她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她點染幾代青春,喚醒大國夢想。
林俊德52載與大漠戈壁為伴,用生命鑄就共和國的核盾牌,在生命的最后3天,忍著巨大的病痛,以驚人的毅力向未完的工作發(fā)起最后的沖鋒。把生命的全部光與熱獻給祖國,直至最后一刻——這是一位軍人,一位科學家對祖國最赤誠的奉獻,他用生命譜寫了“馬蘭精神”的時代頌歌。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