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的人物,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王熙鳳人生觀的轉(zhuǎn)變,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她對窮婆子劉姥姥的態(tài)度展現(xiàn)出來的,王熙鳳是何等人物,堂堂榮國府的管家,一介女子管理上上下下幾千人,而且管理得還特別到位,本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榮國府,愣是在她的管理下多挺了好幾年,王熙鳳這樣的女子,別說古代,就算放在今天也是極為罕見的。
但不可忽視的是,王熙鳳性情方面也存在很大問題,她年紀輕輕便被委以重任,在賈府內(nèi)可謂呼風喚雨,無所不能,性格自然驕傲些,顯得爭強好勝,由此對人對事都呈現(xiàn)出一種“我最牛”的架勢,舉個例子,第七回《送宮花周瑞嘆英蓮,談肄業(yè)秦鐘結(jié)寶玉》,秦可卿要引薦自己的弟弟秦鐘跟賈寶玉結(jié)識,王熙鳳便提出也要一見,于是阿鳳與尤氏之間有了這么一番談話,且看原文:
尤氏笑道:“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慣了的,乍見了你這破落戶,還被人笑話死了呢。”鳳姐笑道:“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話就罷,竟叫這小孩子笑話我不成?”——第七回
即便明知尤氏是玩笑之語,鳳姐也絲毫不肯在口角上落下風,可見此時的王熙鳳鋒芒畢露、不知收斂,自是年少輕狂做派,這種狀態(tài)下的王熙鳳,要她尊重劉姥姥這樣的窮苦人,是不太現(xiàn)實的,且看劉姥姥第一回進賈府,王熙鳳是如何對待這位老人的,且看原文:
劉姥姥會意,于是攜了板兒下炕,至堂屋中……鳳姐兒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手爐內(nèi)的灰,慢慢的問道:“怎么還不請進來?”一面說,一面抬身要茶時,只見周瑞家的已帶了兩個人在地下站著了,這才忙欲起身又未起身,滿面春風的問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說。——第六回
諸位可以細細品味王熙鳳此處的神態(tài),曹公之筆墨著實精準,將鳳姐之精明世俗的強大氣場如臨其境般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劉姥姥進入堂屋,王熙鳳早已知曉,但故意“不抬頭,只管撥弄手爐內(nèi)的灰”,一副領(lǐng)導模樣,登時便鎮(zhèn)住了劉姥姥一干人,其后又裝作“恍然大悟”,急忙起身問好,展現(xiàn)自己待客熱情之分寸,不得不說,曹公此處將王熙鳳真真是寫活了。
但大家想必也感受到了,王熙鳳的熱情是裝出來的,在她眼中劉姥姥只不過是個打秋風的貧困婆子,說的難聽點就是上親戚家“要飯”,鳳姐打心底里是看不上的,所以最后用二十兩銀子輕松打發(fā)了劉姥姥,并額外給了劉姥姥一串錢,讓劉姥姥雇個車回家。
目前不少論者認為這一吊錢乃是王熙鳳對劉姥姥的恩情,站在結(jié)果論而言,固然是正解。但筆者認為,完全用“感性思維”來理解王熙鳳的這一串錢未免有自我感動的嫌疑,王熙鳳這么做的大部分原因還是為了周全妥帖地處理劉姥姥打秋風這件事,以此顯示自己滴水不露的辦事能力。
所以,這個時期王熙鳳是不存在主觀意愿上的善待行為的,但其后她的性情悄然發(fā)生了變化。書中有一處異常明顯的對比,且看第十五回《王熙鳳弄權(quán)鐵檻寺,秦鯨卿得趣饅頭庵》中,凈虛尼姑想借用王熙鳳的權(quán)力,拆散張金哥與守備之子的姻緣,王熙鳳為了區(qū)區(qū)三千兩銀子,當真就干了這件缺德事,而且還大發(fā)厥詞:
鳳姐聽了這話,便發(fā)了興頭,說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么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么事,我說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兩銀子來,我就替他出這口氣?!薄谑寤?/p>
從此處可見王熙鳳的人生觀乃是“世間萬般,唯我最大”,她堅信人定勝天,覺得只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性,她就能辦到任何事??傻搅藙⒗牙训诙蝸碣Z府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王熙鳳的人生觀悄然之間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具體就體現(xiàn)在她居然主動請求劉姥姥給自己女兒大姐起個名字:
鳳姐兒道:“這也有理。我想起來,她還沒個名字,你就給她起個名字,一則借借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稼人,不怕你惱,到底比我們貧苦些。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得住她?!?/p>
脂批云:一篇愚婦無理之談,實是世間必有之事。毋庸置疑,王熙鳳的三觀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她之前稱自己不信報應、地獄,可如今卻深信女兒大姐兒生于七月七日不吉利,還為此專門懇求劉姥姥給女兒起個名字,理由也是荒誕至極:貧苦人起的名字能壓得住邪祟。這就好比今天,某個億萬富翁之家,為了孩子未來好養(yǎng)活,專門起名叫“狗蛋”、“狗?!?,豈不貽笑大方?
從此處就可以看出,王熙鳳從之前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轉(zhuǎn)變成了“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筆者認為可能是因為王熙鳳作為母親,逐漸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并結(jié)合女兒大姐兒頻繁多病的實際情況,她開始陷入“關(guān)心則亂”的狀態(tài),于是寄托希望于未知的力量——開始接受神佛、命運之類的說法。
這也是為何王熙鳳開始以善意對待劉姥姥的原因所在,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時,王熙鳳曾說“你看我們這里轟轟烈烈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艱難去處”,看似謙虛低調(diào),實則是虛偽的外交辭令,隨便應付劉姥姥而已;但是第二次劉姥姥再來,王熙鳳與劉姥姥的對話中,處處可見阿鳳的真誠,她甚至不嫌棄劉姥姥,直言相求為女兒起個名字,以保女兒平安,劉姥姥建議取個“巧”字,王熙鳳當真就用“賈巧”作為女兒名字,可見此時的阿鳳,對待劉姥姥才是真正的善意。
所以劉姥姥進賈府,恰恰映射了王熙鳳人生觀的轉(zhuǎn)變,作者巧妙將其寄予在王熙鳳先后兩次對劉姥姥的態(tài)度上,可謂是一處暗寫,非細心之讀者難以發(fā)現(xiàn)。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