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峨眉山月歌古詩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生字,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習借助圖畫和注釋理解古詩大意。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三個層次(第一步讀準、讀通,第二步讀懂字詞句,第三步思考讀、體會讀)的朗讀,達到理解詩文大意然后背誦的目的。
3、情感與態(tài)度:感悟詩的情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xiāng)、親友的情感。重點難點:
重點:背誦詩文。
難點:理解詩句,整體感悟詩歌情境。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溫習舊知,導入新課
通過復習學過的詩歌,引出本詩。
師: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而許多古詩中都會有景色的描寫,詩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老師這里有一幅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幻燈片)在這幅畫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
師:看到這些景物,可以讓我們想到哪一首學習過的唐詩呢?(《靜夜思》)師: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來背一背吧?。w背誦)師:在這首詩里你認為哪個字寫得最好?(思)為什么呢?(“思”字點明了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思念故鄉(xiāng))他是借什么來表達的這種感情呢?(月亮)
師: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李白的與月亮有關的詩。(板書:峨眉山月歌)二.層層深入,學習新課
1、自讀詩文,讀準,讀通。
師:大家齊讀詩的題目。想一想,在這首詩中,詩人會描寫什么景色呢?(重點抓住“月”)請大家大聲地朗讀這首詩,要看準字音,字型,讀通詩句。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該怎么辦呢?(看課下的注釋,問老師,問同桌······),讀三遍到五遍。
老師巡視,糾正要求認識的字詞。
檢查朗讀,點人讀。(注意糾正,評價)【多讀】
認識生字,字音,寫法
師:大家讀得都非常好,老師也想讀一讀。(范讀)
師:男同學和女同學分開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的聲音最響亮,字音最準確。(男生女生比較讀)
師:我們分小組再讀一讀,看哪一組的聲音最整齊。
2、再讀課文,讀懂詩句。①整體感悟古詩。
師:詩人小時候隨著他的父親搬家到了四川,直到他二十五歲的時候才離開那里。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年輕時的李白剛離開四川時的作品。
師:大家剛才背誦了《靜夜思》,也多次朗讀了《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有一些相似之處,大家看大屏幕,找一找在哪里?(思,月)(板書)兩首詩中都有一個“思”字,而且詩人都是借月亮表達了一種感情。
師:這兩首詩雖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靜夜思》里,詩人借月亮抒發(fā)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那么這首《峨眉山月歌》里,詩人還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嗎?(不是)這首詩中,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并不是只在一個地方。請大家再讀這首古詩,找出表示位置變化的字詞。
入 流 發(fā) 向 下(結合詩句,解釋這些詞的意思)
師: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那么詩中提到了哪些地點呢?自讀詩文,結合課文下的注釋,用筆圈出你找到的地方。找完的同學舉手示意。
找出地點的詞: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峽 渝州 ②逐句理解古詩,解決難理解的字詞。
師:詩人經(jīng)過了這么多的地方,那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我們來繼續(xù)欣賞。
師:齊讀第一行詩,想一想詩人在這一句中寫的是什么?(月,峨眉山月)它是什么樣的呢?(半輪)在這里“秋”是在什么意思呢?(秋季)誰能試著解釋一下這一句嗎?
師:第一行詩,詩人寫出了一副青山吐月的美景,第二行寫的什么什么呢?齊讀第二行詩,看一看詩人在這一句里寫的是什么。(影——指月影。流——流動,詩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這里的月亮是有感情的,月影倒映在江水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著詩人。如果站住不動觀察水中的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巋然不動的。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不理解“影”的再讀一整句詩)這一句詩人寫的是水中的月亮,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句詩的意思呢?
