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是曹雪芹所著長篇小說《紅樓夢》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女主角之一,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紅樓夢》中關于眾多金釵的管家能力如何,一直以來多有論者撰文討論,核心集中在王熙鳳、賈探春、薛寶釵、林黛玉四人身上,王熙鳳不用多說,一人管理榮國府上下幾千口人,可謂勞苦功高,其能力不言而喻;
至于林黛玉的管家能力,書中并未明確提及,除了第五十五回王熙鳳歷數(shù)家中姊妹管家能力時有一句“林丫頭和寶姑娘,她兩個倒好”,可見顰兒深得阿鳳賞識,應是具備一定能力的,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具體描寫能佐證林黛玉的管家能力,因此無法細致分析,而細數(shù)下來,只有薛寶釵和賈探春兩人,曾有過“協(xié)理大觀園”的工作經(jīng)歷,值得一談。
那么薛寶釵和賈探春,誰的管理能力更強一些呢?筆者認為,單從協(xié)理大觀園,李紈、寶釵、探春三人管理小組實施的各種改革措施,以及她們每個人在這場改革中的表現(xiàn)來看,無疑薛寶釵的管家能力是最強的,筆者列舉三點進行粗略分析,以供大家斧正。
寶釵經(jīng)歷豐富,明白書本結合實際的道理
改革大觀園中最重大的措施就是在園內(nèi)實行“承包制”,這樣既可以省人力清掃的費用,每年還能有四百五兩銀子的收益。雖然這個改革措施是探春提出來的,但探春本人其實是“摸著石頭過河”,她是在去賴大家游玩的時候,看到賴大家的園子就被人承包,于是得到靈感,這才決定在大觀園內(nèi)實施同樣的措施。
探春的社會經(jīng)驗是很缺乏的,所以她忍不住感嘆“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但對于薛寶釵而言,這早已是見怪不怪了,這從寶釵對探春的評價上可知這一點:
探春道:“從那日,我才知道: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寶釵笑道:“真真膏粱紈绔之談。雖是千金小姐,原不知這事,但你們都念過書識字的,竟沒看見朱夫子有一篇《不自棄文》不成?天下沒有不可用的東西,既可用,便值錢?!薄谖迨?/p>
朱熹之《不自棄文》開篇有言: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節(jié)之可取,且不為世之所棄。寶釵天然具有將實際與書本理論相結合的頭腦,對于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事情,薛寶釵也能將這些俗事上升至“理論”層次,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博學,對問題進行剝絲抽繭,堪稱大才,而且寶釵自己有意培養(yǎng)這種邏輯思維,所以她才會跟探春、李紈等人說:“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fā)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世俗中去了?!?/p>
反觀探春,雖然也有著不凡的能力,但閱歷到底太過稚嫩,探春認為“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竊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言外之意是為了利益可以違背先賢圣哲的思想,這已然有了“唯利是圖”的嫌疑,若是完全按照探春的心性來進行雷霆改革,必定會招致流言蜚語,甚至為探春自己帶來禍患。所以寶釵跟探春的這番交談,實則寶釵更上一籌,管家經(jīng)驗、思想深度應在探春之上。
探春私開資金渠道,險些釀成大禍
在大觀園改革過程中,由于探春是所有措施的提出者和實施者,因此心中不免有些志得意滿,在提前規(guī)劃時預計每年會有四五百兩銀子的收益,探春便提出要將這部分銀子歸到大觀園里來,而不是送到賈府官中,書中這般記:
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來,若年終算賬歸錢時,自然歸到賬房。仍是上頭添了一層管主,還在他們手心里,又剝一層皮。這如今我們興出這事來,派了你們,已是跨過他們的頭去了……如今這園子是我的新創(chuàng),竟別入他們的手。到年終歸賬時。竟歸到里頭來才好?!薄谖迨?/p>
乍一看,探春的這個想法是好的,因為賈府積弊已深,各處貪污腐敗不勝枚舉,若是能以此改革為契機,重新建立一個資金儲存渠道,單獨供大觀園內(nèi)花費,不僅可以省了賈府官中給大觀園撥的錢,還可以自給自足,減少資金貪污。雖然有如此多好處,但放在當時的情況下,探春這么做無疑是危險的。
因為王夫人當初讓李紈、探春、寶釵三人管理大觀園,僅僅是因為王熙鳳病重,王夫人一個人管不過來,故將權力暫交給她們?nèi)?,當時也說好了,“過了一月,等鳳姐將息好了,仍交給她”,若是探春真的實施了私開資金渠道的措施,那么首先就會得罪賈府資金渠道上的各路人。
賈府內(nèi)部勢力盤根錯節(jié),黨羽甚多,其中就有可能涉及到某些領導,比如書中明確記載就有王熙鳳的貪污、賈璉將給鮑二家的二百兩銀子流入官中抵消等事,探春這么做,是否會在無形中侵犯這些人的利益呢?而且即便能正常實施,王熙鳳其后接手,也會立刻取消這一舉措,站在王熙鳳的角度,沒必要賈府、大觀園開兩個資金庫,增加管理難度,所以探春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切實際。
寶釵知道探春此舉是好心,但無疑她沒有看到背后的隱患,所以寶釵不露聲色地阻止了探春:依我說,里頭也不用歸賬,這個多了,那個少了,到多事!
寶釵心思嚴謹,善于廣施善意,拉攏人脈
在確定實施改革大觀園后,婆子們紛紛表示愿意承包,本來就是賺錢的好買賣,誰不愿意?但應該給誰承包呢,探春陷入了糾結,寶釵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只說了一句話:幸于始者怠于終,善其辭者嗜其利。
此話何意?寶釵的意思是:開頭僥幸順利的人,往往會在其后開始偷懶懈怠,嘴上總是說好話的人,往往特別喜歡占小便宜。眾多婆子都涌上來想要占據(jù)承包的位置,但肯定不是人人都合適,需要細細挑選,于是最終妥帖處理:老祝媽的老頭子和兒子都專管打掃竹子,就將園中竹林交給他們;老田媽本是種莊稼的,稻香村附近的菜蔬稻米之類,則交給她......
不僅如此,寶釵還進一步提出,將大觀園的收益分發(fā)給婆子們,并讓承包的婆子們每年拿出若干錢來分給園中其他媽媽們,這樣園中每個人都能有所收益,寶釵的提議立刻得到了園中眾婆子們的贊許:
眾婆子聽了這個議論,又去了賬房受到轄制,又不與鳳姐去算賬,一年不過拿出若干貫錢來,各個歡喜異常,都齊說:“愿意。強如拿出去被他揉搓著,還得拿出錢來呢?!蹦遣坏霉艿囊猜犚?,每年終又無故得分錢,也都歡喜起來?!谖迨?/p>
此回回名為“敏探春興利除宿弊,時寶釵小惠全大體”,雖然大事上看似是探春拿的主意,但小事細節(jié)上,寶釵的嚴謹與斷后能力,遠在探春之上。其實此處還有一個隱晦的信息,寶釵在其后主要負責園中巡查,她本是外客,難免會有婆子們不服氣,但經(jīng)過“時寶釵小恵全大體”這件事,底下人必定對寶釵感恩戴德,也就是說,寶釵在不顯山不露水的情況下,就提前營造好自己日后的工作環(huán)境,她的心思、城府,其實都是值得探春慢慢學習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