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其學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離婁上》共二十八章。十三章講行仁政必須善待年長的賢人。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三節(jié)
【原文】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1,聞文王作興,曰2:‘盍歸乎來3!吾聞西伯4善養(yǎng)老者?!偌q,居東海之濱5,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yǎng)老者?!险?,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nèi),必為政于天下矣?!?/p>
【譯文】
孟子說:“伯夷避開紂王,住在北海邊上,聽說文王興起來了,便說:‘何不到西伯那里去呢!我聽說他是善于贍養(yǎng)老者的人?!荛_紂王,住在東海邊上,聽說文王興起來了,便說:‘何不到西伯那里去呢!我聽說他是善于贍養(yǎng)老者的人。’這兩位老人,是聲名卓著于天下的老人;他們歸向西伯,這等于天下的父親都歸向西伯了。天下的父親歸向西伯,他們的兒子去哪里呢?如果諸侯中有踐行文王的政治的,頂多七年,就一定能治理天下了?!?/p>
【注釋】
(1)北海之濱: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2)聞文王作興,曰:作興,興起。此句不能斷為“聞文王作,興曰”。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3)來:句末語氣詞,無實義。
(4)西伯:即周文王。
(5)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太公,姓姜名尚;東海之濱,在今山東莒縣東。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