師:前兩句都在寫景,一行寫山月,一行寫水中的倒影,第三行要告訴我們什么呢?齊讀第三行詩,讀完之后找同學試著翻譯一下。
師:詩人晚上出發(fā),看到了這些景色會有什么心情呢?再讀第四行詩,想一想詩人是在思念什么呢?(“君”)君有哪些意思呢?(先生,朋友······)在這里,君是指什么呢?(月亮)(不理解“君”的再讀第一句)對,但是這里的君如果只是指月亮,那這一句為什么不用“思月不見”呢?(這里的月亮是一種寄托,詩人借月亮寄托了對故鄉(xiāng),對親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月亮時而被兩岸的高山擋著,使詩人更增添了對親友的思念)試著說一說詩句的意思。(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著,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xiāng)親友。)
⒊再整體感悟古詩
師:請大家通讀全詩,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看能不能把它串起來。(點人說)師:大家說得都非常好,老師根據(jù)大家的理解,整理出了這首詩的意思,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看幻燈片)請大家齊聲讀一讀。
師:我們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詩人的思念之情,那么,你能不能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呢?(多點人讀,自己讀,再找人讀,齊讀)
師:現(xiàn)在,借助課本中的插圖,假設我們自己是詩人,在這樣的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偉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輪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樣,陪著我隨著江水流動。我乘著小船,從清溪出發(fā),往三峽的方向駛去。但是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著,讓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xiāng)和親友。看到了這樣的景色,體會這樣的心情,詩人是用什么語調(diào)吟出這樣的一首詩的呢?
師:找?guī)孜煌瑢W分別來讀一下,看一看哪一位更有感情,讀的更好。(角色讀)
師:大家一起試著讀一下?。R讀)
三、鞏固加深,理解背誦。
師:大家讀的都非常好,對作者的心情也都有自己的體會。現(xiàn)在,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看圖片背誦一下這首詩呢?(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背誦。)全班一起看圖背誦一下。
師:大家背的不錯,再讀一遍,然后我們一起看著這些地點,再背一背。
師:找?guī)孜煌瑢W有感情的讀一讀,我們再試著看著這些表示位置變化的詞背一下。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自己的心里默背一下。
師:再齊讀詩文,剛才哪里背得不熟的地方,重點記憶一下,看一看哪一位同學能最先熟練的記憶。
(集體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一下書本。會背的同學請舉手,點人背。)
四、課外拓展
師:詩人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人,他的詩中經(jīng)常會有月亮出現(xiàn),用月亮表達不同的感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它所抒發(fā)的感情和本詩一樣嗎?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峨眉山月歌古詩教案篇二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后,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
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jié)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jù)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fā)——連夜出發(fā)。
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fā),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默寫《峨眉山月歌》。
3、完成書后第四題的第1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向同學推薦。
峨眉山月歌古詩教案篇三
《峨眉山月歌》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峨眉山月歌》詩句的意思。3.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xiāng)、親友的情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背誦詩文。
難點:理解詩句,整體感悟詩歌情境。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閱讀 整體把握 1.出示《靜夜思》插圖幻燈片。
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哪首古詩?在這首詩里你認為哪個字寫得最好?
2.過渡引入: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詩。(板書:《峨眉山月歌》 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讀,要求正確。4.師范讀。
5.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jié)奏。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6.檢查朗讀,指名讀;比較讀。(注意糾正,評價)
二、重點突破 語意兼得
1.解詩題
(1)整體感知古詩。○1為何寫“峨眉山月”?
○2比較《靜夜思》、《峨眉山月歌》的異同之處。
大家剛才背誦了《靜夜思》,也多次朗讀了《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有一些相似之處,找一找在哪里?(板書:思,月)兩首詩中都有一個“思”字,而且詩人都是借月亮表達了一種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靜夜思》里,詩人借月亮抒發(fā)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那么這首《峨眉山月歌》里,詩人還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嗎?
請大家再讀這首古詩,找出表示位置變化的字詞。入 流 發(fā) 向 下(結合詩句,解釋這些詞的意思)○3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那么詩中提到了哪些地點呢?自讀詩文,結合課文下的注釋,用筆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點的詞: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峽 渝州 2.明詩意
(1)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3.悟詩情(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借助課本中的插圖,師配樂訴說: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偉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輪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樣,陪著我隨著江水流動。我乘著小船,從清溪出發(fā),往三峽的方向駛去。但是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著,讓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xiāng)和親友??吹搅诉@樣的景色,體會這樣的心情,詩人是用什么語調(diào)吟出這樣的一首詩的呢?
分角色讀、齊讀。
三、積累拓展 讀寫訓練 1.看插圖試背。2.指名背誦。3.齊背,注意節(jié)奏。4.課外拓展
詩仙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人,他的詩中經(jīng)常會有月亮出現(xiàn),用月亮表達不同的感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它所抒發(fā)的感情和本詩一樣嗎?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借助工具書自學,了解詩歌的大意,背誦。
嶧城區(qū)底閣鎮(zhèn)運埠屯小學 王啟利
峨眉山月歌古詩教案篇四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句的意思,并能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古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熟讀古詩,并且背誦古詩。
4、收集并積累李白的其他詩作。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后,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熟悉內(nèi)容,加深理解;在誦讀的基礎上能背誦全詩。
2、想象法。本文語言優(yōu)美、精練,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給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的余地。
3、實踐法。老師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李白的情況,課后積累李白的有關詩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句的意思,并能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從而感悟古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難點:
了解古詩中的五處地名,熟讀并且背誦古詩。
五、教學過程
一、出示題目,簡介作者
1、出示題目。學生齊讀題目。
2、師簡介李白生平。學生自己介紹收集的有關李白的資料。投影出示作者李白的生平簡介,使學生初步認識李白及創(chuàng)作背景。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不但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做好準備。
二、學習詩文,理解詩意
1、師范讀古詩。(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節(jié)奏)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3、指導學生了解古詩中的五處地名。
4、指導學生理解詩意。
1、生自由練讀。
2、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
3、學生小組討論,理解“半輪”“發(fā)”“下”的意思。
4、觀察畫面,閱讀有關的資料,初步了解“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
5、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古詩的意思。
1、出示古詩。
2、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出示“半輪”“發(fā)”“下”的意思。
3、出示相關圖片,介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
4、歸納總結出古詩的意思。
三、想象誦讀悟詩情
1、播放課件。2 指導學生熟讀成誦。
1、反復朗讀。
2、展開想象。
3、背誦古詩。演示《峨眉山月歌》的意境圖,讓學生在耳聞目睹后,展開想象,各抒已見,體會感情,更深切地了解詩意,感悟情景之后,熟讀成誦,背出古詩。
四、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欣賞李白的其他作品。
2、布置作業(yè)。
1、欣賞李白的《靜夜思》、《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等。
2、課后收集閱讀并積累李白的一些作品。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堂課的設計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下完成的,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要求。這是一堂讓學生自主研究的課。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得以體現(xiàn):
首先,本人制作了一個《峨眉山月歌》的課件,這個課件包含了很豐富的內(nèi)容,集朗讀指導、古詩解讀、圖片欣賞、美文積累于一體,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其次,在與新課程整合的也比較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均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為學生意義建構夯實了基礎,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學由疑開始”的教學思想。如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進行質(zhì)疑,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通過自學、小組討論等形式理解詞語及古詩的意思。
最后,在體現(xiàn)整體教學理念上也做的較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教與學結合的比較緊密,最后更關注到了學生自主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性,讓學生課后收集并積累李白的有關作品。
《語文樂園五》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學會夸贊別人。
2、寫出日常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了解書信的格式,練習修改習作。
3、能發(fā)現(xiàn)成語的特點,認識藏頭詩,并積累成語。
4、積累12生肖的詞語,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5、讀句子認識動詞及其作用,積累表示友誼的名句。
6、朗讀優(yōu)美的詩句。體驗外婆對外公的思念之情。教學重難點;
讀句子認識動詞及其作用,并在生活之中正確地使用動詞。
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學生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現(xiàn)自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教學安排:五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已經(jīng)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的同學的優(yōu)點。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這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況。
推舉代表,準備在班組匯報。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復說。
四、總結、引導討論
1、根據(jù)學生的匯報交流,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2、引導討論:我們小學生怎么做才能更受歡迎呢?
如:從我做起,不亂扔垃圾;遇到破壞環(huán)境行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圍人的工作,增強環(huán)保意識,為樹林做廣告拍;親手種花種樹等。
3、評出最受歡迎的同學,說說他為什么受歡迎?。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們真正行動起來,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并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么好的發(fā)現(xiàn)。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nèi)容。
1、師:這一段時間,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的視線始終停留在對自己與家人、與朋友、與社會的交往之中,也在思考我們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記下來的東西,或者你對未來也曾想象過。想跟大家進一步交流嗎?
2、回憶寫信的格式:板書
3、根據(jù)習作提示,自主選擇習作內(nèi)容。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再寫。
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三、四課時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nèi)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伙伴的話,了解展示內(nèi)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nèi)容。
(1)在小組內(nèi)展示
(2)在全班展示
四、謄寫作文。
第五課時
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出示課本里的生肖詞語,認讀。讓學生想一想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交流
這些詞都是表示12生肖的。中國古代人民用子、丑、寅、卯等表示年、月、日,彼此相配,說說你的生肖
3、齊讀詞語。
4、讀一讀
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fā)現(xiàn)了?
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帶點的詞語是表示人物的動作的動詞,使句子更形象了。
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探究與發(fā)現(xiàn)
(1)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2)指名讀,注意字音是否正確。
(3)小組比賽,看誰生字認得準,并說說兩組成語有什么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讀一讀,想一想,這是哪一首詩?背一背
2、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讀句子。
(2)指名讀
(3)想一想:三組句子有什么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詩句都是寫情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友誼)
(4)男女生比賽讀
(5)背誦詩句。
(6)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抄寫詩句。
峨眉山月歌古詩教案篇五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重點)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峨眉山月歌》詩句的意思。(重點)3.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xiāng)、親友的情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難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靜夜思》插圖幻燈片。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哪首古詩?在這首詩里你認為哪個字寫得最好?
2.過渡引入: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詩。(板書:《峨眉山月歌》 李白)
二、自主閱讀 整體把握
1、作者及作品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許多抨擊帝王權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xiàn)實政治黑暗的詩篇。
詩仙李白從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離開四川之后,便浪跡天涯,四海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歲時,在安徽長江邊的采石磯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跡,所到之處,留下了不勝枚舉的動人華章。這首詩是李白年輕時離開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抖朊忌皆赂琛肥抢畎鬃钤绲囊皇讓懺略姟_@首詩寫于他出蜀遠游,向三峽進發(fā)的途中,他懷著“遍謁(yè)諸侯,海縣清一”的政治抱負和生活理想,揚帆東下,辭親遠游。然而這個青少年生活過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躊躇滿志的胸中縈繞著留戀的情緒。
2、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jié)奏。
三、合作與交流
(一).解詩題
1、為何寫“峨眉山月”?比較《靜夜思》、《峨眉山月歌》的異同之處。大家剛才背誦了《靜夜思》,也多次朗讀了《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有一些相似之處,找一找在哪里?(板書:思,月)兩首詩中都有一個“思”字,而且詩人都是借月亮表達了一種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靜夜思》里,詩人借月亮抒發(fā)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那么這首《峨眉山月歌》里,詩人還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嗎?
請大家再讀這首古詩,找出表示位置變化的字詞。
入 流 發(fā) 向 下(結合詩句,解釋這些詞的意思)○3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那么詩中提到了哪些地點呢?自讀詩文,結合課文下的注釋,用筆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點的詞: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峽 渝州
(二).明詩意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借助課本中的插圖,師配樂訴說: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偉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輪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樣,陪著我隨著江水流動。我乘著小船,從清溪出發(fā),往三峽的方向駛去。但是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著,讓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xiāng)和親友??吹搅诉@樣的景色,體會這樣的心情,詩人是用什么語調(diào)吟出這樣的一首詩的呢?
分角色讀、齊讀。
(三).悟詩情
1、《峨眉山月歌》借哪兩個景色寫盡對故鄉(xiāng)故人的眷戀的?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詩人借“ 月半輪”和“江水流”兩個意象來傳送眷戀之情,這樣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詩歌意境清朗秀美,風致自然天成,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寫盡對故鄉(xiāng)故人的眷戀。
2、這首詩連用五個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 有何作用?
這樣精巧的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豪邁,也有思鄉(xiāng)的情懷。
四、積累拓展
詩仙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人,他的詩中經(jīng)常會有月亮出現(xiàn),用月亮表達不同的感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它所抒發(fā)的感情和本詩一樣嗎?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借助工具書自學,了解詩歌的大意,背誦。
五、作業(yè)布置
1.看插圖試背,達到默寫。
2、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nèi)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3、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xiàn)的畫面。答: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4、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寫出了峨眉山月怎樣的一種動中之景?)
答:“入”和“流”兩個動詞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
5、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別和對故鄉(xiāng)(友人)的思念之情。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